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汇编6篇).doc
74页煤矿地质实习报告(汇编6篇)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1(3665字) 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 10级采矿工程学生的煤矿地质野外实习于6月18日至6月19展开,由煤矿地质学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带领队伍对邯邢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这次实习不仅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而且也是为了加强了同学们对地质知识的印象,对各种地质名词的解释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进一步具体化的了解了地层的形成,岩石的种类,以及煤层的分布情况,这次实习也是对煤矿地址学的一个总结,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 1、让学生体会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 2、观察、认识主要煤系地层、地质构造 3、认识岩浆侵入体 4、建立一套完整的地层层序 二、实习时间 本次地质实习共计二周十天时间,其中野外工作2天,编写报告3天 三、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实习区位于邯郸市,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 1、地理位置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km,离首都北京450km。
邯郸市总面积1km2,其中市区面积457km2邯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m;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 2、资源环境 邯郸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863亿m3区内由南向北分布有漳河、滏阳河、洺河,均属海河水系漳河源于山西省,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93亿m3,区内建有岳城水库,库容109亿m3滏阳河源于峰峰,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98亿m3,区内建有东武仕水库,库容152亿m3洺河源于武安西部山区,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建有口上水库(京娘湖)、四里岩水库、车谷水库等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082亿m3邯郸矿产资源蕴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达40多种,主要有煤矿、铁矿、水泥用灰岩、铝矿、粘土矿等其中煤和铁矿石储量相当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铁矿石产区之一。
金属资源有:铁、钴、铜、汞、钼非金属资源:煤炭、铝土矿共生耐火粘土矿、石灰石、瓷土、石膏、水泥用黄土、大理石、重晶石、石墨、兰石棉、石英岩、玄武岩、钾长石、斜长石等邯郸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现有名胜古迹500多处,主要古迹和游览景点有武灵丛台、黄梁梦吕仙祠、娲皇宫以及响堂山石窟等,还有新开发的长寿村、京娘湖、武当山等民俗风景区 3、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邯郸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6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11亿元;分别增长40%、117%和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712元,增长9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61元,比上年增长3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5粮食总产量达3734万吨,比上年下降32%;棉花产量79812吨,下降25%;油料产量195903吨,下降30%,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邯郸工业在占有能源、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冶金、机电、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制药等轻工业为辅,门类齐全的工业格局。
全市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4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年产钢6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7%;产铁819万吨,增长166%;产原煤1601万吨,增长52%;纱117万吨,增长142%;年发电量211亿千瓦时,增长27随着国家对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邯郸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市GDP比重的35全市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3381亿元,增长14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383亿元,增长142%,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3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8%,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8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6897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4786亿元,增长11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407元(折合1909美元),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15328元,比上年增长1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3元,增长13。
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0%,降低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3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4%,下降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2平方米,增加07平方米 4、人口 邯郸市末总人口84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98万人,非农业人口1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市区人口136万人城市人口居河北省第三位 5、气候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春燥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最低气温~21℃(1951年1月3日),最高气温425℃(1955年7月24日),年平均气温在126℃~141℃,年降水量489~585mm,其中7~8月份占56%,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时期 四、组织状况 1、带队老师:关英斌、李海梅老师 2、分组情况:以班为单位分组实习 3、参加实习人员:资源学院10级采矿工程专业的全体学生 五、实习工作量 1、观察路线:本次实习共安排两条线路,分别是:线路一:仁义村—黑龙洞—京娘胡 线路二:漳清河—槐树岭—涉左公路—129师师部 六、结束语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使我对煤矿地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虽然只有为期两天的实习时间,但是时间的紧迫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锻炼,也是促使我们对地质思维加强了锻炼,更是对我们所学的地质知识的巩固,训练我们将来在写实习报告上需更加谨慎,运用更加缜密的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
当然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例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煤矿地质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典型区域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及岩石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剖面图的画法,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不辞劳苦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希望以后这样的实习能够经常办,对我们的学习以及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煤矿地质实习报告2(4245字) 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 (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奥陶统、晚奥陶统、中石炭统和晚奥陶统的岩层构造、岩性、岩层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以及各个地层中所伴随的矿产、褶皱类型、断层情况以及从晚奥陶统到中石炭统的过渡岩层各种性质等; (2)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基本地形。
了解煤矿生产中各种机械的用途及注意事项、煤的分类及运输方式、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标准等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初期可以尽快的熟悉各种情况避免各种错误; 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 (1)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情况; (2)观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情况; (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 (4)观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情况; (5)观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 (6)观察上石炭统的黏土层、石灰岩层的特点、岩层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矿产种类及其数量; (7)观察上石炭统的砂岩、泥岩、黏土层的特点、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 (8)观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观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9)了解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 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焦煤集团珠春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穿过,焦克公路在矿区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正太干线连接 四:天气情况 12月11日雾,小雪,12月12日下午天晴、12月13日天气晴朗,有风、12月19日天气晴朗、无风 五:水文地质情况 (1)在缝山针公园内无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本地区,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降雨并排泄山洪,有时会发生小规模的山体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为景观用水地层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第八层、二层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
(2)在红沙岭未见到明显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仅有东西走向的群英干渠,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多渗入地下 (3)在西张庄没有发现明显的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 (4):焦煤集团珠春矿矿区内无固定水系,没有河流湖塘,仅有两条季节性洪沟自北而南从矿区西部和中部穿过,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降雨并排泻山洪 六:地形地貌 (1)缝山针公园为山前冲积平原,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辅以轻微褶曲,褶曲构造不甚明显主要表现为走向方向上的'挤压现象,有单斜地垒构造,中部有一正断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地表被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北部地面主要为中奥陶统、晚奥陶统形成的的石灰岩山脉,区内地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