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风口的布置与选择.docx
2页7.1 风口布置风口对气流组织有着关键作用,根据送回风量,选择合适的风口,均匀分配,同时避免柱和梁的阻挡最大可能的减少风量扰动对气流产生的负面效应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了以下措施:1、新风口应尽量靠近风机盘管的送风口,目的让新风与室内回风混合均匀2、送风口尺寸放大变风量末端在调节时产生的风速变化会使人感到不舒适,这在大风量送风口尤为明显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方法是加大吊顶风口的尺寸,尽可能减少出风速度,使这种风速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尽量缩小一般可将送风口的额定流量加大一档 3、增强吊顶贴附效应使吊顶平面保持平整,尽量使吊顶面的凸凹远离送风口这其中主要包括灯具、水喷淋头和火灾报警探头,两者间须隔开一定的距离7.2 送风口和回风口的选择在中央空调的系统中,根据中央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将其分成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混合式系统第一种系统处理的空气全部来自房间的本身,没有室外空气的补充;第二种系统处理的空气全部来自室外,室外空气经过处理后送入空调房间,然后全部排出室外;第三种系统是利用部分的回风和新风混合经过处理后送近空调房间比较这三种集中式空调的形式,可以看出第一种虽然利用全部回风,经济性好,但是卫生条件差;第二种虽然利用全部新风,卫生条件好,可是不经济;只有第三种即满足了卫生要求,空调运行也经济。
从上面可以看出,采用一定量的回风,能达到节能的效果空调的回风量影响到空调运行的经济性计算远离通风管管径的确定相似,由于采用贴附(平送)FK-1 型方形散流器风口,因此将流速控制在 2——5m/s 以内,末端风速为0.2m/s.尽量满足房间射程要求;回风口同送风口但不需考虑射程回风口布置方式和吸风速度:1、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和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2、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1~0.2℃的空调房间,宜采用双侧多风口均匀回风;±0.5~1℃的空调房间,回风口可以布置在房间的同一撤;>±1℃,且室温参数相同或相近似的多房间空调系统,可采用走廊回风3、采用侧送时,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采用孔板或散流器下送时,回风口宜设在下部;采用顶棚回风时,回风口与照明灯具宜结合成一个整体4、回风口的回风量应能调节,可采用带对开式多叶阀的回风口,也可采用设在回风支管上的调节阀5、回风口的吸风速度见下表:回风口的位置 吸风速度(m/s)房间上部 4.0~5.0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方时 3.0~4.0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方时 1.5~2.0房间下部用走廊回风时 1.0~1.5常用的回风口的型式:单层百叶风口、固定百叶格栅风口、网板风口、蓖孔和孔板风口等。
也有与过滤器组装在一起的条缝活芯回风口本设计中回风口选择单层百叶风口,风口的选型主要根据风量的大小,按照控制风速的方法,计算风口出口面积,同时要满足射程的要求,参考资料为《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具体型号见图纸风口选型表参见附表六7.3 风管的布置及附件1、风管全部用镀锌钢板制作,厚度及加工方法,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3-97)的规定确定,主管和支管的断面尺寸在途中标明2、设计图中所注风管的标高,以风管底为准3、穿越沉降缝或变形缝处的风管两侧,以及与通风机进、出口相连处,应设置 长度为 200~300mm的软风管连接;软接的接口应牢固、严密在软接处禁止变径4、风管上的可拆卸接口,不得设置在墙体或楼板内5、所有水平或垂直的风管,必须设置必要的支、吊或托架,其构造形式由安装单位在保证牢固、可靠的原则下根据现场情况选定,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6、风管支、吊或托架应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并在支吊托架与风管间镶以垫木,同时,应避免在法兰、测量孔、调节阀等零部件处设置支吊托架7、安装调节阀、蝶阀等调节配件时,必须注意将操作手柄配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8、安装防火阀和排烟阀时,应先对其外观质量和动作的灵活性与可靠性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再行安装。
9、防火阀的安装位置必须与设计相符,气流方向务必与阀体上标志的箭头相一致,严禁反向10、防火阀必须单独配置支吊架11、每段通风支管均应按要求安装防火调节阀。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