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胶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页青岛市胶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青岛市胶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刘赞松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考验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胶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上级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批普惠民生的实事工程得到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科学应对金融危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一年来,我市坚持把保增长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首要任务,果断出台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稳定出口、振兴产业、改善民生等一系列力度大、效果好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采取了担保融资、减负增效、活化资产和优化服务四大举措,有效遏制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创新实施“一个中心、两家银行”操作模式,为130多家企业担保融资6.1亿元实施“减缓免降”9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发放稳岗补贴等政策,直接减轻企业负担近4亿元积极主动解决企业土地及房产手续不全历史遗留问题,帮助1000余家企业依法补办土地证、房产证,有效破解贷款无抵押物的制约。
开展“携手企业千人行”活动,选派1000名机关干部到1000家企业挂职服务,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2021年,预计(下同)完成全市生产总值54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2%;人均GDP63500元(折合为9070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6.3:57.5:36.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8亿元,增长12.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7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9110元,增长8%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0.7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2亿元,增长14%全市经济运行逐季回升,企稳向好态势基本确立加大投入力度,“三大发展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一年来,坚持把“三大发展平台”作为增创优势的主导战略,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与招商,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中赢得先机胶州湾产业新区一期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与青岛市区实现有效对接13平方公里路网、管线和景观设计全面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向全区扩展重点围绕“路水电热绿”配套基础设施,“四横两纵”道路框架基本形成,2万亩土地具备项目承载能力,跃进河治理、如意湖开挖等水系景观加快建设环胶州湾高速营里路出口和防浪堤工程已进入审批程序,将有效贯通产业新区的外联通道。
着眼于实现新老城区、少海新城与产业新区的融合发展,全线开工投资8.4亿元的站前大道,作为我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轴线,将有效激活沿线区域发展潜力,完全融入青岛“半小时经济圈”少海新城景观面貌初步展现,特色旅游度假景区功能不断增强南湖景观一期基本建成,休闲公园、海神庙、长堤、大型激光音乐喷泉等景观全部完成并对外开放板桥镇内民俗文化博物馆、市舶司、中国秧歌城等功能景观主体完成,成为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古城风采的重要载体体育旅游公园基本建成,白鹭洲度假别墅、商业娱乐岛、北湖植物园、欧洲镇及奥特莱斯商业广场、五星级酒店等项目进展顺利南湖、北湖区域道路、综合管线等设施全面启动,初步形成“一环两纵三横”交通路网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主体建成,项目承载功能基本具备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一期竣工,今年3月份将投入运营中心内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七通一平”标准,综合配套服务区启动建设,商务办公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展开,“一关两检”及金融机构入驻进展顺利项目吸引力不断增强,中国物流、裕隆物流等10个大项目签约落户,亚欧大陆桥青岛办事处、中铁快运等项目正在推进,山东半岛陆路口岸的功能优势初步显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
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围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拉动力强的项目实施定向招商,全年实现到账外资2亿美元,居青岛五市首位;实际利用内资68亿元,增长14%新签约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14个;新签约过亿元内资项目48个;企业扩张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增资扩产企业超过100家、增资额达13.6亿元总投资216亿元的58个重点项目总体运行良好,完成投资6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制造业高端化进程加快实施制造业提升工程,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发展基金、搬迁奖励等政策措施,推进机械装备、服装鞋帽、食品加工、木器家具四大制造业集群向高端产品迈进,各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均增长18%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1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李哥庄镇被授予“中国制帽之乡”,杜村镇建成省出口木器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8%全市300多家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累计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66项,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10个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强金融机构引进和培育,新增经营性金融机构7家,总数达39家,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13.5亿元;着力提高银企对接成功率,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47.1亿元,存贷比由46.9%提高到60.3%。
大力发展特色商街经济,重点打造海鲜美食街、韩国风情街等6条特色商业街,规模档次不断提高以商贸业扩容增效为重点,新建市场6处,新增营业面积62万平方米西部商贸区初具规模,金胶州钢材市场、大桓九五金商贸城等建成运营物流业规模壮大,全市物流企业达170余家,北部生产资料物流中心、南部生活资料物流中心齐头并进格局进一步巩固以农家乐、都市乡村游为题材的特色旅游业蓬勃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特色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规划引领作用增强充分发挥规委会职能作用,坚持“片区规划、片区拆迁、片区建设”的理念,对城市功能布局及各组团间的空间结构进行定位梳理,着力优化重要节点景观设计,因地制宜开展重点镇风貌特色规划编制,持续推进村庄规划和农居设计,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区建设日新月异新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庄里头片区安置楼基本完工,水岸府邸东西两区,极具现代气息的楼宇景观初步形成投资1.6亿元的北中轴线道路景观建设全面展开,华鲁御龙广场、时代国际中心进展顺利,利群购物广场隆重开业,新城区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人气商气进一步集聚老城区面貌明显改观,20多处困扰城市发展的拆迁遗留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激活了14处重要地段的商住开发。
