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承德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11页河北省承德普通中学2 0 2 3-2 0 2 4学年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 .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 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 .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 4 2 分1.图甲、乙、丙为某一动物细胞分裂后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示判断该动物是雌性B.甲细胞通过分裂最终形成4 个生殖细胞C.三个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D.丙细胞变异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2.下列有关H I V 的叙述,与事实不学争 的 是()A.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B.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C.脂类膜镶嵌有病毒编码的蛋白质D.H I V 的 R N A 通过R N A 复制形成前病毒3.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 个染色体组,每组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4.螳螂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
肉食性,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有些种类进行孤雌生殖(未受精的卵细胞单独发育成个体)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体色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螳螂为了适应环境,体色朝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变异,得以进化B.螳螂常有大吞小,雌吃雄的现象,体现了种间激烈的竞争关系C.孤雌生殖说明了未受精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食物链上看,螳螂属于初级消费者5.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O目吼理患甲病男性、女性患乙病男性、女性J8甲乙碣男性,女性正常男性、女性A.图中甲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而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B.II3和IIL的基因型不同,n:的出现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若III 与某正常男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51D.若n13和n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66.下列有关科学方法应用的分析,错误的是()A.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用荧光标记法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哪些细胞结构D.用模型建构法研究血糖平衡的调节机理7.F 基因可以编码一条 肽 链(包含55个氨基酸),该基因发生缺失突变后,其对应的mRNA减少了一个CUA碱基序列,翻译出的肽链含54个氨基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突变基因表达时,翻译过程中最多用到54种氨基酸B.F 基因突变后,喀噬核甘酸在该基因中比例不变C.F 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相同D.突变前后所编码的两条肽链中,最多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8.(10分)现有甲和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两个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含有7 个营养级,乙生态系统含有7 个营养级下表为甲生态系统第二、三营养级的能量生产情况营养级摄取量(J/hm6a)粪便量(J/hm6a)呼吸散失量(J/hm6*a)第二个营养级1.87xl0ii6.77xlOio7.17xlOio第三个营养级1.O7xlOio7.70 x1097.77x10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生态系统第三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为6.77xl09j/hm6aB.甲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为7.777xlOioJ/hm6aC.甲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高于乙生态系统D.若传递效率相同,则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相同二、非选择题9.(10分)研究发现,许多癌细胞能表达PDLL PDL 1是一种能与T 细胞上的PD1 结合的物质,它可让T 细胞误认为癌细胞是自身的正常组织细胞,从而不会对癌细胞进行清除。
根据这一理论开发出的PD1抑制剂类药物一种抗体,该抗体能阻断PD1 与 PDL 1的结合,使 T 细胞能正常发挥作用,原理如图临床实验证明,使用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使用PD1 抗体治疗癌症的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回答问题:(1)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消灭机体产生的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据图分析免疫细胞对癌细胞进行清除主要是(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发挥作用2)FBX038是 PD1 经泛素化降解的通路的一个关键酶,为研究FBX038在调节T 细胞抗肿瘤功能中的作用,研究者在小鼠中选择性敲除了 T 细胞的FBX038基因,小鼠中的T 细胞种类、数量无影响然后尝试给小鼠们移植了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结果敲除了 FBX038基因的小鼠明显肿瘤进展更快,肿瘤浸润T 细胞中PD1 水平.(填“更高”、更低,?),由此推测,癌症小鼠模型中,FBX038基因转录水平(填“升高”、“下降”),体内FBX038 含量 o(3)临床使用PD1 抗体药物应采用(填“口服”、“注射”)的方式,理由是 o10.(14分)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
研究人员围绕花色突变基因的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1)在甲地和乙地的种群中,各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 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为 时,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2)缺 体(2n-l)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野生型红花缺体系时应有 种缺体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 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于 o11.