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作文30字范本.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1824****852
  • 文档编号:308439514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4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作文30字关于重阳节的传闻作文30字1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闻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每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最终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最终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奇妙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最终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最终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事已经学成,应当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了旁边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打算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今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许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关于重阳节的传闻作文30字2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事,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整理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瞬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抓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旁边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支配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突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连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始终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关于重阳节的传闻作文30字3干宝《搜神记》卷五记载:有一位娘家在丹阳的丁姓女子,年方十六,嫁给了淮南全椒县的谢家做新媳妇她的婆婆性情严酷,不能按规定完成劳作就遭到难以忍受的毒打丁氏终在九月九日悬梁自尽死后有了灵验,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念家家的妇女辛苦劳作,让她们避开九月九日,这一天不要做事’其后又显灵除鬼,自牛渚渡江返回丹阳。

      江南人都称她为“丁姑”,今日到处都有她的祠堂每逢九月九日,妇女们都不用做事,当做休息日原文摘录如下:淮南全椒县有丁新妇者,本丹阳丁氏女年十六,适全椒谢家其姑严酷,使役有程,不如限者,仍便笞捶不行堪九月九日,乃自经死遂有灵响,闻于民间发言于巫祝曰:“念人家妇女,作息不倦,使避九月九日,勿用作事见形,著缥衣,戴青盖,从一婢,至牛渚津,求渡有两男子,共乘船捕鱼,仍呼求载两男子笑,共调弄之,言:“听我为妇,当相渡也丁妪曰:“谓汝是佳人,而无所知汝是人,当使汝入泥死是鬼,使汝入水便却入草中须臾,有一老翁乘船载苇,妪从索渡翁曰:“船上无装,岂可露渡恐不中载耳妪言:“无苦”翁因出苇半许,安处不著船中,径渡之临去,语翁曰:“吾是鬼神,非人也,自能得过然宜使民间粗相闻知翁之厚意,出苇相渡,深有惭感,当有以相谢者若翁速还去,必有所见,亦当有所得也翁曰:“恐燥湿不至,何敢蒙谢翁还西岸,见两男子覆水中进前数里,有鱼千数,跳动水边,风吹至岸上翁遂弃苇,载鱼以归于是丁妪遂还丹阳江南人皆呼为丁姑九月九日,不用作事,咸以为息日也今所在祠之关于重阳节的传闻作文30字4九月初九是妈祖升天日,传闻这一天妈祖在湄洲岛升天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中国的海上爱护神。

      在古代,船舶启航之前都要先祭天妃娘娘,在船舶上还供奉天妃娘娘神位相传妈祖俗姓林讳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二十八岁的妈祖在湄洲岛湄峰山升天成为神明妈祖是中国航海的爱护神,她扶危济困,在惊涛骇浪中挽救多数船只;她立志不嫁,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依据史料记载,宋、元、明、清等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郑和崇拜妈祖,郑和曾恳请朱棣敕封她为“天妃”,使妈祖成为国家祭祀的神祗和整个海外华侨社会的最高神郑和在沿海各地打造了多座规模宏大的妈祖庙,在妈祖的庇护之下七下西洋当时明政府在南京凤仪门外建有妈祖祠,龙江建有天妃宫,郑和在下西洋前都要拜祭妈祖现在的南京天后宫,原本是福建会馆,始建于乾隆年间,经过全面修缮已重新开放关于重阳节的传闻作文30字5据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重阳登高始于汉代的桓景汝南桓景随费长房(东汉的方士,有异术)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在这一传闻中重阳节登高被认为具有消灾避祸的作用关于重阳节的传闻作文30字6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这家主子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子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其次每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吩咐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始终流传到今。

      关于重阳节的传闻作文30字7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事,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整理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瞬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抓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旁边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支配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突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连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始终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关于重阳节的传闻作文30字8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许久,故以享宴高会因此,重阳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日)关于重阳节的传闻作文30字9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关于重阳节的传闻作文30字10东汉时期,汝河村民受尽瘟魔的蹂躏,一一丧命青年恒景的父母也因瘟疫而死,自己也差点丧命恒景病愈后四处访师寻道,最终找到一位法力无边的仙长仙长赠与他降妖宝剑,恒景日夜修炼,终成大器在仙长的指引下,恒景九月九回到家乡,把乡亲领到山上,胜利斩杀温魔从今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关于重阳节的传闻作文30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