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管理学(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ppt
44页企业管理学 授课教师: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8月杨善林 傅为忠 潘若愚21.1 虚拟企业管理概述21.1.1 虚拟企业涵义 1. 虚拟企业的概念1992年威廉·戴维多(William H·Davidow) 和迈克尔·马隆(Michael S·Malone)出版了第 一本专著《虚拟公司》以来,出现了多种虚拟企业 的描述:1993年2月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中认为 :虚拟企业是指用技术把人、资金和构思网络在一 个临时的组织内,一旦任务完成即解散组织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1 虚拟企业管理概述1994年3月,美国迈克尔·马隆指出:虚拟公 司像一个公司一样,临时把各方面联合在一个“变 形的企业内”,在共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长 久的联盟其成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 顾客中国台湾《经济时报》认为:虚拟企业的基本 精神在于突破企业的界限,延伸企业的企图,借用 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倡导经理尽可能将所有的事分 包给其他成员企业将变得小型化、分散化公司 内部投资尽可能小,以适应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从 而获得全球竞争优势 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1 虚拟企业管理概述国内有学者认为:虚拟企业是指两个或多个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或项目组,依托信息网络资源,以业务包干形式独立完成策略联盟的某一子任务块,通过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的统一体。
运作中,通过策略联盟和业务外包两种形式达到彼此核心能力的共享这里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竞争能力,是知识经济下企业具有的与众不同和难以模仿的能力,是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销售、服务、商标和专利等技能或资产的有机融合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1 虚拟企业管理概述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共事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这种组建随着市场的消逝而解散VE(Virtual Enterprise)的伙伴个数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伙伴可以是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组建者可以是拥有核心技术者或经纪人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1 虚拟企业管理概述2. 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最早研究企业性质及企业可能性边界的是交易 费用学派的创始人罗诺德·科斯(Ronald Coase) 交易费用学派认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它以企业 内部的计划组织方式取代了市场上的交易行为,本 质上企业是对市场交易的一种替代,那么它实际上 就是以企业内的组织、协调、管理费用的增加换取 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当企业内增加的边际组织、 协调、管理费用恰好等于由此而节约的市场交易费 用时,企业的有效可能性边界就定格于此。
传统企业间的联系如图21-1所示,图21-2则表 示了现代虚拟企业间的联系 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1 虚拟企业管理概述供应商生产企业顾 客图21-1 传统企业之间的联系供应商1 网络 网络 生产企业 (实体)虚拟部分网络 网络顾客1图21-2 现代企业之间的联系顾客2顾客n供应商2供应商m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1 虚拟企业管理概述3.虚拟企业的特征(1)虚拟企业是一个动态联盟,它的形成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2)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得扁平化(3)虚拟企业实行并行的工作方式(4)虚拟企业建立的是共赢的竞争环境(5)企业界限模糊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1 虚拟企业管理概述21.1.2 虚拟企业的管理虚拟企业管理是一种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综 合性的智能化管理虚拟企业中的人流、物流、资 金流统一以信息流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以项目 为纽带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对虚拟企业的研发、设计 、采购,销售、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后勤等进行 智能管理,为用户及时提供质量好、成本低、效用 高的产品/服务虚拟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表现在:(1)管理技术的智能化(2)管理方式的网络化(3)管理信息的集成化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1 虚拟企业管理概述21.2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21.2.1 虚拟企业的基本组织模式广义上,虚拟企业的基本组织模式分为三种:(1)星形模式(star-like mode)或有盟主的 虚拟企业组织模式(2)平行模式(parallel)或民主联盟( democratic alliance)组织模式(3)联邦模式(federation mode)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2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外围伙伴 核心伙伴 松散层核心层图21-3 虚拟企业核心层与松散层构成一般,虚拟企业 的伙伴比较多,而且 期间可能还会发生伙 伴的变动。
