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学科评价角度浅谈我国博物馆学发展现状及研究应用.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8733257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85.97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学科评价角度浅谈我国博物馆学发展现状及研究应用    摘 要 近年来,博物馆学相继出现分支学科,博物馆学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但至今博物馆学仍处于基础概念、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震荡期,理论研究遇到瓶颈学科评价作为科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世界各国的实际工作中受到关注本文尝试从学科评价的逻辑出发,梳理博物馆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Key 博物馆学 学科评价 发展现状 研究应用0 引言一个体系完备的学科,应具有基本固定的研究范围和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博物馆学既在“基本固定的研究范围”上存在争议,又缺乏“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关于研究对象和范畴的界定的观点存在不同甚至对立,而博物馆自身定位、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界定等方面的缺陷就更大地阻碍了博物馆学科的发展在具体的博物馆工作中,操作性强的应用博物馆学显得更为重要,博物馆的日常运转也离不开这些理论的运用和指导,这从客观上导致了博物馆界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与博物馆业务工作有关的应用理论研究但应用性理论的大量存在直接引起对博物馆学是一门学科的质疑,其他学科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也淡化了博物馆学的科研地位1 学科评价及其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科学评价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学科评价作为科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世界各国的实际工作中受到关注1.1 学科评价的主要研究内容目前,学科评价的研究内容主要由9个维度组成1)学科结構及发展特征评价:主要包括学科群特征、学科与其相关学科关系、学科发展阶段与发展速度、二级自学科的划分与分布等等通过对学科结构及其发展的特征进行分析,从整体构建上分析研究该学科的外延与内涵2)学科内科学实体评价:包括从事该学科研究的主要国家、机构、科学家、期刊等,以及这些科学实体的地位、相互间的合作关系等3)学科的科学生产力评价:包括学科产出论文、专著、专利,及这些成果创造的社会生产力需要注意的是对比的相对公平性,尤其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比较这是由不同学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4)学科影响力评价:主要指对其他学科及社会的影响力贡献学科影响力评价的主要难点是如何设置量化指标进行相对客观的比较5)学科发展趋势评价:包括学科研究热点、前沿及未来走向等等该评价维度在信息计量学的大量运用之下相对成熟绝大部分的学科评价都能够通过信息计量学方法进行量化统计梳理,从而得出学科研究热点、前沿问题等方面的启发6)学科可用资源评价:包括资金、仪器、技术、人才等软硬件资源的评估。

      这一维度的评估是相对客观和可量化的,但难点在于数据的准确获取7)学科发展影响因素评价:主要指该学科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这个维度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同学科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学术的也有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方面的8)学科发展目标评价:指的是结合社会现实需要和学科发展方向指定学科发展目标这是一个较为宏观的问题,是一个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9)学科教学评价:主要指的是高校、教师资源、人才培养等等该维度是“学科可用资源”的其中一个部分,不同的是其独立针对“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体系进行系统研究1.2 学科评价的主要方法作为科学评价的其中一种应用,学科评价的方法与科学评价主要方法相通,主要有三类: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随着量化评估在成本和效率方面的优越性被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在科学评价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 学科评价视角下的博物馆学研究现状2.1 学科概念博物馆学一般被认定为社会科学关于博物馆学的定义,197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简称ICOM)认为:“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1993年版)对博物馆学的定义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则定义:“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但其中微观的博物馆系统是博物馆学研究的核心其他国家对博物馆学定义也不尽相同,较为经典的有荷兰学者彼得·冯·门施博士认为:“博物馆学是包括关于管理和使用文化和自然遗产在内的理论和实践的完整复合”日本《大百科事典》定义:“博物馆学是明确博物馆本质、对博物馆的真正目的及实现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使博物馆正确发展的学问”苏联《苏联大百科全书》定义:“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产生,研究它的社会职能,以及博物馆事业的理论和工作方法问题的科学”美国爱达荷大学博物馆学研究室主任艾利斯·G·博尔考教授则认为:“是有关博物馆制度、历史、演进,现在的地位和将来发展,以及博物馆对社会独特责任的研究”这种同一名词拥有不同定义的状况,与各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语义环境有关,但同时也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博物馆学”的定义,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作出相应修整和完善;其次,博物馆学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其定义很难做到完全恰当反映博物馆学学科范畴及性质等抽象理论和丰富多彩的具体实践活动,只能是相对的接近,这种相对地接近必然会导致从不同出发点而产生差异。

      2.2 学科结构国外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学科构建问题研究较早,研究较为深入,但观点亦众说不一1)国外主要观点梳理苏联:从理论、历史、实际工作三个维度分日本:鹤田总一郎教授把博物馆学分为个体博物馆学、博物馆分类学、结构形态博物馆学、功能博物馆学、专门博物馆学、群体博物馆学、社会博物馆学、博物馆管理等美国:学者艾里斯·G·博尔教授将博物馆学分为普通博物馆学、专门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其中,应用博物馆学亦有学者解读为“博物馆技术学”,是博物馆实际理论的应用,包括一切实际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艾里斯教授认为博物馆学还无自身的方法论捷克:斯特兰斯基教授从历史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学、实用博物馆学角度划分博物馆学,与艾里斯教授所不同的是,斯特兰斯基教授认为博物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但一切都归结为实践问题2)国内主要观点梳理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关于博物馆学科结构的观点主要有两种观点一,将博物馆学分为基础理论及应用理论两大部分其中基础理论包括:博物馆基础理论、博物馆功能论、博物馆方法论;而应用理论又主要包括:博物馆藏品的获得、整理、保管、展览、传播以及经营该学科结构划分方法与档案学理论体系研究相似观点二,将博物馆学分为理论博物馆学、博物馆方法学(技术学)、历史博物馆学、博物馆管理学、普通博物馆学、专门博物馆学。

