
第三节 旋律的改编2.docx
4页《旋律的创作——旋律的改编》音乐教案清远市第三中学:周金丽学情分析:一群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高二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演唱、演奏技能,他们不满足这些技能而选择了《创作》模块,对待创作蠢蠢欲试,学习兴趣较高,但无理论基础,本节课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旋律的创作第一模块旋律的改编,体会创作的乐趣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创作》高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旋律的改编》教材分析:导入音乐学生喜爱,可以直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氛围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故我会选择课本外的两首乐曲分别为莫扎特奏鸣曲K550片段和SHE的《不想长大》目的同样紧紧围绕课题如果说,由音高构成的旋律线是旋律的血液的话,那么节奏就是旋律的骨骼,本节课我重点设计节奏模块,通过学习不同的节奏类型,和教师给出的基本音阶学生大胆进行旋律的创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旋律的构成要素,以及基本的节奏型能大胆的进行旋律创作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老师的课堂引导让学生感受旋律线是旋律的血液,节奏是旋律的骨骼并能为诗词创作旋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创作,并在全班交流,激发学生中的创作兴趣和热爱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旋律的构成要素,学习几种基本的节奏型。
2、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自主进行旋律创作教学方法:讲授、启发、演奏、演唱、合作、讨论教学准备:电钢琴、多教学媒体、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前播放SHE演唱歌曲《不想长大》,上课时教师弹奏莫扎特奏鸣曲K550片段发现共同旋律,即《不想长大》主题模仿莫扎特奏鸣曲K550部分旋律二、 旋律的概念:指通过音高与时值,在调式和节奏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组织片段三、 旋律的构成要素1、 旋律线:在音乐旋律的进行中,由于音高的变化,构成上、下、起、伏的波状线条称为旋律线旋律线的形态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通过乐谱展示和教师弹奏音乐片段学生归纳)(此处教学目的为学生简单了解旋律线的类型)1) 直上型和直下型2) 正弧线型和倒弧线型3) 上下锯齿型4) 直线型2、 节奏节奏:音乐进行的有规律的律动关系如果说,由音高构成的旋律线是旋律的血液的话,那么节奏就是旋律的骨骼既然节奏如此重要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常见的节奏型)(此处为教学重点)1)四分 2)二分3)二八 4)三连音(你好呀)5)小附点(立正) 6)小切分(必须滴)7)十六八(请注意)活动:1)学生自由学习;2)把节奏型随意组合学生分两组A组打固定拍B组用手打节奏型并唱出来(可调换角色)3)教师和学生合作(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好简单节奏型为下一步旋律创编做准备)四、 旋律创作(教学难点)1、 教师现场创作旋律片段2、 引导学生创作1) 选择一首诗词(让学生朗诵即有节奏感)2) 为诗词配上节奏3) 教师给出一条中国民族调式音阶1、2、3、5、6(4、7少用)(或者用自己熟悉的旋律再加以改编)4) 学生加入旋律3、 学生展示(教师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旋律创作,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有艺术美感)五、总结:这节音乐课为一节旋律的创作课,没有完全按照课本的节奏走,而是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节大胆的实验课,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旋律创作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的进行旋律创作,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旋律创作培养学生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有艺术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