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山地牛态公园的建筑设计与规划探讨.docx
6页现代城市山地牛态公园的建筑设计与规划探讨 沙疆(新疆兵团建工设计研究院石河子分院,新疆石河子832000)【Reference】生态已经成为时代的共识,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环境的意义在景观空间场所建设的过程中,仅将“因地制宜”放在口头上,却对山体进行大挖大填,使山地环境“平原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需求大量户外开放空间的现在,为山地公园建设提供具有可操作意义的理论指导已迫在眉睫本着这一目的,本文以史入手分析总结传统带来的启示,借鉴城市规划、建筑学、行为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Keys】山地生态公园;建筑设计与规划;生态设计;景观设计一、引言我国是多山地区,山地面积约占总国土面积的2/3,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大型公园多选址在郊外山地或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一方面,山地多变的地形空间、丰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为现代城市山地生态公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设计依托;另一方面,山地中的地质活动频繁,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文的季节性变化、景观的区域性等特点,加之其生态环境比一般的平地公园更复杂,使得山地生态公园的设计与规划和城区一般的景观公园有明显的不同。
从居住个体来看,依山而居能让居住者更加亲近自然,同时开发山地建筑可以提高居住面积和居住质量总之,在我国进行山地居住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二、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研究现状对于山地公园景观空间的文献论述较少,目前还没有专著出现,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受传统山地观和景观审美的影响,从造园学的角度,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对地形的处理手法和技巧,探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彭一刚(1986)《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由分析入手,对古典园林中起伏层次,堆山叠石,视线仰俯,高低错落等地形处理手法进行了理论性分析研究李敏(1986)《中国现代公园一发展与评价》以“史”为纲,结合建筑空间理论,阐释了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色他提出:“公园艺术形式的主体是城市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三者有机的结合统一,”并收集了大量的公园图文资料2)从建筑学的角度,通过对山地的建筑的形态,景观,交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山地建筑对山地的适应能力唐璞(1981)《让建筑上山的几个问题》、任雷(l991)《山地建筑形态特征探索》都从形态设计的角度对山地建筑的接地形式、形体表现和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卢济威等(2000)《山地建筑设计》分析了山地景观的环境原生体、视景独特性、生态脆弱性和情感认同性,并在景观生态,景观视觉,景观空间及景观情感等三者方面,对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3)从城市规划学的角度上对山地生态环境,自然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有效地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合理性洪亮平(1998)《创造明日山水城市》对山水城市的空间意象进行探索性研究蔡云楠、郭江雨(2000)《山地城镇绿化模式研究》针对山地独特而敏感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出“绿核+ 绿廊+ 绿网”的绿化模式4)从景观生态和景观感知的角度对山地景观进行研究俞孔坚(1991)《景观,生态,文化,感知》对山地的景观感知作了定性的分析评价,运用GIS 对生态阀值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模拟分析王紫雯(1998)《山地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探讨》,就视觉景观容量的影响因素体分析研究得出:“地形越复杂,地势越低,越低凹的区位透视度越小,视觉容量越大”的定性论断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1961) 出版对地形微气候及地形的处理手法作简要论述Norman.K.Booth《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对地形的类型、美学特征及实用功能作了分析研究三、现代城市山地生态公园的建筑设计与规划(1)山地生态公园的建筑设计原则山地建筑所赖以生存的山地环境决定了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影响山地建筑形态的主要因素有坡度、坡面朝向、海拔高度、自然肌理(植被分布、水系等)。
我国古语有云:“土木之事,最忌靡费”,也就是建筑施工要尽量减少工作量,因此山地建筑尽量采取“减少接地”的接地形式以尽量保持地表原有地形和植被若建筑体量较大,或者山势比较陡峭,若将建筑设计成为一个集中式的单体,无论其形状如何都是最自然山形的破坏,或者说建筑本身成为一种惹眼的视觉焦点若建筑设计的初衷不是为了强调建筑本身,那这样的建筑设计案例应采用“不定基面”的原理,将大型建筑化整为零,当然是要经过对建筑功能的审慎分析,将功能分区合理布置同时之间又加强联系建筑本身是山地生态公园景观的一部分,公园景观的营造与建筑景观息息相关建筑作为山地生态公[来自Www.lw5u.coM]园景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充分融合于自然景观中,展现山地公园的生态特色2)生态设计在生态学的意义上,组成生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应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影响,最终融合为一个完整的区域性生态系统山地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相比城区一般的平地生态系统,在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因素变化时引起的山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能都更为敏感和复杂,严重时甚至引起难于修复的生态失衡针对现代城市山地生态公园人流量大、水消耗多的特点,为保证山地生态系统的正常水循环,需要补充适量的人工水体。
但补水设计中,应尽量保持山地系统中的自身水体,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发挥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功效3)建筑设计对建筑群而言,科学地进行竖向设计并创作出既充分利用地形环境又具有地域文脉特色的现代建筑,应该是立意构思的重点竖向设计在山地建筑群的布置中尤为重要进行竖向设计的任务是利用建设用地的自然地形,选择合理的设计标高,使之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同时达到土方工程量少、投资省、建设速度快、综合效益佳的效果,尽可能减少对原来自然环境的损坏,建造出合乎人群居住的优美环境这就要确定建筑物室外场地和道路等的设计标高,并相互协调,确定地面排水的方式和相应的排水构筑物位置,确定土石方平衡方案4)景观设计山地环境中,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多变,使得地表的空间特征明显,容易形成丰富的视觉层次美感地形的起伏变化,使得山地生态公园的观景在视点、视角方面容易形成景观视觉的多变性与复杂的结构层次性但在实际设计时也应注意,当整个山体的尺度比建筑尺度大时,在视觉效果上会比较和谐;当人工建筑的尺度与山体接近甚至更大时,容易给人以建筑过于膨胀的感觉另一方面,山地建筑还可利用绿化植物的衬托与渗透达到融于自然的效果绿色植物与建筑二者可以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减少建筑的人工气息,创造出奇特的生态景观。
同时,岩石也是山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裸露的岩石也是一种自然景观,建筑若能与山地中裸露的岩石完美结合,也有助于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若山中有较大的溪流或稳定的水源,设计时将其环绕于建[来自wwW.lw5u.coM]筑,或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小湖,则更能体现建筑与自然的灵动性建筑是凝固的乐章”、“建筑是艺术的宫殿”,对建筑设计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而人类对山地建筑的探索更是是刚刚起步同时人居环境工程是一门系统的、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山地建筑的发展涉及到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等方方面面,人类只有在山地建筑开发过程中统筹兼顾,才能规划、设计出既符合人类生存需要又不对环境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的建筑品Reference[1]曲宾,刘波. 对山地环境中建筑设计的研究.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2]赵云.浅议山地开发中的建筑设计问题.科技创新导报.2009(23)[3]陈荣林. 山地建筑设计与城市人居环境的探讨.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7)[4]戴志中,刘彦君.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城市建筑.2008(6)[5]赵秀敏.浙北山地丘陵地带村镇景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策略研究.装饰.2007(9)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