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北省计划生育政策.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32232139
  • 上传时间:2018-02-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39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湖北省计划生育政策《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经 2002 年 12 月 1 日湖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 37 次会议通过,2017 年 11 月 29日湖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 7 次会议修订该《条例》分总则、组织管理、生育调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奖励与社会保障、法律责任、附则 7 章 52 条,例自 2017 年 3月 1 日起施行2017 年 3 月 27 日, 《关于修改的决定》经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决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也就是说,湖北单独二胎政策自 2017 年 3 月 27 日起施行2002 年 12 月 1 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37 次会议通过,2017 年 11 月 29 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7 次会议修订)2017 年 3 月 27 日, 《关于修改的决定》经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决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也就是说,湖北单独二胎政策自 2017 年 3 月 27 日起施行《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的内容:此次生育政策调整只涉及《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个别款项的修改,未对《条例》作大的修改主要针对:《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六条第四款“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修改为“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夫妻一方两代以上是独生子女的” 、第(三)项“男到独生女家结婚落户的”予以删除;同时对《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表述,根据机构改革情况,合并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表述。

      其他未作修改湖北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生二胎的条件:一、夫妻双方属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一)第一个子女为残疾人,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二)无子女,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要求生育的;(三)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的;(四)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二、夫妻双方属农村居民,除适用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也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一)夫妻一方是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二)夫妻只有独生女的;(三)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户籍在本省和户籍不在本省而在本省居住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加强综合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机制,完善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机构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有关具体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五条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责任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给予重点扶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的监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克扣、挪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捐助第七条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奖励。

      组织管理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人口发展状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制定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凡年度考核未达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考核目标的,当年不得评为先进、授予荣誉称号,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当年不得晋升职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各类规定应当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九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属地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管辖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纳入村(居)民自治内容,通过适合村(居)民自治的形式,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协助、配合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并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兼)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将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人口总数,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网络,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应当相互配合,建立、完善定期联系制度,共同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节育措施、婚育证明管理、技术服务、奖惩措施等工作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作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点考核内容,实行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双向考核第十一条育龄妇女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往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的,应当在外出前到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已婚育龄妇女还应当签订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合同育龄妇女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享受免费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已生育子女的育龄妇女应当定期向户籍所在地寄送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实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第十二条公安、工商、建设部门在办理流动人口登记、工商登记、房产登记手续时,应当查验育龄妇女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孕妇的生育证明,并将查验情况及时通报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协助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单位和个人接纳育龄妇女从业或者出租出借房屋供育龄妇女居住的,应当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孕妇的生育证明,并将查验情况及时报告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孕妇生育证明的,应当告知其补办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怀孕的,应当协助落实终止妊娠措施第十三条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应当具有针对性,重点向农村居民和城市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生育文明建设学校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征,对学生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教育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大众传媒应当根据实际,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公益性宣传省内主要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纳入宣传计划,安排专门版面、播映时段,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宣传生育调节第十四条鼓励公民晚婚、晚育男女双方按法定婚龄推迟三年以上依法登记结婚(系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 23 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第十五条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禁止违法生育第十六条夫妻双方属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一)第一个子女为残疾人,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二)无子女,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要求生育的;(三)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的;(四)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第十七条夫妻双方属农村居民,除适用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也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一)夫妻一方两代以上是独生子女的;(二)夫妻一方是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三)男到独生女家结婚落户的;(四)夫妻只有独生女的;(五)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前款规定不适用于国家工作人员第十八条再婚的夫妻,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第十九条夫妻一方属城镇居民,另一方属农村居民的,适用本条例关于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由城镇居民转为农村居民的夫妻,适用本条例关于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农村居民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其生育从转制之日起两年内,可以适用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第二十条夫妻一方为外国人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以及华侨、归国华侨、出国留学人员的生育,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前应当到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领取《生育服务证》 ,凭《生育服务证》享受生殖保健服务和免费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符合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要求生育的,应当在怀孕前由夫妻双方向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生育证》 ,并提交下列材料:(一)结婚证、户口簿和双方居民身份证;(二)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生育、收养状况证明;(三)其他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条件的证明。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10 日内提出审核意见,连同申请人的证明材料报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 20 日内,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发给《生育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符合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要求生育的,还应当由市(州)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织进行医学鉴定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及时将《生育证》的发放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本条例所规定的《生育服务证》 、 《生育证》 ,应当使用统一印制的规范文本,发放上述证件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工本费第二十二条经批准生育第二个子女或者再生育一个子女的,领取《生育证》后方可生育因户籍或者婚姻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生育条件的,或者农村居民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满两年未怀孕的,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撤回《生育证》 ,并书面告知当事人第二十三条符合本条例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或者再生育一个子女,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再生育:(一)属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二)故意致婴儿死亡的;(三)自报婴儿死亡,但没有死亡证据、证明的;(四)遗弃子女的。

      第二十四条经具有法定鉴定资格的组织按照规定程序鉴定确认,育龄夫妻患有严重的遗传性精神病、先天智能残疾和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生育疾病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落实其节育或者绝育措施第二十五条禁止歧视、虐待不育和生育女婴的妇女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第二十六条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涉嫌违法生育的投诉和举报进行调查对有明显证据证明当事人涉嫌违法生育且拒不承认的,经省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要求当事人配合进行技术鉴定,并做好保密工作技术鉴定相关费用由提出技术鉴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