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doc
10页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 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1879 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3、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4、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5、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的以表现,使人的各种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人的色彩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6、心理现象的具体结构图: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人格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7、心理学的研究方式:(一)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2)自然实验法它保留了实验室实验法能主动获取所需心理事实并探究原因的优点,也体现了一般观察法减少严格控制、提高真实性的优点其缺点是容易无关因素的影响,不容易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二)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三)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1)书面调查,即问卷法,便于定量分析2)口头调查:即访谈法四)临床法:它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五)个案法:它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8、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在他看来,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并以生物学为其理论基础9、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对人性的解释不同这两个哲学思潮对以后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从内容上到思想方法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0、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很多观点,如遗传、环境、适应、个体差异等,都成了以后科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
他的两部著作着重探讨了人与动物心理的相似性,对以后的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情绪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1、冯特的贡献:(1)他开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2)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3)他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这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12、现代心理学的各学派研究方法(一)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使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而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他主张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刺激-反映(S-R )就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新行为主义,代表人有托尔曼、赫尔、斯金纳考虑到有机体的能动性,确立了刺激-有机体- 反应( S-O-R)这种新的行为关系四)完形主义心理学:它在德国兴起,也称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它由弗洛伊德创立。
精神分析心理学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等已被主流心理学所采纳,但他的研究方法因缺乏科学严谨性而一直受到科学心理学家的批评把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提到了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和治疗原则的首位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马斯洛,人们的天性趋向于实现自己潜能13、论述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答:(一)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学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规律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规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适应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条件,而心理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的水平就成为检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主要指标。
二)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高尚的职业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广博的知识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这不仅包括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所必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还应该包括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学科方面的活动3)完善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智力结构、情感意志、行为修改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诱导者教师的人格魅力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4)全面的能力a、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等b、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对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全面地规划、设计与实施;有效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特别包含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和配合的热情;通过精心巧妙的设计,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c、系统学习能力系统学习能力是指学习掌握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5)专业的技能a、教学技术技能;b、教育语言技能;c、教学监控技能;d、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e、教学评价技能;f、教学研究技能; g、思想教育及心理技能。
三)教师应掌握的心理技术学生时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其间个体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技术,更好鉴别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1)关注技术:关注是心理的首要技术之一,意思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向被的学生表达;你是我现在惟一关心的对象2)倾听技术:学会倾听是心理的先决条件倾听要求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话、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来评断学生的主述,并以积极的关注来表现老师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3)沉默技术:心理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学生自我反省的需要沉默技术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4)宣泄技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教师的过程5)探讨技术:它是老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6)面质技术:指教师对受学生的认知方面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7)自我表露技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来推动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8)行为矫正技术:指教师对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予奖励与惩罚的过程。
案例分析题:第二章 中学生的身心特征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2、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3、脑的结构:(1)大脑两半球的结构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区2)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指在大脑皮层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5、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6、反射一般分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式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例如膝跳、眨眼、吮乳、排尿条件反射式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7、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发明了“斯金纳箱” ,用白鼠做试验研究斯金纳把这样形成的一种活动程序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叫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以强化为基本条件,同时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现象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经典性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操作性条件反射,它是后天塑造起来的,如写字、唱歌、跳舞等等8、狭义的心理发展指的就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9、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的特点10、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和教育向儿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和动力11、论述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答:(一)遗传因素(1)遗传它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上代的许多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代的过程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2)生理成熟它是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的程度,它依赖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个体的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心理的发展水平和进程二)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包含的因素很多,其中空气质量、噪声、拥挤和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很大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
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1)文化传统总之,人类共同的生物基础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又使得我们具有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性人类心理与行为都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2)拷贝世界3)学校教育它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一定的教育内容、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对个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积极影响的过程学校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其次,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系统性以及组织性最后,学校教育是通过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培养人的工作12、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13、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答: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一)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主要表现有两方面:(1)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2)青少年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二)闭锁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三)社会性: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由单纯自然的人变成有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征必须坚持,所以重视青少年身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