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针的针刺手法.ppt
27页腹针的针刺手法腹针的针刺手法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 北京薄氏腹针研究院 薄 智 云针刺手法研究的内容针刺手法研究的内容l1、腹针施术时,选择针具的长短l2、进针的手法l3、进针的深度l4、针刺的手法和补泻1 1、针具选择、针具选择l为了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便于控制进 针的深度,腹针治疗时通常同一个病人 使用同一长度的针具来进行治疗 l腹针选择针具时,应根据病人的胖瘦, 脂肪的厚薄,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 ,疾病的虚实等几个方面来选择针具的 长短1.11.1腹针针具的选择(一)腹针针具的选择(一)型号规格体型适应症A10.22mm-50mm肥胖型头痛、面神经麻痹 、 颈椎 病、肩周炎、网球肘、 腕管综合症、腰椎病、 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病 、风湿性、关节炎、类 风湿性关节炎等疼痛性 疾病A20.22mm-40mm一般型A30.22mm-30mm消瘦型1.21.2腹针临床针具的选择(二)腹针临床针具的选择(二)l36#(0.20 mm—0.50mm) BⅠ 肥胖型 l36#(0.20 mm—0.40mm) BⅡ 正常型l36#(0.20 mm—0.30mm) BⅢ 消瘦型脑血管病后遗 症、小儿脑瘫 、慢性前列腺 炎、眼底病、 老年病、慢性 等疾病。
1.21.2腹针临床针具的选择(三)腹针临床针具的选择(三)l型号 分型 适应症l38# C1肥胖型 多年脑血管病后遗症、l(0.18mm-50mm)l38# C2正常型 小儿脑瘫、老年病、l(0.18mm-40mm)C3消瘦型 慢性病等疾病中(0.18mm-30mm) l l 体质较弱者 2 2、进针的手法、进针的手法l腹部进针时首先应当避开毛孔、血管, 然后施术要轻、缓l进针时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习惯采取单手 进针或双手进针,也可以套管进针,但 必须保证取穴的准确性l进针时如果出现疼痛,大多与针刺在毛 孔上相关,必须重新选择进针的部位2.12.1进针时的手法进针时的手法l2.1.1进针时,手法要快腹针要求无痛 ,进针快,疼痛的感觉不敏感,进针的 速度慢,病人会有刺皮痛的感觉因此 ,必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l2.1.2针尖刺进皮肤后,手法要变轻、变 缓,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 慢提插的手法直到针刺到预定的深度 2.22.2行针的手法行针的手法l行针一般采用三部法,即候气、行气、催气法 。
l2.2.1候气:是按处方的要求和穴位的顺序进 行针刺,要求取穴准确、针刺完检查即候气l2.2.2行气:是在候气的过程完成后,根据处 方的要求对每个穴位的深度进行调整,使病人 的症状得到改善,称为行气l2.2.3催气:病人行气后3~5分钟,疗效不好 时继续对处方的穴位进行调整,使病人的症状 得到改善,称为催气2.32.3、留针的时间与疗程、留针的时间与疗程l2.3.1、腹针的留针时间,一般在20 ~30分中之间可以根据病人的体 质强弱和病人的病程长短来决定l2.3.2、腹针的疗程,一般分为两种 :l一般疾病6次为一疗程l慢性病和疑难病10次为一疗程2.42.4、起针的手法、起针的手法l2.4.1、腹针起针时必须根据处方的进针 顺序以序起针l2.4.2、腹针起针时,应当保持留针时的 深度水平缓慢地将针捻转提出,并用干 棉球对穴位进行轻轻的按压l2.4.3、腹针起针时不能进行大幅度的提 插和大幅度的捻转3 3、进针的深度、进针的深度l由于腹部的经络是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结 构,腹壁的分层局部解剖组织结构也不 同,因此,腹针针刺不同的深度会影响 腹部的不同经络系统l腹针的进针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 以刺激不同的系统来调整脏腑、经脉使 全身的疾病得到治疗。