      本观点被采用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与国际博物馆学研究接轨较为紧密,但与国内实际情况结合度不高2.3 学科发展世界博物馆学研究经历了博物馆学、经验博物馆学、模式博物馆学、社会博物馆学、理性博物馆学、综合博物馆学等阶段我国博物馆学的发展则主要经历了西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博物馆学初立阶段、以苏联模式为摹本的初步发展阶段,以及我国博物馆学自我研究意识产生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其中,徐玲教授的博物馆学三段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如表1所示,是基于徐玲教授三段论的博物馆学科发展梳理总结3 学科评价在我国博物馆学学术研究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1 学术研究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梳理学科评价为梳理博物馆学研究发展状况提供了全新思路笔者尝试从学科评价的思维出发,对博物馆学的现有研究理论进行全面的归纳与梳理,寻找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表2所示,是从学科评价角度审视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现状由表2可知,博物馆学近年的研究仅在学科结构特征、学科生产力、学科发展趋势等方面有所发展;而学科内研究实体、学科影响力、学科可用资源、发展影响因素、发展目标、学科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仅有的部分学术研究成果,仍较多集中于博物馆实际工作的总结、感想,多为感性认识,这又重新将博物馆学研究带入了“重视应用、忽视基础理论”的恶性循环中。

      另外,由于缺乏客观理性的定量研究,学术研究更多处于“探讨”层面,观点各有所长,难以有所突破同时,实际工作的推进也缺乏宏观协调以及具体布置层面的逻辑支撑由此可知,要进一步加大定量方法在博物馆学研究中的比重,并重视信息现象、过程和规律进行定量描述和系统分析,就能有效补充该学科的研究空白,揭示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3.2 实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学科评价思维为博物馆学及博物馆实际工作带来较为理性且全面的指导,有利于在宏观层面对资源进行整合与布局以广州博物馆为例,馆内资料室曾长期把收藏作为主要工作指标,在学科评价思维启发下,其资料室作出“向馆内信息情报中心转型”的发展转变具体思路如下:第一步,从学科发展趋势看,每一位博物馆学者需要对学科的研究热点、前沿及未来走向时刻保持高度的关注因此,在保障信息征集的高效性层面,资料室从“业务需求”及“整体布局”两个维度同时锚定信息征集范围第二步,從研究实体角度看,要了解从事该学科研究的主要国家、机构、科学家、期刊,全面分析把握这些研究实体的地位与合作情况因此,在确认信息源及与其合作层面,通过探索学科内研究及实践机构、学者与核心期刊的内在联系,可大大提高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投放效率,做到物尽其用。

      第三步,从学科生产力角度看,产出的论文、专著、专利等科研成果,以及该成果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均为衡量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提高信息利用率层面,将征集结果的及时反馈作为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的第一步,推动资料室从“被动查阅”到“主动提供信息”的角色转变可见,学科评价思维不仅在理论发展层面提供了科学、全面的指导,更在博物馆实际工作中提供了指导思想实践的积累与进步又将会反过来为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升级提供土壤4 结语作为一门扎根于实践的学科,博物馆学有着天生的应用性特征,这既意味着实操层面的研究是博物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它也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足够的案例基础,应被看作博物馆学的天然优势尤其在理论研究遇到瓶颈的当下,找到一个能将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结合的切入点显得尤为重要学科评价,正好为博物馆学从“个性”到“共性”、从“表面”到“内在”、从“具象”到“抽象”、从“应用”到“科学”提供了方法论,从而为博学馆学研究发展找到新突破点,进一步揭示学科规律Reference[1]徐玲.中国博物馆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东南文化,2014(5):101-109.[2]董琳,刘清.国外学科评价及其文献计量评价志标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1):37-40.[3]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3.[4]彼得·冯·门施,祁德贵.论博物馆学的方法论[J].中国博物馆,1994(4):18-24.[5]伊藤寿朗,森田恒之.博物馆概论[M].吉林省博物馆学会,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6]苏联博物馆学科学研究所.苏联博物馆学基础[M].博物馆科学工作研究所筹备处,编译.北京:文物出版社,1957.[7]艾利斯·G·博爾考.怎样理解博物馆学[J].中国博物馆通讯,1986(6):30-34.[8]李慧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9]陈洁.以h指数评价国内博物馆学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5):334-342.[10]陈洁.浅议博物馆资料室向馆内信息情报中心转型之路[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100-103.[11]陈洁.以期刊分析评价国内博物馆学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3):58-64.(2020-02-05收稿,20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