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乡土教育微课学与教模式(策略)研究.docx
12页小学乡土教育微课学与教模式(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从乡土教育微课学与教的研究现状谈起,重点阐述了通用学习和教学模式(策略)、几种常见的乡土教育微课学与教模式(策略)、常用的教学方法等,并举例说明,让我们了解了小学乡土教育微课学与教模式(策略)的一些有效做法关键词:乡土教育,微课,模式世界各国非常注重乡土文化教育,国外乡土教育目前上形成了三种类型:一如德国是从乡土到国家到世界,再按各学科系统学习;二如俄罗斯先学习系统知识,把各科乡土知识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之中;三如澳大利亚按照专题组织各科内容,如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的学校和邻居、我们的家乡和人民等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的在于教育方面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研究取向不同,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视频式;有的只是针对于老师,有的针对学生,有的两者都针对还有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有待扩充;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不够而乡土教育方面的微课专项研究则比较少在近几年,我们认识到微课不仅随着智能、手持移动数码产品的普及而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微课渗透到学校的一线课堂中,影响着学生以及老师的学习教授方式。
而利用网络来进行乡土资源开发,我国台湾地区积累了一定经验,开发出了“高雄乡土教材资源网”、“台南县乡土教育资源网”等一批涵盖了整个台湾地区的乡土教育资源成果大陆地区乡土资源开发利用这方面正方兴未艾,但利用网络这种平台,聚集社会的力量特别是中小学师生的力量来参与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从目前公开的情况来看,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我们要思考的是,利用微课开展乡土教育的学与教模式(策略)有哪些?一、通用学习和教学模式(策略)“利用微课开展乡土教育的学与教模式(策略)”的核心理念是“自学、研学、导学、评学”,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培养孩子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实践的能力,从知识导向转化为能力导向学习方式主要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通过预习中的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入合作探究学习阶段小组在课堂上针对所设问题进行讨论,形成解决办法并进行展示、分享老师注重引导、点拨,根据重点、难点,设计层级问题,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第一步:目标导航:问题导入,明确任务——自学利用微课资源,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自学第二步:方法指导:提出问题、自我探究、合作讨论、检查展示——研学方法指导采用每个学科、每个老师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如采用四步阅读法、归纳法、因素分析法等提取信息、概括归类、因素分析。
第三步:测练引导:检查展示、交流指导——导学在堂上练习、随堂检测环节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精心设计研学问题,更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研学问题并完成学习任务重点测试学生的劳动技能掌握情况第四步:评价向导:提升总结、反馈检查——评学在全班展示学习过程中和结束后进行评价交流,可以是汇报者的反思,可以是同组、别组的评价和建议本通用模式突出了“目标本体、学生本位、学科本色” 力求达到生为主体、精讲精练,多思多论的目的而微课学习则能通过微课分析来了解本模式的实施规律,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本模式遵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研学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展示自己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达成乡土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二、几种常见的乡土教育微课学与教模式(策略)1.基于数字化学习的微课导学模式教师采用直接导入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期学习中的“生成问题”,提出本节课须解决的三个“研学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并非常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方案设计学习范例,有针对、有选择地观摩作品,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理解本主题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对本模块的知识有初步认识。
如下表就是这种模式的灵活运用:2.“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生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学习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在小组内得到解决,并找出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掌握各组学习情况,注重其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作好记录在此过程,突出体现生生互助、生生合作教师根据各小组内讨论情况,选择小组或由各小组主动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展示(可借助黑板板演、多媒体、或口头等方式进行讲解分析),其它小组和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予以补充完善、质疑探讨教师点评时讲清“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指向,不断追问学生,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等3.“微课导学”教学模式通过课堂限时检测,考查每位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及时找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错误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测评要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构建知识体系及解题方法或解题规律,指导学生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进行整理,指导小组将仍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写入“互助卡”,评价小组课堂学习表现,收集“互助卡”后续教学进行补偿,同时引导学生特别是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升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分类依据常用教学方法微课类型适用范围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讲授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谈话法(问答法)问答类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启发法启发类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讨论法讨论类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演示类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练习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实验法实验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表演法表演类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一般分为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类适用于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类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探究学习法探究学习类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参考文献:[1]方其桂.微课制作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 滕星. 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建构[M]. 民族出版社, 2011-07-01.[3]胡铁生.微课建设的误区与发展建议[J].教育信息技术,2014(5):33—34.[4]张加龙.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60.[5]郑小军.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0.[6]胡世清.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6(8):50—5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