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doc
3页针刺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1981年有学者首次报道污染针头的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 针刺伤是当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之一, 医务人员因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19倍, 并且80%归因于针刺,现将针刺伤的概况、防护措施简述如下一、针刺后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危害 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模), 约占80%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 1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HCV感染的可能性为0.3%~0.5%,而易感人群发生1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0.1%-0.3%乙型肝炎病毒(HBV)则较HIV的致病性强, 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 一次随时发生的针刺伤导致乙型肝炎的几率为1/5000 二、针刺伤后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影响因素 1、针头的污染源最具有传播疾病能力的是直接进入静脉或动脉的针头, 其次为肌内注射针头, 而进入患者静脉输液管道的针头其传播疾病的能力几乎为零。
2、针刺的深度针刺越深, 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 会增加传染疾病的危险 3、 针头的口径粗细有研究表明口径20号的针头所携带的血量是口径27号针头的30倍 4、针头的类型即空心针和实心针空心针如抽血、注射针比实心针如缝针所携带的血量多, 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大 5、针刺伤时是否注入血液如注入血液则会增加感染疾病的危险 6、是否接种疫苗目前仅有HBV疫苗接种HBV疫苗后, 如果抗体量达到100IU/L表明接种成功, 能有效保护受刺伤者免受HBV感染 7、针刺伤后是否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HBV易感者针刺后及时注射HBV免疫球蛋白有效率可达到75%, 联合使用HBV疫苗效果会更好 三、发生针刺伤的处理原则 1、发生锐器伤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 用肥皂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伤口5~10min, 用安尔碘消毒后包扎伤口 2、尽早检测抗体及报告口①立即对受伤者及病人进行HBV、HCV、HIV抗体检测; ②对于受到HBV感染的针刺伤者24h内接种高价免疫球蛋白全套乙肝疫苗; 3、心理安慰很重要,据调查,半数以上的护士伤后心理感到害怕, 这说明在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后得到专家的心理咨询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有利于缓解受伤后的心理伤害。
通过以上所述, 各位家长也了解了针刺伤的危害,了解了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同时,医院也对针刺伤给予了高度关注,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减少针刺伤带来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