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金榜】2017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通关攻略专题四化学实验基础课件1.4.1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
107页专题四 化学实验基础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真题回访】 1.(2015·全国卷Ⅱ·T1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解析】选D盐酸滴入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均不立即生成气体,A错误;浓硝酸与铝发生钝化,不能产生气体,B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是过量的,因此不可能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铝,C错误;草酸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D正确2.(2014·全国卷Ⅰ·T26节选)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 g异戊醇、6.0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3)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 (填标号)解析】(1)由装置图可知B为球形冷凝管;(2)酯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分液漏斗中酯在上层,水在下层,分液时应先将水从下口放出,再把酯从上口倒出,所以选d;(3)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装置的支管处,所以a、d错误,球形冷凝管易造成产品滞留,c错误 答案:(1)球形冷凝管 (2)d (3)b,【命题特点】 1.客观题: (1)考“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基本操作 (2)考“装置”:判断实验装置的正误、实验原理与实验安全等 (3)考“解释”:实验现象及与实际的相符性、装置的选择与用途、实验现象的吻合性等2.主观题: (1)考“分离”: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的选择及操作 (2)考“检验”:溶液中离子的检验及鉴别 (3)考“操作”:装置气密性的检验、试纸的使用、沉淀的洗涤等。
真题备选】 (2013·全国卷Ⅱ·T26节选)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实验步骤如下: 将6.0 g Na2Cr2O7放入100 mL烧杯中,加30 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 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 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 g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D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3)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___层(填“上”或“下”)解析】(1)装置中B仪器叫分液漏斗,D仪器叫直形冷凝管 (2)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液。
(3)由题意知正丁醛微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分液时水在下层,正丁醛在上层 答案:(1)分液漏斗 直形冷凝管 (2)c (3)下,【知识回顾】 1.7种常见的化学分离提纯方法: (1)沉淀法:将杂质离子转化为_____,如NaCl溶液 (BaCl2) (2)气化法:将杂质转化为_____,如NaCl溶液(Na2CO3) (3)热分解法: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_____,如 NaCl(NH4Cl)沉淀,气体,分解,(4)杂转纯法:将杂质转化为需要_____的物质,如 CO2(HCl) (5)氧化还原法: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_______ (_____性)的杂质,如Fe2+(Cu2+) (6)酸碱溶解法: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的差异 进行分离提纯,如Mg(Al)提纯,还原性,氧化,(7)调pH法:加入试剂来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中的某 成分_____而分离,如CuCl2(FeCl3)沉淀,2.4种常见的物理分离方法:,(1)过滤——分离_____和液体,装置如图__ (2)分液——分离_________的液体,装置如图__ (3)蒸馏——分离_____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装置如图 __。
(4)蒸发——除去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部分溶剂,装置 如图__固体,a,互不相溶,c,沸点,d,b,3.必考的离子检验方法: (1)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加入_____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 溶解,并放出无色___味的气体先加入足量稀_____,无沉淀生成,再加入_____溶 液,产生白色沉淀BaCl2,无,盐酸,BaCl2,:加入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 无色有_______气味且能使_____溶液褪色的气体BaCl2,刺激性,品红,(2)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白色,浅黄,黄色,(3)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①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___色 ②,蓝,蓝,白,③利用焰色反应,紫,黄,④特殊的检验方法,红,无现象,红,4.鉴别物质的四种常见方法: (1)_____法:如BaCO3和Na2CO3 (2)_______法:如用Ba(NO3)2可鉴别(NH4)2SO4和NH4Cl (3)_________法:如鉴别Na2CO3与盐酸、AlCl3溶液与 NaOH溶液 (4)_________法:如鉴别Na2CO3、HCl、NaCl、Ba(NO3)2 四种溶液。
溶解,加试剂,顺序滴加,两两混合,【易错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用托盘天平称取11.75 g食盐 ) 提示:×托盘天平的读数只能读到小数点后一位 2.烧瓶、锥形瓶、量筒加热时均需要垫石棉网 ) 提示:×量筒不能加热3.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 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 ) 提示:×溶液中还可能有Ag+、 等 4.往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 液呈紫色,说明原溶液中有I- ) 提示:√Cl2+2I-====2Cl-+I2,碘易溶于CCl4而呈紫 色5.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鉴别Ca(OH)2 和NaHCO3溶液 ) 提示:×Ca(OH)2和NaHCO3互滴时现象相同 6.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无色无味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提示:×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 等7.向某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提示:×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Fe3+ 8.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液体。
) 提示:×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液体可能戳破滤纸9.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NaCl ) 提示:√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故可配制高温下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使KNO3结晶析出,而NaCl不析出考点一 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典型例题】 1.(实验基本操作)(2016·全国卷Ⅱ)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明确以下两点: (1)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2)掌握教材中一些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解析】选D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A项错误;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MgCl2溶液水解产生的HCl易挥发,所以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B项错误;铜与稀硝酸反应,应该用稀盐酸,C项错误;分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反应剧烈的是水,反应平缓的是乙醇,利用此反应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D项正确2.(实验基本操作)(2015·江苏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明确以下3点: (1)检验液体时pH试纸不能湿润。
(2)分液操作中两层液体的放出方法 (3)加热装有固体的试管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解析】选B测定pH时,不可将pH试纸用水润湿,A项错误;滴定管要经过水洗和润洗,B项正确;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项错误;NaHCO3加热分解有H2O生成,若倒流到试管底部,能炸裂试管,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项错误误区提醒】 实验基本知识的9个注意点 (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 (2)容量瓶不能作溶解或稀释仪器,不可加热 (3)pH试纸不能直接蘸取待测液,不能用蒸馏水润湿4)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5)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6)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7)用试管加热液体时,管口不能朝向人;加热固体时,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8)蒸发时不能将溶液蒸干 (9)稀释浓硫酸时切记“酸入水”新题预测】 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证明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B.装置②中X为CCl4,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C.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解析】选B。
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锥形瓶中气压减小,无法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A错误;氨气或氯化氢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处理时要防止倒吸,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和水是互不相溶的,和氨气、氯化氢也不相溶,该装置可以防止倒吸,B正确;蒸发操作利用蒸发皿,不是坩埚,C错误;乙醇易挥发,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则该装置中生成的乙烯及挥发出的乙醇均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不能证明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D错误2.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解析】选B海水淡化,利用水的沸点低,选择蒸馏法,而图中冷却水的方向不合理,应下口进上口出,A错误;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测定其体积,则图中装置可测定气体的体积,B正确;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C错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时,NaOH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仪器的使用不合理,D错误加固训练】 1.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量取液体后,量筒中残留的液体要用蒸馏水洗涤并转入容量瓶 B.熔融纯碱、烧碱时,不能选用石英坩埚,应该选用铁坩埚,C.蒸发结晶实验中,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D.在测量或监测温度时,温度计水银球碰到容器内壁不影响测量结果,【解析】选B。
量筒是量出式容器,即倒出液体的体积就是它所标注的体积,若再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A错误;熔融纯碱、烧碱时,若用石英坩埚,则其中的二氧化硅会与纯碱、烧碱发生反应,B正确;蒸发皿可直接加热,C错误;因为玻璃容器的温度与液体温度不一样,烧杯加热时,烧杯底部温度高,液体温度低,所以温度计不能碰触容器内壁,D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