(1 4 分)许多物质在逆浓度进出细胞时都依赖于载体蛋白,且需要消耗能量,这种运输方式叫主动运输其中,由A T P 直接供能的方式为原发性主动运输,不由A T P 直接供能的方式为继发性主动运输下图为人的小肠上皮细胞与肠腔、组织液之间的部分物质交示意图,标号表示不同的载体蛋白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载体运输Na+的方式为,载体运输葡萄糖的方式具体为(填“原发性主动运输”或“继发性主动运输”),该运输方式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2)若载体受蛋白抑制剂的影响而功能减弱,会造成小肠上皮细胞内Na+浓度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由图可知,载体的功能包括物质运输和(3)若小肠上皮细胞因(J2浓度降低造成细胞呼吸速率下降,结合图中胞内的变化过程判断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速率是否会受影响?(填“是”或“否”),理由是:12.大豆油脂中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但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常温下一般为液态,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较高大豆种子中的油脂多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要提取纯度较高的大豆油脂,往往需要将油脂成分与蛋白质分离.芽苑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较易与其他细菌分离.研究人员利用芽抱杆菌分离大豆油脂与蛋白质、以及提取大豆油的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土壤中分离芽抱杆菌,需要先将土壤样品稀释后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稀释的目的是 便于在平板上形成单个菌落将接种后的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等菌落特征挑选出芽抱杆菌进行扩大培养2)将芽抱杆菌接种到含酪蛋白的固体培养基(酪蛋白使培养基呈不透明的乳白色)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某些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原因是_根据 就可筛选出比较高效的目的菌株3)将筛选到的目的菌株扩大培养后,接种到含有大豆原料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振荡的目的是一,培养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等条件(至少答出两点)。
4)芽抱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培养液进行离心分离,在分离得到的培养液中加入乙叫完成过程,这种提取大豆油脂的方法叫做法获得纯净大豆油还需要完成过程,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 2分1、B【解析】据图分析,图示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该动物是雌性的;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为3 条(奇数),而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 条,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又因为该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说明该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开并都进入了第一极体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动物是雌性的,A 正确;B、甲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其通过分裂最终形成1 个生殖细胞,B 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三个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C 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细胞变异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D 正确。
故选B2、D【解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H I V 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因,H I V 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 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T 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 I V 并破坏辅助性T 淋巴细胞,还可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巨噬细胞由于H I V 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严重减退,便会招致一些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详解】A、H I V 遗传物质是RNA,R N A 中文名称为核糖核酸,A 正确;B、H I V 没有膜结构,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B 正确;C、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但镶嵌有病毒编码的蛋白质,c 正确;D、H I V 的 R N A 通过逆转录得到D N A,再通过转录得到R N A,翻译得到蛋白质,R N A 和蛋白质组合形成新的病毒(前病毒),D 错误3、D【解析】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几倍体的判断: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成,生物体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此生物就叫几倍体;如果生物体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成,无论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此生物体都不能叫几倍体,而只能叫单倍体。
详解】A、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 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A 正确;B、多 倍 体(四倍体)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细胞大,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高、抗逆性强,在生产上有很好的经济价值,B 正确;C、二倍体水稻(2 个染色体组)与四倍体水稻(4 个染色体组)杂交,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含 1 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和含2 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称为三倍体,C 正确;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单倍体不育,没有种子,因此不会有米粒,D 错误4、C【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详解】A、不是螳螂的体色朝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变异,而是由于螳螂有许多体色的变异,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体色与环境相似的得以保留下来,其他的被淘汰,这样,螳螂就进化了,A 错误;B、螳螂常有大吞小,雌吃雄的现象,这体现了螳螂种内激烈的斗争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B 错误;C、未受精的卵细胞单独发育成个体说明了未受精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C 正确;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食物链上看蝉属于初级消费者,螳螂属于次级消费者,黄雀属于三级消费者,D 错误。
故选C5、C【解析】1、根据112和 113不患乙病,但1113为患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