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模式与模式比较.doc
3页发展社会学期中作业中国模式与东亚模式比较分析班级:姓名: 学号:日期:中国模式与东亚模式之比较分析摘要:发展模式一直以来是个国家地区讨论的热点问题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东亚经济保持了近代经济史上难得一见的高速增长,从而将东亚的现代化进程总结为“东亚模式”近年来中国的迅速发展也让世界侧目本文将对东亚模式与中国模式进行简要分析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关键词:东亚模式 中国模式 特征 政府主导 集权 儒家文化引言东亚模式经常被国内学者引用,并依此为中国发展模式的参考中国模式与东亚模式在背景上与中国大致相似,两者在发展中存在相同点但中国与东亚各国均有自身特色,又存在差异性一、概念界定:(一)东亚模式的涵义与特征 东亚模式是指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的情况下开始起飞的一种发展道路它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同于制度模式,而是为了与拉美模式、欧美模式相比较,而对一组邻近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共性的抽象它强调东亚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但不否认这些国家和地区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东亚模式东亚模式虽然是特定条件下,特定土壤的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但也具有普遍性的因素,其特点大体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较早地实行了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和政策,多数国家都采取了 “ 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方式; 二是政府较强的干预。
建立了行政引导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 ( 香港除外); 三是东亚地区经济呈互补性梯级发展,联系紧密,地区内部贸易比重较大 (二)中国模式的涵义与特征 “ 中国发展模式”是指从中国同时兼有发展中国家、 转型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三重属性出发,立足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 ,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有特点的发展模式其特征如下:一是以增进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公民的福祉为核心;二是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巨大潜力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若干质的规定性 ,在所有制、调节机制等方面又有着 自己的特色,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合;三是努力发挥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和后发国家三大优势;四是着力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 、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 四轮推动” ,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支撑;五是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 “ 五位一体”建设 ,其基本宗旨是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中国自己的贡献 二、东亚模式与中国没事的比较(一)混合经济中国模式和东亚模式都具有“混合经济”的特征,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差异性在于对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认同程度、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关系的处理方式不同。
二)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在这一点上中国模式与东亚模式也存在相同点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这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职能要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强,政府主导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尚处于发展初始阶段的不发达经济国家和地区而言,社会民问部门的力量是非常薄弱而且异常散漫,正是政府的强力干预和详细的权威性指导为他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针和夯实的成长基础与条件强有力的政府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计划及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干预经济活动,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但东亚国家偏重支持和发展富有活力的竞争性的私人经济,从而诱导社会经济活动向国民经济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则更注重集体经济,并且同时鼓励私人经济三)集权型的现代国家结构后发展国家面临的社会控制问题,以及在短期内迅速启动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特殊的资本积累形式,都需要国家有更多的集权,强调政府的参予以及政府和其他组织之间相互依赖性的加强东亚地区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正是这种典型的“后发型现代化” 从历史渊源来看,东亚地区长期处于统一而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统治之下,个人主义、自由观念受到压制和排斥,群体精神、社团主义则得以不断提倡和发展。
即使在战后“民主改革”的政治发展过程中,东亚工业地区也并没有建立起一种纯粹欧美式的民主制度和政治体制,而是在强有力的健全的基层行政机构的基础上实行温和集权主义,并由此而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东亚市场经济模式---开明集权主义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中国同样处于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但并非在基层行政机构的基础上实行而是在中央行政机构实行并向下逐级推行四)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东亚各经济体就不失时机地进行战略调整,先后改变了经济发展战略,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型实行全方位开放,加速经济发展,从而完成了进口替代战略向出口导向战略的转变70~80年代,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各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限制进口,政府相应地进行了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为了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开始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政策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转移到自主技术开发战略中国过去20多年的发展经历,大体同第二阶段的东亚工业化模式是一致的,但后来由劳动密集型出口阶段向技术密集型出口阶段的转变中,前一时期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五)儒家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溶合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精髓,创造出了推动东亚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强大文化动力。
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依照本国国情和时代特色,塑造与起飞时代相适应的“起飞精神” 有的认为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模式,即认为东亚国家经济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儒家文化背景中国模式除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外,还坚持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小结东亚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发展和对西方技术的模仿、引进,但东亚国家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技术模仿型后发优势所形成的资本结构不利于技术创新, 这导致东亚模式只是一种“追赶”模式,难以实现真正的“超越”我国必须走科技兴国、教育兴国、人才兴国、创新兴国之路当今的国际产业竞争是比科技力、比人才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 高新科技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我们要增加科技投入, 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另一方面,我们要对技术有清醒的认识,技术并不是越高越好,而在于为我发展所用参考文献:【1】陈 晔. 从东亚模式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 时代经贸2009.9中旬刊. 总第45期;【2】全 毅. 东亚模式转型与中国发展道路[J]. 新东方2009;【3】孙 梅. 文化交融,四种精神[J]. Cover Story. 78-79【4】赵 宏. 中国模式与当今世界几种主要[J]. 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2009.2;【5】邵志勤. 东亚经济复兴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J]. 东南亚纵横. 2009.2;【6】刘洪钟. 论东亚地区经济的关联机制[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5 期;【7】秦 宣. 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理论探讨[J]. 2010.2;【8】田春生. 东亚模式[J]. 人民论坛. 2008. 12;【9】李玲玲. 东亚模式与政府职能的全面履行[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8年3月1日第3期( 总第 3 2 9期);【10】刘红哿. 东亚市场经济模式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 西南财经大学学报;【11】施学光. 欧洲模式现代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2007年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