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素材—庄子(共9页).doc
9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物专题庄子庄子 (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为,崇尚自然,傲视王侯楚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并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以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璞归真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在以崇尚自由、尊重生命、反对权势和世俗等为主题的?题中,具有普遍运用的功能一、人物经历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鸱得腐鼠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二、本人言论(庄子思想)l 哲学思想:庄周喜托寓言以广其意,“”、“”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庄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
他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l 处世哲学: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gu)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内篇德充符》),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则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则自恨其谬而志伤神辱,斯未能达命之情者也”,中与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内篇德充符》)。
对于君主的残暴,庄子是一再强调的,“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所以庄子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伴君之难,可见一斑庄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危险)已!”从而他主张“保身全生”l 政治思想: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l 文学思想:庄子主张“”和“”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l 游世思想 游世思想是庄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庄子》三十三篇中,大多数篇章都涉及这个以游戏态度解脱人生痛苦的主题,尤其以内七篇谈得深入集中古代人谈论庄子比较重视游世思想有人甚至说,“游”这个字就是一部《庄子》的中心 现代庄子研究,比较重视道论而轻视游世思想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学术研究有特定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游世思想似乎只是提出一种回避矛盾的消极主张,有点乏善可陈当然,学术界非常重视“逍遥游”,但这是因为“逍遥游”涉及“追求精神自由”这一通常引起人们敬意的话题所以谈“逍遥游”实质是谈精神自由问题游世”作为一种游戏人间的生存态度,则较少有人予以重视游世思想的内涵相当复杂庄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主题叙述,就是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可是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庄子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任的游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地对待现实世界,而且游戏地对待个人生死,游戏地对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传统隐者始终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软弱的个人生存渴望被庄子戏谑地扔进黑暗的游戏世界之中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说明:知识是无限的,因此我们不能满足,只能不懈追求。
当然,庄子的本意不是这个他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意思是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的2. 凡人心险于山川说明: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也可说明庄子对人类的不信任3.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说明:没有真理意识,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只有权力意?,权力可垄断真理所谓道德,常常只是权势阶层的遮羞布而已4.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说明:这是追求知识学问的高境界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似乎兴趣无多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说明:这是庄子对人生自由的诠释如果知识分子真的这样,脱离人世,无所作为,其个人虽自在,但对民族却是悲剧5.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说明:一幅小农经济的画图,一个桃花源意境,一个无政府状态,一种低水平的自由这是很多中国人的理想6.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说明:庄子的意思是,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随遇而安,知天乐命这或许会使人丧失进取心,却也不失洒脱7.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说明:这种胸襟是博大的。
8.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说明:难得的自在洒脱中国人都给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庄子这样的特立独行的人9.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说明:功利之徒只知道有用之用1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说明:我们经常感叹生命短暂,庄子在这里也是这个意思三、名家点评1. (汉)司马迁: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2. (唐)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3. (宋)王安石: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4. (宋):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5. (明)徐渭: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6. (清)金圣叹:认定为“天下奇书7.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鲁迅与庄子》)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