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4节气72候详解201710页.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173154766
  • 上传时间:2021-03-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及详解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历史起源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小满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1]一月(正月)1、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即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侯,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说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2、雨水:雨水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二月惊蛰:惊鸷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

      其光乃发,故云始电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三月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四月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五月芒种:芒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在这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鸣叫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 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六月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蜂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侯,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大暑:大暑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 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三候,大雨行时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七月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 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此节气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八月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 一曰:大曰鸿,小曰雁二候,玄鸟归;燕去也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坯,昔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九月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霜降:霜降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二候, 草木黄落;阳气去也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三侯,蛰虫咸俯俯,蛰伏也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十月立冬:立冬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初候,水始冻二候,地始冻三侯,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侯, 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十一月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麇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 三侯,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十二月(腊月)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