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5 动物源性细菌——【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讲义】.pdf

18页
  • 卖家[上传人]:东****0
  • 文档编号:157966796
  • 上传时间:2020-12-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82.28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第1515章章 动物源性细菌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PathogensZoonotic Pathogens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同时引起动物和人类患某些传染病, 这些疾病称为动物源性疾病(zoonosis)或人畜(兽)共患 病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布氏菌、鼠疫耶氏菌和炭疽芽胞杆 菌等 布氏菌布氏病 鼠疫耶氏菌鼠疫 炭疽芽胞杆菌炭疽 第一节布氏菌属 布氏菌属(Brucella)导致人类疾病的有牛布氏菌 (B. abortus,又称流产布氏菌)、羊布氏菌(B. melitensis)、猪布氏菌(B. suis)和犬布氏菌 (B. canis) 一、生物学性状 G-小球杆菌或短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有微荚膜专性 需氧,营养要求较高经37培养48 h可长出微小、透明、无 色的光滑型(S)菌落,经人工传代培养后可转变成粗糙型(R) 菌落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物质布氏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荚膜与侵 袭酶(透明质酸酶、过氧化氢酶等)增强了该菌的侵袭力 2. 所致疾病布氏菌感染家畜引起母畜流产人类对布氏 菌易感,引起布氏病,也称波浪热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 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畜产品,经皮肤、黏膜、眼结膜、消 化道、呼吸道等不同途径感染。

      布氏菌的致病过程 布氏菌被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 到达局部淋巴结繁殖 突破淋巴结入血,出现菌血症,内毒素效应 进入肝、脾、骨髓、淋巴结等 波浪热 3. 免疫性各菌种和生物型之间有交叉免疫为有菌免疫, 细胞免疫和型超敏反应所导致的免疫保护及病理损害,在慢 性与反复发作的病程中往往交织存在由于布氏菌为细胞内寄 生,故其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三、防治原则 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和消灭家畜布氏病,切断传播 途径和免疫接种 第二节耶尔森菌属 耶尔森菌属(Yersinia)细菌属于肠杆菌科,是一类 革兰阴性小杆菌其中鼠疫耶氏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与 假结核耶氏菌等三种是人类致病菌 一、鼠疫耶氏菌 鼠疫耶氏菌(Y. pestis)是鼠疫的病原菌鼠疫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烈性传染病,一般先在鼠类间发病和 流行,通过鼠蚤的叮咬而传染人类由于鼠疫患者死亡后 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1. 生物学特性用Wright-Giemsa染色鼠疫杆菌呈两端浓染 的卵圆形短杆菌,革兰染色阴性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但生长缓慢在含血液或组织液的 培养基上经2448 h可形成柔软、黏稠的粗糙型菌落。

      鼠疫耶氏菌美兰染色鼠疫耶氏菌培养物 2.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多种抗原和毒素都有致病作用 内毒素释放后可致机体发热,产生休克和DIC等; F1抗原具有抗吞噬和活化补体的作用; V和W抗原使细菌具有形成肉芽肿和在细胞内存活的能力, 且有免疫抑制作用; 外膜蛋白能使细菌突破宿主的防御机制,在导致机体发病 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所致疾病:鼠疫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常见有腺型、 肺型和败血症型鼠疫 (3)免疫性:鼠疫感染后能获得牢固免疫力,再次感染罕见 患者的临床表现 Control of plague is based upon flea and rodent control !!!! 3. 防治原则 (1)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环节、消灭鼠疫源的根本措施 (2)应用EV无毒株生产活疫苗,进行接种 (3)治疗必须早期足量用药,采用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均有效 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是引起人类严重的小肠结肠炎的病 原菌经粪-口途径感染或因接触染疫动物而感染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芽胞杆菌属(Bacillus)是一群需氧、有芽胞的G+大杆菌。

      本属中主要的致病菌为炭疽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一、炭疽芽胞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B. anthracis)是引起动物和人类炭疽病 的病原菌传播方式多样,多见皮肤炭疽,也有肠炭疽、肺炭 疽和脑膜炎炭疽等 1. 生物学性状炭疽芽胞杆菌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 粗大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样排列,无鞭毛,有荚膜和 芽胞 炭疽芽胞杆菌革兰染色 炭疽芽胞杆菌的抗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结构抗原,包 括荚膜、菌体和芽胞等抗原成分,另一部分是外毒素复合物 细菌芽胞在干燥土壤或皮毛中能存活数年至20余年,牧场 一旦被污染,传染性可持续2040年也是恐怖分子常用的生 物战剂 2. 致病性炭疽芽胞杆菌主要致病物质是荚膜和炭疽毒素 炭疽芽胞杆菌主要为草食动物炭疽病的病原菌,人因接 触患病动物或受染皮毛而引起皮肤炭疽,最多见食入未煮 熟的病畜肉类、奶或被污染食物引起肠炭疽,或吸入含有大 量病菌芽胞的尘埃可发生肺炭疽 3. 防治原则 (1)炭疽的预防重点放在家畜上,对易感家畜应进行预防接种 (2)病畜应严格隔离或处死深埋,必经焚毁或深埋2 m以下 (3)人群特异性预防用炭疽减毒活疫苗接种 (4)治疗首选青霉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