为此,虚 拟企业可采取一种两 层次组织体系,即整 个虚拟企业由核心层 与松散层构成,如图 21-3所示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2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21.2.2 虚拟企业运行的基础平台虚拟企业的组织体系与结构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运行基础平台之上,同时,虚拟企业运行的基础平台也在很大的程度上规定了虚拟企业的具体运行模式一般地,支持虚拟企业运行的基础平台包括知识/技能网络、信息网络、物流网络和动态合同网络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2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1)知识/技能网络它是虚拟企业运行的 核心,是建立信息网络、物流网络和契约网络的 前提2)信息网络它整个虚拟企业运行平台的 技术支撑 (3)物流网络 (4)契约/信任网络它是知识/技能网络、 物流网络和信息网络运转的制度保证,也是整个 虚拟企业实现网络运行的制度支撑没有契约/信 任网络,知识/技能网络,物流只能按市场方式独 立、分散运作,虚拟企业无法形成四种网络之间关系如图21-4所示,箭头表示 支撑关系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2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物流网络信息网络知识/技能 网络虚拟企业运行平台契约网络图21-4 虚拟企业运行平台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2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21.2.3 虚拟企业的运行过程虚拟企业建立的过程,可以借助于现代西方战略联盟的组建方式,于是虚拟企业组织的经营分为五个阶段:(1)市场机遇识别(2)虚拟企业组成结构分析(3)伙伴选择及联盟建立 (4)运行管理及控制(5)清算及解体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2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21.2.4 虚拟企业具体运行模式(1)研发与生产虚拟 (2)销售虚拟 (3)服务虚拟 21.2.5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1)决策机制(2)激励约束机制(3)利益分配机制(4)动态检查机制核心伙伴对外围伙伴检查过程如图21-5所示 。
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2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时点0时点1时点2时点3外围核心伙 伴签订第一 阶段合同外围伙伴披露第1阶 段成果,核心伙伴 判断是否检查,决 定是否支付费用, 是否继续与该伙伴 合作外围伙伴披露第2阶 段成果,核心伙伴 判断是否检查,决 定是否支付费用, 是否继续与该伙伴 合作外围伙伴披露第 n阶段成果,核 心伙伴判断是否 检查,决定是否 支付费用,是否 继续与该伙伴合 作图21-5 核心伙伴对外围伙伴的检查过程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2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21.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 21.3.1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问题的复杂性假设目前要组建的虚拟企业需要由n个核心能力 类型的企业组成,对于第i种类型的核心能力有ki个 潜在的候选伙伴,则伙伴选择过程可以分为两种情 况:一是选择过程具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如每种类 型必须选择一个,但至多可以选两个;二是没有选 择约束条件对于第二种情况,即对于第i种类型的 伙伴可以选择1 个、2个、……,ki个,也可以1个 也不选,则整个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可能组合数: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伙伴选择的一个合理性约束为:各种类型至 少选择一个、至多选择两个合作伙伴,在此条件 下第i种类型的伙伴组合为:则整个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可能组合数为:。
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21.3.2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一般性原则根据不同的虚拟企业形势和具体任务,制定不同的选择标准,如Intel公司在组成闪存芯片项目的虚拟企业过程中,主要根据以下原则和标准进行伙伴选择:(1)核心能力 (2)总成本合算原则(3)敏捷性原则(4)风险最小化原则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21.3.3 虚拟企业中伙伴选择与优化的定量方法 1.二阶段法 为了减少可能的组合数,图鲁瑞和贝克等提出一 种设计有效虚拟企业的两阶段定量框架,如图21-6 所示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潜在的候选伙伴有效的候选伙伴有效的联盟组合阶段1:利用DEA辨识阶段2:利用(0,1)选择伙伴图21-6 涉及虚拟企业的两阶段定量框架第一阶段利用DEA(数据包分析或有效前沿面 分析)辨识出所谓的“有效”业务过程,在第一阶 段的基础上,第二阶段利用(0,1)整数目标规划 进行优化,选择出有关伙伴组成虚拟企业缺点:该模型仅考虑了伙伴选择过程中的定量因素, 忽略了其中大量存在的非定量因素,如信任、文化 融合性、通讯可能性等。
另外它对所有的潜在合作伙伴都要进行定量分 析,这样,不仅造成模型可操作性差,而且应用过 程复杂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2.三阶段法所谓三阶段法,是将虚拟企业伙伴的选择与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1-7所示(参见教材P538)第一阶段:初选第二阶段:精选/单目标评价第三阶段:综合评价优化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3.一般方法虚拟企业盟主选择合作伙伴时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合作伙伴具备盟主所缺乏资源的情况,即 对伙伴企业可提供资源进行分析;二是合作伙伴的敏捷性,即合作伙伴对合作要 求快速响应能力那些具备虚拟企业盟主所要求的 核心资源,不具备盟主企业所要求的敏捷性企业, 将影响虚拟企业整体敏捷性,往往也可能不会被选 入虚拟企业可能不会”是因为有些合作伙伴目 前可能尚未达到虚拟企业盟主的敏捷性要求,但是 ,经过改造后如果能满足虚拟企业盟主要求,也可 以入选虚拟企业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1)合作伙伴的评价评价虚拟企业可选伙伴主要从企业的设计开发 能力、加工制造能力、销售情况、敏捷性等主要指 标入手。
各评价指标分指标如下:设计开发能力评价分指标为:F1—主要新产品 设计达标水平;F2—产品升级换代率;F3—人力、 物力在企业中的比重;F4—科研队伍技术人员比重加工制造能力评价分指标为:F1—设备水平; F2—工艺水平;F3—生产可达规模;F4—选进设备操 作水平;F5—现有产品制造水平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销售水平评价分指标为:F1—企业知名度;F2 —企业销售网络分布;F3—储运与售后服务敏捷性评价分指标为:F1——时间;F2——成 本;F3——通讯连通性;F4——企业组织灵活性 其他方面评价分指标为:F1——企业合作动机;F2 ——信用等级;F3——以往合作中违约情况根据N1%*95+N2%*85+N3%*75+N4%*65 + N5%*55计算设计开发能力指标的最后得分W1其 中: N1%+N2%+N3%+N4%+N5%=1;再依次计算出 W2、W3、W4、W5第二十一章 虚拟企业管理 ——21.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2)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企业根据各评价指标相对于组建虚拟企业的重 要程度,按重要程度对比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值 见表21-3:表21-3 按重要程度对比法计算权数 评价 指标重要程度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