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港水文站拆建工程设计变更.doc
25页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里下河川东港工程大丰区境内川东港水文站拆建工程设计变更盐城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证书编号设计证书编号A132005118电力研究院设计证书编号设计证书编号A132005118 二○一六年九月川东港水文站拆建工程设计变更批 准: 夏 军核 定: 吴士华审 查: 彭大胜项目负责人: 王 勇主要完成者: 王 勇倪 阳吕晓云郭亚娟盐城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证书编号设计证书编号A132005118二○一六年九月目录1 综合说明 12 气象及水文 22.1 流域概况 22.2 气象 52.3 特征水位 63 工程地质 63.1 区域地质 63.2 工程地质 74 工程等级标准 95 变更设计 105.1川东港闸上水位自记台移位 105.2 川东港闸上水位自记台移位工程量变更 115.3 走航式ADCP变更为铁塔缆道测流系统 126 投资概算 196.1 编制依据 196.2 编制结果 221 综合说明川东港整治工程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和泰州市境内,自西向东穿过泰州的兴化和盐城的东台、大丰三市,是《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确定的里下河腹部地区主要排水入海通道之一。
川东港工程以保障里下河区域防洪安全、排涝减灾为重点,拓浚整治里下河腹部东西向骨干河道车路河经川东港入海的通道,增强里下河南部高水区外排能力,有效降低兴化、溱潼洼地水位,实现南部高水高排、北部低水低排的功能分工川东港工程在保障川东港流域5年一遇排涝能力的基础上,在10年一遇兴化水位2.5m时,增加里下河腹部地区直接排水入海流量200m3/s川东港工程在原老河道基础上拓浚整治,由车路河、丁溪河、何垛河、老川东港、川东港新老闸之间等5个河段组成,拓浚总长度90.6km(不含新闸上游1.05km,该段已列入川东港闸工程实施完成),其中车路河16.26km,丁溪河19.86km,何垛河长18.6km,老川东港长30.8km,新老闸间长5.1km,涉及泰州的兴化市、盐城的东台市和大丰区上游车路河段自雄港向东至通榆河(车路河全线为兴化至通榆河),与通榆河平交后接丁溪河;中游自通榆河至马路河口分为两支,北支为丁溪河,南支何垛河,何垛河在通榆河处与泰东河相接,两支在马路河口附近交汇入老川东港,向东至川东港闸入海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拓浚,跨河桥梁拆建、新建或加固,沿线影响工程和水文设施等本次设计变更涉及到的施工标为大丰区老川东港施工1标中川东港水文站拆建工程。
具体设计变更内容为:1、自记台外接电及电气改造,增加投资约4.65万元2、走航式ADCP变更为铁塔缆道测流系统,减少投资约1.26万元2 气象及水文2.1 流域概况大丰区为江淮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沟河纵横,水文情势极为复杂全市有大中小沟4.5万条,总长2.4万km,其中界河5条113km,主干流一条36km,一级支流7条270km,二级支流25条434km,河网密度10.1km/km2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丰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水运动,重点整治了川东港、竹港、疆界河、王港、四卯酉河、斗龙港、南直河、西潮河等8条横向排涝入海干河;开挖拓浚了串场河、通榆河、老斗龙港、西子午河、中子午河、大丰干河、海堤复河等7条纵向骨干河道;形成了”八横七纵”的河网格局,完善了大丰区的排灌水系还修筑海堤298.71km,修筑防洪圩堤2859.03km;修建挡潮闸13座,圩口封闭闸324座,防洪闸328座;发展机电灌溉站1013座,排涝站162座,机电排涝动力达63261kw;初步建成防洪、防潮、防涝、防渍、防旱五套工程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大丰地区易涝易旱的旧貌,确保了旱涝保收斗龙港:1965年整治后,西自盐城孙同庄(兴盐界河与兴化雌港交会处),向东北流经大团、龙堤、杨家渡、三龙至斗龙港入海,全长55.3km,河口宽50~120 m,河底高程-1.9~-2.5m。
斗龙港是里下河地区排涝四大港之一,排水量占里下河地区入海流量的10%,对里下河地区的排水及大丰斗龙港沿岸80 km2和刘庄、白驹、草堰地区310 km2的除涝起到一定的作用串场河:南北向纵贯大丰西部的人工河道,南自海安三里闸与通扬运河相接,北与射阳河沟通,全长180km该河从东台向北至丁溪流入大丰境,经草堰、北驹、刘庄、大团至头总界河口出境向北流入亭湖境,大丰境内长42.5km,河底高程-2.0~-3.0m,河底宽10~20m通榆河:最早于1958年冬开挖,因多方面原因,1959年春停工,成为”半拉子”工程,1990年通榆河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通榆河东台至响水段202.7km河道工程重新开工建设,至2002年10月全线贯通,河线位于串场河以东2~3km,走向大致与串场河平行,经过海安、东台、大团、盐城、上冈、阜宁、响水等城镇附近1997年11月至1999年5月大丰境内通榆河开挖贯通,全程长约36km,该段河道底宽50m,河底高程-4.0 m,堤顶高程7.5 m,堤顶距150 m,设计引水流量100 m3/s王港:该河为大丰境内中南部单独排水入海的干河,西头在董家庄衔接五十里河和通榆河,经草堰北闸与串场河相通,向东经洋心洼、小海、大圩头、庆生渡至王港新闸入海,全长44km,河底高程-1.0~-2.5m,河底宽30~120m。
