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doc
4页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讨论法教学手段:黑板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面对大自然可以细心聆听到什么?(生答:如潺潺的水声、清脆的鸟鸣、呼呼的风声……)(归纳:声音是那样的奇妙动听)假如有一天你突然失去了听觉,你将如何面对这事情:下面我们同桌两人做一个小实验:(一个捂住自己的双耳,一个大声给提几个问题,然后两人交换做法共同体会没有声音的感受让学生交流感受师归纳总结:进一步理解了残疾人的痛苦,作为一个正常的健康人是多么幸福!)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去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一下耳聋后的他是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事业的?2.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的开掘,同时,又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3.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最为著名)文中作者提到了贝多芬身高5英尺左右(=1.52M),可作者为什么又说:音乐巨人贝多芬呢?好的,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这篇文章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注意字词1、 学习字词(学生注音)深邃suì 高深、博大精深 沉郁yù 低沉郁闷,一般用来形容心情重荷 hè 用来形容有过于沉重的负担喧嚣xiāo 吵闹喧哗的意思 踌躇chóu chú 犹豫不决地走来走去三、整体感知,找学生朗读文章,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让学生帮课文分段:课文划分段落:第一段(1 — 5)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第二段(6 —24)贝多芬下楼和客人交谈第三段(25—27)贝多芬回忆往事、坦露他的内心世界1、假如你是这位客人,你能不能所说今天拜访贝多芬发生了哪些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2、在文中找出有关贝多芬外貌描写: 第6、7小节 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风格第9小节 他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活意志通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在女佣眼里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客人眼里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贝多芬是怎样剖析他自己的?作者对贝多芬的印象是?(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解释说明)答: 女佣:他是一个处境困难,生活简朴孤独,性格孤僻,但心地善良的人,他面对困难,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为追求音乐梦想不惜牺牲一切 客人:他是一个有着坚韧无比意志的人,他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生命虽然遭受耳聋的打击,但他还是能在生活的重压下,创造出奇归瑰的音乐他和命运作斗争的精神不得不让人敬佩他有颗好的灵魂,我要告诉周围的人,让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伟大的音乐家,他有的不仅仅是厌世和孤僻 贝多芬:我的世界充满了孤独和苦闷,在这个缺少温情和理解的世界,惟有音乐与我为伴,我只有在我的音乐里,抒发我的孤独和苦闷,抒发我对大自然的热爱身体的残疾,生活的窘迫算什么!谁能读懂我的音乐?谁能?只有音乐才是我永远的知音!我对贝多芬的印象是: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课外实践,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完成朗读,下节课评)第二课时一 朗读课文,并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知识点二、问题研讨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在班上提出来,同学们互相解答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2.为什么贝多芬会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3.“你可能想到我──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说,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是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 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穿在小说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罗曼·罗兰完成于此前的《贝多芬传》是最著名的贝多芬传记,《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茨威格的传记作品《罗曼·罗兰》详细地说明了这一点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表现了贝多芬勇于献身音乐事业的精神三、选择班上同学进行肖像描写,然后全班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四、拓展延伸:从音乐巨人身上学到了什么?五、课堂小结,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八、作业布置,完成本课的基础训练九、板书设置: 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认识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 “乐圣”二、课文内容发展: 女佣开门——介绍贝多芬(重点)——与贝多芬交谈(重点)——贝多芬回忆往事三、段落划分:第一段(1 — 5)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第二段(6 —24)贝多芬下楼和客人交谈第三段(25—27)贝多芬回忆往事、坦露他的内心世界四、贝多芬形象:1、肖像描写:6 7 9 2、语言描写: 贝多芬: 独立善良 坚强勇敢 热爱音乐 严肃执着五、学习贝多芬(对我们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