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能实验(第三组).doc
4页机能实验设计报告实验名称:有机磷中毒及其解救试验计划人:高某某 负责:讨论共享 李某某 负责:论文整理 郝某某 负责:框架设计 罗 某某 负责:论文书写 班级:2010级临床七班一. 实验内容1. 理论依据及其研究现状(一) 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有机磷农药如乐果,敌敌畏等能与胆碱酯酶形成共价键结合,不易解离,使得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下降甚至消失,乙酰胆碱大量堆积,M, N受体过度兴奋而引起中毒症状二) 中毒的症状(M. N受体主要分布的器官):膀胱括约肌舒张引起小便失禁;腺体兴奋引起流涎,大汗淋漓;瞳孔括约肌收缩引起缩瞳孔;神经节兴奋引起心率,血压变化;骨骼肌肌无力,出现震颤等(三) 药物解救及其原则:药物:阿托品+胆碱酯酶复合物解磷定用药机制:阿托品可阻断Ach与M受体的结合,竞争性拮抗Ach对M受体的激动作用→M症状缓解或消失解磷定+磷酰化胆碱酯酶→复合物→裂解为磷酰化解磷定和AChE→AChE水解堆积的Ach;解磷定+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磷酰化解磷定→经尿排出解磷定可使各项中毒症状得到缓解,尤其是缓解肌肉震颤的效果较好。
2. 本实验研究内容及实验过程 研究内容:本实验通过对家兔进行有机磷酯类农药中毒模型复制及其解救,观察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症状并分析其中毒及解救机制 实验过程: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药品:1.5%戊巴比妥钠,0.5%敌敌畏, 0.1%阿托品,2.5% PAM 实验材料:手术器械、兔台、张力换能器 实验步棸:(1)称重、麻醉、固定、颈部备皮2)手术:气管插管3)连接张力感受器装置,选择“输入信号→通道→张力→开始”4)观察动物正常活动,并描记呼吸5)复制模型:耳缘静脉注射0.5%敌敌畏(1ml/kg)6)观察动物反应:瞳孔、口鼻分泌物、有无肌肉颤动 、呼吸等7)出现中毒症状时,立即开始抢救(耳缘静脉推注):(分三组) 甲组:iv 0.1%阿托品 1ml/kg 乙组:iv 2.5% PAM 2ml/kg 丙组:iv 阿托品+ PAM8) 观察并比较各组动物中毒症状消失情况,并记录 记录实验观察项目表(一)甲组观察项目呼吸频率与幅度分泌物瞳孔大小有无肌颤中毒前中毒后阿托品表(二)乙组观察项目呼吸频率与幅度分泌物瞳孔大小有无肌颤中毒前中毒后解磷定表(三)丙组观察项目呼吸频率与幅度分泌物瞳孔大小有无肌颤中毒前中毒后阿托品+解磷定 3. 实验预期结果描述有机磷中毒的症状:家兔出现呼吸加深加快,瞳孔缩小,呈“针尖样”瞳孔,分泌大量唾液,出现肌震颤,肌张力消失,小便失禁,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解救后症状基本恢复。
备注:本组实际进行的实验是甲组条件下进行的,得到血压曲线如下所示:4. 实验讨论(1)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主要中毒症状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 M样症状 1、眼: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眼痛2、腺体:流涎、流泪、流涕、汗多3、呼吸系统:呼吸道分泌物多、肺部湿啰音、胸闷、气短、呼吸困难4、胃肠道: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5、心血管系统:心率下降、血压下降• N样症状 肌肉震颤、抽搐、肌无力或麻痹、血压升高中枢(先兴奋后抑制) 烦燥不安、头痛、头晕、昏迷、窒息、血压下降 机制:其与胆碱酯酶结合牢固,形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是酶的活性被抑制且难以恢复,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乙酰胆碱在胆碱能神经末梢附近大量堆积,产生类似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M胆碱受体和N胆碱受体过度兴奋的效应,分别表现为M样和N样作用• (2)、阿托品能对抗哪些中毒症状?为什么?• 主要用于有机磷及拟胆碱药中毒的解救,因为阿托品是M受体阻断药,通过阻断乙酰胆碱与M受体的结合,竞争性的拮抗乙酰胆碱对M受体的激动作用,以减少有机磷酸脂类农药中毒时过量乙酰胆碱对集体造成的损伤• (3)、PAM的解毒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用药越早越好? PAM为胆碱酯酶复活药,其进入中毒者体内,以其带正电荷的季铵氮离子与被磷酰化的胆碱酯酶的磷原子,进而与磷酰基形成共价键结合,生成胆碱酯酶-磷酰化-解磷定复合物,然后进一步裂解为磷酰化解磷定复合物,同时使胆碱酯酶游离出来,恢复其水解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中毒症状消失。
PAM类仅对形成不久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有作用,但如经过数小时,磷酰化胆碱酯酶已“老化”,酶活性即难以恢复,故应用此类药物治疗有机磷中毒时,中毒早期用药效果较好,治疗慢性中毒则无效5.总结:阿托品和解磷定可缓解有机磷中毒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