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清文学大题类.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6893749
  • 上传时间:2021-1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三国演义》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 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1. 《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 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 魅力1. 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1. 巧于构思,如“空城计” 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 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2. 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 “借东风”、“孔明吊丧”等3. 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 然气概4. 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 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5. 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 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 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试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 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牌模板《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 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1. 单一性作品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质量的典范如曹操的奸、诸葛亮 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2. 稳定性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 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3. 和谐性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以曹操式的两面派形象为例,诈中风诬陷叔叔、梦 中杀近侍等情节,其奸伪的本质直接以形象方式呈现试述《三国演义》的叙事特征作为中国古代早期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在叙事方式上是以全知全能为主如刘备 的出场一段,作者有关刘备的身世、形象、性格、爱好等等所有情况无所不知但纯粹的全 知讲述也容易使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太远,适当地转换视角对于全知讲述也是十分必要的补充 手段,其技巧重要有:1. “笙箫夹鼓”法如34回刘备跃马过檀溪之后,忽有水镜庄遇司马徽一段轻松文 字变换节奏的方法都能起到调节张驰2. “横云断岭”法以中断叙事进程的方法搁置紧张,加强悬念。

      在视角转换的基础 上,《三国演义》也开始出现限知叙事萌芽第四章《水浒传》简述《水浒传》的版本1. 《水浒传》的版本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2. 繁本系统分为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三种容与堂本是现存最完整的百回繁 本;120回本在100回繁本的基础上增加征03虎、王庆的情节;70回本在100回繁本作底 本的修改删节本,并将“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写为“梁山泊英雄惊恶梦”结束全书3. 简本系统比较重要的有《忠义水浒传》和《水浒志传评林》试述《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而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塑造绿林豪 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其主要特征是:1. 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如“武松打虎”武松具有超人的力量,但打虎前 也要先喝酒体现了凡人的性格2. 惊奇和逼真的结合如“武松打虎”,就很好地处理了整个故事的高度夸张和细节描写 的严格真实3. 粗线条勾勒和工笔细描的结合即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勾勒出 人物性格的轮廓,后用工笔细描的办法,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对 武松,作者一方而安排了打虎、杀潘金莲、西门庆等儿个层次分明的段落但另一方面,每 一个段落所描绘的细节过程都迥然不同4. 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如鲁智深的粗犷豪放和勇武善战的基本性格是稳定不 变的,但从开始的嗜酒如命到后来到山寨上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期间的性格有了很明显的 成长变化的轨迹简述《水浒传》的地位和影响社会影响:1. 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2. 进步文人及思想家、艺术家如李贽等往往以《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来批判社会的 黑暗与不公;或者以梁山英雄的纯真朴实,来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文学艺术影响:1. 作品所创制的英雄传奇小说的体式,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2. 《水浒传》对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五章《西游记》试述《西游记》的原型精神《西游记》在生动有趣的动物神话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以不自 觉的方式缓慢形成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一一即原型精神作品前后两个部分,正好构成具有人 类普遍精神的两大母题:桀瞥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 索精神。

      1. 原型一:桀鹫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向往和追求个性的自由是人类共有的天性而《西游记》前半部分的孙悟空形象正是一 个神通广大而又遭受镇压的不幸角色有关这一母题的各种传说通过各种方法流入到孙悟空 的形象中来,就自然而然了孙悟空的这种个性张扬得到作者的充分肯定这体现在《西游 记》的前半部分“大闹天宫”的精彩描写里,在后半部分的取经故事中也得到了极好的展现 我们正是通过孙悟空这个充满原始意象的原型,看出了它隐含的集中了人类向往自由和个性 精神的集体无意识直到明代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童心说”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 对这种桀瞥不驯的个性的评价有了明显的转变而孙悟空从桀瞥不驯到循规蹈矩的转变,是 宋明理学将伦理道德自律上升为本体这一最高目的的鲜明而具体的体现1. 原型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在《西游记》的后半部分作者对孙悟空仍然持肯定的态度与前一原型相比这里的探索 追求精神具有造福人类的目的所以是容易被社会所接受的菩萨要他们去的经是大乘之经, 以“普济众生”为目的因而取经也就成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人类冒险 和牺牲的正义和壮丽的事业取经的过程中要经历艰难险阻,取经人不仅要战胜来自自然和 社会方面的阻碍,更要战胜自己内心的私欲,才能以清净无欲之心去完成“普济众生”的使 命。

