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30页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做了哪些事呢?,,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清政府),,,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充满爱国热情、关心祖国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有何良策,来挽救祖国的危亡?,出谋划策,第七课,戊 戌 变 法,1898年,看书找问题:1、公车上书的原因?2、代表人物是谁?上书哪位皇帝?提出什么请求?揭开了什么序幕?3、上书失败后,创办了什么报纸?什么政治团体形成?,视频《公车上书》,历史小百科,何谓『公车』,原采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采,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一、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时间: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梁启超( 1873~1929 ),康有为( 1858~1927),3、代表人物:,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4、内 容:,5、影 响:,反对议和,请求变法,,6、创立《万国公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从此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北京强学会遗址,成立强学会---政治团体形成,三次上书光绪帝,“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与顽固派的论战,顽固派:祖宗之法不可变维新派: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看书找问题:1、百日维新的时间?内容?2、百日维新的结果?3、总结失败的原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1898.6.11-1898.9.21,百日维新主要内容,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他以“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劝梁启超远走东瀛,将生留与同志,将死留给自己日本使馆为他提供保护,他傲然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狱中留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慷慨赴死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本身的缺点,外来的阻力,光绪并无实权 维新派实力弱 康梁缺乏经验 ……,慈禧掌握实权 顽固派力量强 袁世凯的告密 ……,总结失败的原因:1、顽固势力过于强大,维新力量薄弱;2、没有发动群众;3、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道路行不通。
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2.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填写出戊戌维新中的四位历史人物: 为走救国之路,______ 再次上书, 不作亡国之君,______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______发动政变, 以血唤醒民众,______慷慨就义康有为,光绪帝,慈 禧,谭嗣同,课堂总结练习:,1.公车上书的直接导火线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马关条约》的签订C.清朝举行科举考试 D.清朝割让台湾,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政治团体的成立C.光绪帝接见康有为 D.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号令,练一练,B,A,3.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变法诏书的颁布 D.同盟会成立,B,B,4、在《时务报》上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维新派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孙中山,,5、[2011·梅州]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D.新文化运动,C,,6、(2010湖北鄂州)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 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维新变法思想B.民主与科学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A,7、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 A.邓世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此话出自(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宋教仁,D,C,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临刑前有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贼”指何人?为什么“无力回天”?2、“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顽固派,顽固派势力强大,为变法而死,也就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献身,为理想而献身,自然是死得其所了考考你:,考上“北大”是有志青年的美好愿望,你知道北京大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事件留下的产物吗?,北大校徽,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