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一会计重点.docx
20页第一节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二)会计的基本特征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会计对象(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第三节会计基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二、权责发生制三、收付实现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性)(二)负债1.负债的定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负债的分类: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偿付期的长短)(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享有的剩余利益。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特征:除非发生减值、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① 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② 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四)收入1.收入的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收入的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五)费用1•费用的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权益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费用的分类:生产费用(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车间制造费用)、经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六)利润1•利润的定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禾U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2•利润的分类: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一)历史成本:实际成本(二)重置成本:现行成本(三)可变现净值(四)现值(五)公允价值第二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1. 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2. 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3.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1. 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2.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3.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三、会计科目的设置(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2. 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 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二)常用会计科目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等式一、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一)会计恒等式资产二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1•对“资产二权益”等式的影响(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2•对“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1)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二、收入一费用二利润第二节复式记账一、复式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三)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科目结构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4. 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1)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2)费用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五)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1•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2•会计分录(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1 •试算平衡的含义2 •试算平衡的分类(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2)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三、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一)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二)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1)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依据相同)(2)借贷方向相同(方向相同)(3)所属会计期间相同(期间相同)(4)计入总分类科目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的金额合计相等(金额相等)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一、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一)原始凭证(二)记账凭证二、会计凭证的作用(一)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二)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三)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第二节原始凭证一、原始凭证的种类(一)按取得的来源不同分类1. 自制原始凭证2. 外来原始凭证(二)按照格式的不同分类1•通用凭证2•专用凭证二、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原始凭证所包括的基本内容,通常称为凭证要素,主要有:原始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的编号、接受凭证单位名称(抬头人)、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填制单位签章、有关人员(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员)签章、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凭证附件。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一)填制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1.记录要真实2.内容要完整3.手续要完备4.书写要清楚、规范5.编号要连续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7.填制要及时(二)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1.一次凭证的填制2.累计凭证的填制3.汇总凭证的填制(三)外来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四、原始凭证的审核(一)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二)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三)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四)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五)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六)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第三节记账凭证一、记账凭证的种类(一)按内容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1.收款凭证2.付款凭证3. 转账凭证(二)按填列方式可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1.复式凭证2. 单式凭证二、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记账凭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内容:(1)记账凭证的名称;(2)记账凭证的日期;(3)记账凭证的编号;(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6)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7)记账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9)制证、审核、记账、会计主管等有关人员的签章,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一)基本要求(二)收款凭证的填制要求(三)付款凭证的填制要求(四)转账凭证的填制要求(五)记账凭证的审核1. 内容是否真实2. 项目是否齐全3. 科目是否正确4. 金额是否正确5. 书写是否正确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一、会计凭证的传递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会计凭证的保管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登账后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存查编辑本段第五章会计账簿第一节会计账簿概述一、会计账簿的概念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事项的簿籍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二、会计账簿的分类(一)按用途分类1 •序时账簿2 •分类账簿3. 备查账簿(二)按账页格式分类1. 两栏式账簿2. 三栏式账簿3. 多栏式账簿4. 数量金额式账簿(三)按外型特征分类1. 订本账2. 活页账3. 卡片账三、会计账簿与账户(一)账户的概念(二)账户的基本结构(三) 账簿与账户的关系第二节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登记规则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一) 封面(二) 扉页(三) 账页二、会计账簿的启用三、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第三节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一、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一) 现金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1•现金日记账的格式(1) 三栏式日记账(2) 多栏式日记账2.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1) 日期栏(2) 凭证栏(3) 摘要栏(4) 对方科目栏(5) 收入、支出栏(二)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与现金日记账相同二、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一) 总分类账的格式总分类账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以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账簿。
总分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金额栏目二)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三)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1 •明细分类账的格式(1)三栏式明细分类账(2)多栏式明细分类账(3)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2 •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方法3•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第四节对账一、账证核对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二、账账核对(一)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二)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三)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四)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三、账实核对(一)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二)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三)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四)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第五节错账更正方法一、划线更正法二、红字更正法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