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数学学科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doc
4页六年级数学学科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 执教年段 初中( ) 小学( √ ) 执教学科 数 学 执 教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这几天的学习,我觉得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密切的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调整、充实、更新、重组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钻研教材和进行教学时,不仅要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要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熟悉自己所教年级的教学内容,还要熟悉相邻年级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所要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好准备,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计算为主线,将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等内容随数与计算教学内容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下面我就这四部分内容对小学数学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简单分析 一、 关于数与代数的内在联系: 1、数的认识 一年级上册:1、 数一数 ; 2、1~5的认识和加减法;3、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 4、11~20各数的认识 。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 六年级下册:负数 2、数的运算 一年级上册:1、1~5的认识和加减法;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下册: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二年级上册: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 表内乘法(一);3、表内乘法(二) 二年级下册:1、解决问题(连加、连减、乘加以及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 表内除法(一); 3、表内除法(二);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三年级上册: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下册: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 3、解决问题 (连乘、连除、乘加、除减等四则混合运算) 四年级上册:1、三位数乘两位数;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年级下册:1、四则混合运算;2、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2、小数除法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六年级上册:1、分数乘法;2、分数除法 六年级下册:1、负数的简单计算;2、比例 3、常见的量 一上:认识钟表(认识钟面、整时、半时) 一下: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关系及简单计算); 2、认识时间(时、分的关系和几时几分的读写) 二下:克和千克 三上:1、测量(吨的认识);2、时、分、秒(秒的认识) 三下:年、月、日 4、式与方程 四下: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用字母表示数与算式) ; 五上:简易方程 5、探索规律 一下:找规律(图形——图形与数字——数字) 二下:找规律(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四上:1、积的变化规律;2、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 四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五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在联系: 1、图形的认识 一上:认识物体和图形(平面——立体) 一下:图形的拼组(初步体会特征;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二上:1、角的初步认识;2、观察物体(简单的三视图——实物) 二下:图形与变换 (锐角和钝角) 三上: 四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梯形的认识) 四下:三角形 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 六上:圆 六下:圆柱与圆锥 2、测量 二上:长度单位(米、厘米,统一计量单位的意义) 三上:1、测量(认识毫米、分米、千米);2、四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长方形周长) 三下: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定义;统一面积单位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四上:角的度量 3、图形与变换二上:观察物体(轴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现象) 二下:图形与变换(平移与旋转) 五下:图形与变换(轴对称图形的旋转) 4、图形与位置 一下: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用两个条件确定) 三下:位置与方向(八个方向及描述线路图) 三、统计与概率的内在联系: 一上:实物条形统计图 一下: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 二上: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二下: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 三上:“可能性”情况统计 三下:数据分析;平均数 四上: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下:折线统计图 五上:可能性;中位数 五下:众数;复式折线统计图 六上:扇形统计图 六下:统计误导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在联系: 一上: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小小商店。
二上:我长高了;看一看、摆一摆 二下:剪一剪;有多重 三上:填一填、说一说;掷一掷 三下:制作年历;设计校园 四上:一亿有多大?你寄过贺卡吗? 四下:营养午餐;小管家 五上:量一量、找规律;铺一铺 五下:粉刷围墙;打 六上:确定起跑线;合理存款 六下: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 综上述横向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与代数(由浅入深) 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安排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的过程:初步认识、理解、体会万以内整数、分数小数、常见的量、四则运算的计算及意义,同时安排适当的估算在小学四至六年级教材难度逐步提高,由原来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上升到万以上数的运算,小数有初步认识上升到四则运算,方程有用字母表示数上升为解方程 二、图形与几何(由易到难) 在小学低段主要涉及到的是图形与几何的认识,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人是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掌握认图、测量、和画图的技能在高学段安排了平面图形及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循序渐进) 在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安排了数据的简单的分类、整理、分析在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安排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拓展思维) 在低段教学中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如:坐船等,在高段教学中安排了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数学经验 纵向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安排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他们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渗透对学生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训练 新的课程由“情景”引出“问题”,倡导教学课程生活化,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再着手对所教的教材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