向阳市场、联谊宾馆片区开发改造进展顺利,新向阳广场暨利群购物中心17万平方米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建筑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房地产投资19.1亿元,新开工142万平方米,销售121.5万平方米,分别增长50.4%、63.2%和63.9%成功引进浙江绿城投资50亿元开发行政中心北片区,建设集高档酒店、住宅、商业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引进台湾宝佳机构投资10亿元开发青年水库西北片区,建设高档楼盘,将引领城市居住理念、提升城市品位档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投资1.4亿元对11条市政道路进行综合整修,有效解决了城市南北交通不畅问题胶济客运专线胶州北站站房主体完成,黄张路、朱诸路、204国道大中修工程全面推进启动总投资10.5亿元的“三河”整治,从城市防洪、截污减排、水补充、水质净化、道路桥梁和景观建设六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以水为轴、以绿为体、以文为脉的生态景观环境实施7个街道办事处工业集聚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推进污水处理厂一期升级改造和二期扩建;深入开展“整洁城市、安静城市、畅通城市”三大行动,城管执法进一步向精细管理迈进、向社区村庄延伸;42个无物业小区整治全面完成,社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在抓好李哥庄镇发展改革试点基础上,重点支持铺集镇改善镇域面貌、提升规模档次,两镇住宅、商业、旅游休闲开发齐头并进,开发体量均超过20万平方米,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李哥庄镇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11个镇全部创建成省级环境优美镇,8个镇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小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整体形象明显改观14个村庄实施向镇驻地集中改造,胶东镇、营海镇成功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全市城镇化水平达62%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770多个村庄完成“五化”建设,在青岛五市率先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五化”建设由面上普及向更高档次推进,环境由综合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1.13亿元加快“四个15万亩”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推进“三大合作组织”建设,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29家,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有效运行,全国农村经营管理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订单农业面积超过25万亩,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70万吨完成5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市防洪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14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东营渔港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胶州大白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44户,建设农民经济适用房15.6万平方米5个镇办集中供水改扩建工程完成,胶河调水一期工程建成启用,保障了8.6万人饮水安全完成新农村电气化村庄129个,新造林2万亩,建设通村道路170公里,在青岛五市率先实现村村通目标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汽车下乡”等活动,农村市场繁荣发展全面推进民生事业,共享和谐局面进一步形成市财政安排民生支出7.1亿元,增长12%,占财政支出的28%市政府年初确定的10件实事基本完成平安胶州”创建成效显著以提高社会治安管控能力为重点,加大基层警务室、协警队伍建设和技防投入,实行网格化治安巡逻警务模式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刑事警情接报数下降11.5%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追究机制,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全省法治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法治胶州”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信访工作得到中央联席会议充分肯定,市领导大接访、六长接访、积案化解等活动成效显著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创新劳动保障“五统一”模式,建成启用劳动就业公共实训基地,新增城乡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设立100万元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本地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充分就业32万人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4%,1.5万名农村居民加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第五次提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270元和每年1800元建成各类敬老院17所,“五保”供养实现全覆盖残疾人康复、托养、安居、就业工程有效推进慈善救助活动,使特殊困难家庭得到有效救助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全面落实,506套经济适用房销售完毕教体文卫事业不断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改造中小学校舍面积6万平方米,新建三里河小学、北关小学等校舍,特教中心建成启用,职业教育中心校主体基本完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由我市输送的运动员在“十一届全运会”上赢得两枚金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基层农家书屋120个,城隍庙修复工程顺利完工茂腔、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明显成效,成功举办首届胶州秧歌大赛,我市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加强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各级医院医疗救治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巩固提升,参保人数超过60万,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社会各业全面进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对现有社区居委会辖区范围进行调整命名,67个社区初步实现人财物等社会资的优化整合。
落实齐抓共管长效管理机制,违法生育得到有效遏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严格规范土地管理,荣获“国土资执法模范县(市)”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关事务、档案、史志、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