2012年王港闸将下迁12.5km,新建新王港闸川东港:上游在东台市境内又名何垛河,在东台城北与串场河相通,向东经杨家团到解家坝进入大丰区境,经大桥、川东至川东港闸入海,全长53.5km,其中大丰境内33km,河底高程-1.0~-1.5m,河底宽60~90m2001年川东港闸下游港道严重淤积,失去排水作用,2008年6月重新开挖的6.4km港道通水2011年川东港闸下迁6.15km新建新川东港闸丁溪河:西起丁溪闸与串场河相通,向东流经西渣、沈灶,至古河口,下接竹港闸,全长32.5km,既是大丰与东台的分界河,也是西引淡水的重要通道,河底高程-2.0m,河底宽20m疆界河:该河是大丰沿海垦区中南部一条以灌溉为主,排水为辅的入海干河,上游在草堰八甲沟与串场河相接,向东经草堰双垛、洋心洼汤家舍、小海吕家墩、万盈高家墩、草庙董家仓、大中农场五排河至竹港新闸入海,全长50.6km,河底高程-1.5~-2.0m,河底宽10~55m四卯酉河:起点在施家湾向西与斗龙港相通,向东经金墩、四岔河、海丰至四卯酉闸入海,全长23km,河底高程-2.0~-2.5m,河底宽20~80m该河为上海、海丰两农场开发滩涂提供了水源,有利于排涝、引淡、洗碱和航运。
西潮河:该河是大丰与亭湖区的交界河道,西起三墩口与串场河相通,向东经引水沟,洋桥口、方强农场转北穿老海堤与新洋港合口入海,全长46.2km,境内从引水沟至方强农场15.7km,河底高程-1.5m,河底宽8~18m大丰干河:该河是大丰沿海垦区南北向的主要排水入海干河,南自通商向北利用东子午河扩建,经东坝头至五卯酉河口折向东北,再转北至大丰闸由斗龙港口入海,全长38.4km,纵穿一、二、三、四、五卯酉河,河底高程-0.7~-2.0m,河底宽24~48m图1-1 大丰区水系图川东港流域属沿海垦区中的斗南垦区,涉及大丰斗南垦区及东台堤东垦区川东港现状流域范围为:通榆河以东,丁溪河、竹港河以南,老海堤以西,东台河以北,地跨大丰、东台两市,汇水面积648km2为尽可能增加腹部地区排水,在可研阶段对川东港通榆河以东的排水范围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川东港流域范围为通榆河以东、规划海堤以西、东台河以北、川东港~丁溪河以南,汇水面积为626km2为配合川东港流域范围调整规划地方已配套实施了竹港闸下移工程、王港闸下移工程2.2 气象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海洋性、季风性等特点。
过渡性表现为气候多样,光、热、水充沛海洋性气候表现在春温回升慢,秋温稳定且下降亦缓,初霜迟,无霜期长季风性气候表现为冬季多西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多东南风,雨热同期;春秋两季处于交替时期,形成干、湿、暖、冷多变气候春夏季、秋冬季界限不明显区域多年平均日照时间2267.4h;多年平均气温14.1゜C;多年平均风速3.5m/s,常年主导风向为ENE;无霜期约217d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75.0mm,全年雨日113.1天,多年平均蒸发量864.2mm,常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8千卡/cm2由于季风环流的影响,水文气象多变,洪涝、台风、冰雹、龙卷风、干旱、寒潮、连续阴雨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年内降水分配极不平均,汛期降水量集中,6~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60~70%左右,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梅雨季节,梅雨量200~250mm,8、9月常有台风暴雨秋季和冬季则降水量较少,极易出现秋旱和春旱同时,区域降水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较大正常年份水量较丰富,水位变幅也不大但在大洪大涝之年,上游高水压境、下游海潮顶托,形成涨水快,退水慢,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全及社会秩序的稳定。
2.3 特征水位川东港闸上历史最高水位3.37m(2006年7月4日),历史最低水位为-0.56m(2013年5月4日)川东港闸下历史最高潮位5.18m,历史最低潮位-0.72m3 工程地质 3.1 区域地质3.1.1 地形地貌拟建工程位于川东港闸上游距川东港闸约1150m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勘区地处滨海相沉积平原地貌单元,河道地形,交通较方便3.1.2 区域地层勘区内地层为第四纪滨海相沉积所形成3.1.3 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类,属对抗震不利地段,根据川东港闸成果资料,采用静力触探类比法判定,场地第(1)、(2)层为液化土层3.2 工程地质根据土层的工程性质差异,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第(1)层:素填土:成分以砂壤土、壤土为主,湿,松散,不均匀第(2)层:砂壤土:很湿,稍密,局部中密,不均匀第(2A)层:砂壤土:湿,中密,局部密实,欠均匀第(3)层:粉砂:饱和,中密,局部密实,偶夹稍密状砂壤土,欠均匀。
第(4)层:粉砂与重粉质壤土互夹:其中粉砂,饱和,中密,局部稍密,重粉质壤土,很湿,稍密,不均匀第(5)层:粉砂夹薄层轻粉质壤土:其中粉砂,饱和,中密,轻粉质壤土,很湿,稍密,欠均匀拟建建筑物地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其中第(1)层为素填土,不均匀,工程性质差;第(2)层砂壤土受震动易液化,水稳性差,在一定水头压力下易产生流土破坏;第(2A)层砂壤土工程性质较好,但水稳性差,且厚度小;第(3)层粉砂工程性质相对较好,但埋深相对较浅;第(4)层粉砂与重粉质壤土互夹工程性质一般,且厚度较小;第(5)层粉砂夹薄层轻粉质壤土工程性质相对较好根据川东港闸水质分析资料,场地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情况下具有强腐蚀性,应采取必要的防腐蚀措施力学指标详见《川东港整治工程水文设施+铁塔缆道设计静力触探成果报告》(工程编号:YSK-YW16-03)4 工程等级标准本工程建筑工程等级为三级,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五十年,耐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