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追逐生态课堂.docx
7页返璞归真,追逐“生态课堂” 张健张健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校长一所学校从平凡走向优质,从优质走向卓越,必须坚守“教学”这条生命线在新教育的引领下,海南中学把“构筑生态课堂”作为创新教学的原动力,以人为本,遵循规律,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教育不断变革的当下,正向着卓越迈进2002年,海南中学提出了关于“生态课堂”的最初构想在之后的数年里,我们在“生态”之路上摸索着前行其间,较好地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课堂良好状态的构建研究》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构建研究》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2008年,新教育提出了理想课堂的“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的第三重境界,为我们的“生态课堂”指明了方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生态视角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应运而出3个“五年计划”,3个省级课题,我们从重构课堂生态文化做起,重新审视课堂、完善课堂,努力构建生命、生活、生动、生长的生态课堂12年的磨砺,我校的“生态课堂”成功奏响了“框架构想—顶层设计—实践研究—成果频出”的四步曲,实现了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华丽转身,洋溢生命、立足生活、生动对话、生长延伸的生态课堂已逐步形成。
一、解码课堂,师生比翼齐飞“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民主与平等、自然与和谐、自主与合作、探究与生成、开放与选择、多元评价与个性发展,是其主要特征十余年来,通过案例示范、学习研修、实战过关、反思提升,我们的“生态课堂”之路越走越宽敞我们逐步形成了“生态课堂”的教学常态,提出“生态课堂”的4个基本环节(任务驱动、互动探究、分层训练、反思总结),努力打造“六度”生态课堂(效度、广度、密度、深度、自觉度、适切度)由于该教学范式所构建的课堂教学示意图形同飞鸟的双翼(如图1),因此,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之为“比翼式”生态课堂二、丰富内涵,扩充生态维度我们的“生态课堂”和新教育的“生命教育”既有着高度的契合点,又有着鲜明的“校本”特色,我们努力为每个学生搭建成才的阶梯,为每个教师构筑成功的平台,把爱的阳光洒到所有角落,让每个人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实施民主教学,打造生命课堂新教育认为,理想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场,在这一课堂里,学生和教师都作为丰富的人进入课堂,他们有情感的需求与沟通,他们有独立的人格与追求。
我们从行动策略研究入手,以关注课堂话语的温馨度、提升师生关系的和美度、追求课堂氛围的柔和度为抓手,努力创造和谐和美的课堂状态,打造洋溢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最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和谐统一课堂上,我们要求教师体现“四要”: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谁都应受到关爱;二是要面向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三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四是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平等、民主的课堂里,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他们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享受着生命绽放的美丽二)实施开放教学,打造生活课堂新教育认为,理想的课堂要重视心灵的开放,“情不通则理不得”,师生之间要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我们的“生态课堂”,并不囿于课堂内师生情智的开放,而是积极打造“开放教学”课程模式,从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结构学程化入手,注重教材的“二次研发”,引导教师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切实建构“学程化”的生态课堂结构。
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1)构建“教与学”双线同行的备课模式,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我们从教师备课关注点的转移、教学设计关注点的转移、教案样式的改变等方面入手进行备课模式的改革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强调教师“教”的活动的改变,增加组织“学”的活动相应的教学技术,通过课堂观察侧重面的转移,不断监督课堂行为,完善教学结构我们的课堂是“聆听窗外声音的”,每门学科都散发着生活的气息,工厂、田野、社区都有我们学生的身影比如,“旅行课程”的开设,让“江海小记者”走到大江南北,走出了国门——修学新加坡、韩国是我们每年暑期的一个开放项目,我们还即将有学生远赴俄罗斯交流访问;“国际交流课程”的开设,与国外学生互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我们努力把学生置于开放自由的课堂时空中,充分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学到一生有用的东西,感受到“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的快乐三)实施活动教学,打造生动课堂我们的“生态课堂”是关注互助学习、互动对话的生动课堂我们建立以自主发现为基础、以小组探究为过程、以教师隐形调控为形式、以全员对话为主体的学习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进行对话、感悟的素质,促进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知识融合和情感互通。
我们的课堂,既有动静相宜、张弛有度的画面,又有潜心思维的流动曲线,更有交流表达、竞相展示的碰撞时刻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提升素养的平台,我们确立了“大生态课堂”理念,把生态观从“班级小课堂”延伸到“校园大课堂”:班级卓越课程七彩纷呈、完美教室精彩展示等,创造着“生命、成长”的奇迹;诵读活动、演讲活动等,让师生在悦读的过程中共同编织美好的教育生活,书写生命的传奇;公民课程、每月一事等,唱响了“立德树人”的动人诗篇;综合实践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等,拓宽了“生态课堂”的演绎舞台四)实施分层教学,打造生长课堂我们的“生态课堂”关注教学目标分级、教学过程分层、教学评价分类,实施因材施教,使课堂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尽其所长”的场所,使不同学力的学生达成自己应有的学习目标并激发起自身的内在潜能一是教学目标分级教师依据学生原有水平、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等实际情况,将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拓展性目标和弹性目标:基础性目标主要面向全体,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拓展性目标着眼于大部分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弹性目标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该部分学生的内在潜能。
二是教学过程分层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情感态度,抓住重点,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仅切合学生生活,还具有层次性、可选择性,以保证不同学生的需求(另外还有问题分层、指导分层,让学生根据教师预设的路径,自主开展探究活动)三是教学评价分类为了调动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我们尝试了分类测试、分类评价、分类矫正,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分方法,既评教又评学我们的评价主要以学生原有的基础为基点,考评学生进步幅度,对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调动了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三、修元正本,稳固课堂根基新教育为理想课堂的构筑指明了方向,然而,理想课堂的构筑,还需要管理的跟进为稳固“生态课堂”,我们提出了从动态的视角进行环节、细节、过程性管理,用精致的过程来保证精彩的终端一)重视管理导向在教学导向上,我们对教师提出了“榜样+底线”的要求一是“12字”的课堂教学变革底线要求,即“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规定:凡是无自主先学的课、无学生展示的课、无课堂检测的课,一律为不合格的课;二是榜样要求,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重组教材内容,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在尊重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用发展的观点,以学定教,把学生带到“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自主性建构,切实打造“生本”课堂。
二)重视“五个环节”一是备课环节我们提出“一课三备”的要求:个人独备,钻研教材;集体备课,共享智慧;二次备课,彰显个性二是上课环节我们加强课堂状态管理,要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加强学生学习管理,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听课、做笔记,如何思考、发表,切实做到高效学习三是作业环节强化量和质的管理:每个班级都有一本作业审批本,从学科作业的精选,到错题再练的整理,学校都有明确的要求四是研讨环节每双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要求主题明确,提前给定课题,人人备课,当天抽签决定上课教师进行展示,其他教师带着问题和思考观课议课;评课时,要求教师多说问题与思考,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创意五是评价环节既评教又评学,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重视资源积累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精细教学管理过程一是逐步建立阶梯训练的资源库二是逐步构建校本化的单元复习教学案,对重点梳理、易错点再显、基础再练、考题链接、复习检测等板块,进行复习教学案的校本开发三是逐步构建“周末任务型预复习单”,结合学科特点,形成学段系列春风一度桃李开,满城尽是香满园我们的“生态课堂”在多方春风的吹拂下,以其精彩、丰富、生动、鲜活、高效获得一致肯定。
海南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发展之路还相当漫长,幸好,已经开了好头我们将在“生态课堂”之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不断转型,为实现新教育之海南梦做出我们最坚实的努力!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