      艰难险阻是一种象征,他们交相出现,使得人们不难找出它与不畏艰险的探索追求精神 的对应关系1. 两大原型的深刻蕴涵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对矛盾统一到一部作品、统一到一个人物身上?它有深层的意蕴 《西游记》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于这种矛盾提出了新的看法如观音对孙悟空使用紧箍咒,目 的不是想将其致于死地,而是在对其限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孙悟空的一技之R来造福人类 和社会两大原型还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它对捆扰在人们头脑中的个人自由和社会 意志这一难题做了解答对个性而言,它既肯定了个性自由的价值,又指出了它得以升化的 价值和途径;对社会而言,它既指出了社会限制和规范过分的个性自由的必要性《西游记》的人物塑造有何特点1. 《西游记》在形象塑造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 一直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三者的和谐同意,便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 生的艺术形象2. 如孙悟空是猴精,所以他形态上像猴子,这是他的动物特征;他善于变化,能翻十 万八千里的斤斗云,能识破一切妖魔,这是他的神仙本领;他又具有人间英雄的品格,如大 公无私,勇猛机智、爱出风头等,这些又是人的精神品格《西游记》的结构与《水浒传》有何异同《西游记》的结构形式与《水浒传》有些相似,都是采用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形式,每 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但两者又存在明显的差异。

      1. 两部小说的贯穿主线不同《水浒传》的主线是梁山好汉的绿林起义事业,而,《西 游记》则是以孙悟空这个主要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和小说结构,孙悟空的形象贯穿了 整部小说的始终2. 《水浒传》纯粹是由一个个英雄的传记故事连缀而成,而《西游记》总的格局则是 由“闹天宫”和“西天取经”这两大部分组成第六章《金瓶梅》试述《金瓶梅》的社会意义《金瓶梅》是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它的主要社会意义有:%1. 从西门庆形象看金钱的巨大能量1. 小说内容中所反映的在金钱与权力的交易中,金钱对政治的侵蚀甚至是决定的作用, 这两点,正是明代后期“好货”和“好色”两种社会思潮的畸形反映如中心人物西门庆是 一个也官也商的恶霸豪富,他勾结官府、鱼肉乡民谋害武大郎,迎娶潘金莲,事发后,只 稍稍加以打点便安然无事2. 由于金钱的力量,使得封建的门第和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瓦解如王三官拜西门庆 为义夫,其母竟在挂着“节义堂”匾额的屋子里与西门庆通奸,贵族妇女也投向了市井流氓 的怀抱3. 封建社会强大的惯力,使新兴商人缺乏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如西门庆不是 把自己的资本升值,而是主要用在贿赂官府,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势力和用于荒淫无度的 生活消费。

      1. 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西门庆家族的女性群,她们一方面受到社会新思潮 的冲击,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而后名节的淡漠,而对情欲、物欲和肉欲则充满了渴望她们的 存在和追求不无合理性和进步意义由于封建道德伦理的根深蒂固,更由于她们活动空间的 狭小,这些合理性和进步意义被局限与自己所能活动的范围内,而对她们来说,家族中最大 的追求就是得到丈夫的宠爱1. 世态炎凉的丑剧小说通过西门庆家族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世情的虚伪、冷酷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 义本质《金瓶梅》是以西门庆一家的兴衰荣枯为主要线索的,其中西门庆生子和加官是他 兴盛的顶点,当时他家门庭若市,等到他人亡势孤,世情的冷酷便立即显示出来局限性:关于“性爱”的描写试述《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属于世情小说,它是对小说家小说 的发展它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1. 小说描绘了生活中最平常的人、境、事,使全书渗透着“俗”的色彩标志着中国 小说的描写对象从神魔开始走向市人,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近和向文学本位的 复归1. 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

      1. 《金瓶梅》把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它以西门庆这个暴发户家庭为中 心,写出从官场社会的黑暗到市井社会的糜烂,精确地描绘出一个一丑恶的世界2. 《金瓶梅》是以社会的丑作为作品的题材作者把对社会中的丑进行挖掘提炼并加 以概括而上升为艺术的美作为自己的艺术目标1. 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金瓶梅》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基本上实现了从 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转变出现了许多多色调的、立体的“圆形人物”如潘金莲既 狠毒、淫荡,又聪明、美貌等1. 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完全口语化采用市井语言,包括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人物的语言充满个性化第七章第八章明代拟话本小说名词解释:拟话本%1. 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 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拟话本”1. 拟话本的体制,它和话本的区别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题目一般上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话本题目只有三四个字2. 篇首话本小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