3.13.1、腹部不同深度的经络系统、腹部不同深度的经络系统l3.1.1、腹部的全息系统位于腹壁的浅层是与 全身应答关系非常明确的系统,是无痛的经络 系统l3.1.2、腹部的经脉系统位于腹壁的中层是与 全身经脉系统发生联系的系统,基本无痛有时 在经络敏感人身上有微感传l3.1.3、腹部影响脏腑的系统位于腹壁的深层 是能调节脏腑的系统,有较轻的针感3.1.13.1.1全息系统全息系统l腹部神龟图是形成于 胚胎期的全身调控系 统,与全身有非常明 确的应答关系l腹部的神龟也是在腹 壁的全息系统l腹部的全息系统位于 腹壁的浅层3.1.23.1.2经脉系统经脉系统l腹部经脉系统是腹壁 与全身经脉系统发生 联系的系统l全身的经脉是由脏腑 产生的气血通过腹部 的经脉向全身输布l腹部的经脉位于腹壁 的中层3.1.33.1.3脏腑系统脏腑系统l腹部八廓是调节脏腑 的系统l调节脏腑能影响人体 的内脏系统,使人体 的内环境保持非平衡 适度稳态,防止疾病 的发生l调节内脏的系统位于 腹壁的深层3.23.2腹针的进针深度分部腹针的进针深度分部l腹针的进针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l天部位于腹壁的浅层影响腹部的全息系 统是能对临床症状很快改善的系统。
l人部位于腹壁的中层影响腹部的经脉对 相关循行部位的经脉进行调整l地部位于腹壁的深层影响调节内脏的系 统对相关的脏腑进行调节3.33.3、腹针进针深度的原则、腹针进针深度的原则l3.3.1根据处方的要求掌握进针的深度l在每个处方中,对每个穴位的针刺深度 都有不同的要求,必须按照针刺的顺序 和深度进行针刺l3.3.2“疾病有浮沉,针刺有浅深”是针刺 深度的基本原则在按照处方的要求完 成针刺后,进行的辩证调整3.3.13.3.1、腹针进针深度处方原则、腹针进针深度处方原则l在腹针治疗慢性病的每个处方中,都是 从“调理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局部”对 疾病进行整体的调整因此,处方的每 个穴位必须按照处方的深度要求针刺到 相关的系统,使每个穴位的穴性得到很 好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腹部经络的 潜能来使疾病得到很快的改善3.3.23.3.2、腹针进针深度基本原则、腹针进针深度基本原则l腹针疗法认为:任何疾病都在不断的变 化之中,同样的疾病会随着病程的延长 而使疾病的深度发生变化因此提出“疾 病有浮沉,针刺有浅深”的进针深度原则 主张病位浅时针刺浅、病位深时针刺 深,根据疾病的病位来确定进针的深浅 然而,判断病位的深浅需要很好的中 医学基础,因为其中涉及病因、病性、 病程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3.3.3 3.3.3 、腹针进针深度的例外、腹针进针深度的例外l在非慢性病的处方中,也可能没有深刺的穴位 ,主要和腹针的立法相关:“急则治其标”没有 必要对脏腑进行调理l在许多内脏疾病中,也可能没有浅刺的穴位, 因为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l其次还有例外,对于腰部的疼痛,虽然病程短 而往往采用针刺地部较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在临床应用时亦应灵活多变4 4、腹针的补泻手法、腹针的补泻手法l腹针的补泻手法依刺激的强弱而定,弱 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泻因腹针的适应 证以慢性病为多,而慢性病又久病则虚 ,故腹针治疗时补多泻少施补法时除 采用手法外,多施以灸法,灸时可由上 而下地对每个针刺的穴位温灸,也可以 艾灸架置于神阙穴,以壮元阳、温经络 ,使腹针的疗效得以提高4.14.1腹针的补法腹针的补法l针灸的补泻依手法的强弱而定,从针与 灸而言,针为泻而灸为补因此,针灸 中针刺的手法本身是泻法,所以,手法 的补泻是泻法中的强弱不同而已l腹针治疗慢性病为主,因此针具选择较 细的针具,并且以弱刺激为主,需要时 配合神阙灸,并注意治疗的疗程安排4.24.2腹针的泻法腹针的泻法l在腹针治疗疼痛性疾病时经常采用弱泻 的手法。
l治疗时选择的针具相对较粗(一般用32 号针灸针),因此,对穴位的刺激量较 大l疗程的安排可以每日一次,疼痛程度较 重时可以每日治疗两次小小 结结l腹针的针刺手法是根据腹部经络的特点 和临床的需要而确定的必须注意的方法 l腹针手法的应用应当根据临床的需要在 保证操作安全的前提下,灵活地掌握l针刺的深浅与刺激的强弱,应当以病人 的临床改善程度为手法的客观指标,因 此我们主张“先浅后深,宁浅勿深,宁弱 勿强,见好就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