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doc
16页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12月目 录1.前言2.就业基本状况 2.1毕业生就业构造 2.2就业流向分析 2.3分专业就业状况记录3.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和经验 3.1紧跟青年脚步,做到“接地气、聚人心” 3.2 突出教育导向,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引体系 3.3贴心服务学生需求,做好毕业生困难帮扶工作 3.4. 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健全就业信息互动机制4.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4.1毕业生就业观念4.2毕业生就业盼望4.3毕业生求职过程4.4毕业生就业满意度5.对教育教学的反馈1.前言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源自百年商大,始于世纪之交学院秉承百年商大“诚毅勤朴”校训,共享商大优质资源,浸润桐庐山水之美,以严谨办学之心,走规范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商贸日新、服务业日盛、资本运作日强的今天,学院顺应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趋势,满足经济构造调节和产业升级规定,结合自身“以商见长”的办学优势,构建和实行“大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强化理论与实践、通识与专业、产业与教育的交互融合,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伙,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着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创新思维、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助力学生“精神成人、专业成才”,让学生“四年杭商,终身受益”。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高度注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学院采用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不断加大力度拓宽就业市场,挖掘潜力全方位拓展就业空间,不断加强就业指引和有效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保证毕业生多元化就业、充足就业、高质量就业阐明:报告中本年度就业数据记录时间为12月27日 就业率=(升学+出国+签订就业合同+灵活就业)/毕业生总数×100%灵活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待就业=拟升学+拟出国+未贯彻单位+暂无就业意愿2.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针对毕业生,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联合浙江工商大学举办3场综合性招聘会,52场专场招聘会,共吸引近千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在学院就业网发布招聘信息的公司数超过800家2.1毕业生就业构造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共有本科毕业生1968人,截止8月25日,我院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为1889人,初次就业率为95.99%截止12月27日,我院毕业生就业人数为1900人,年终就业率为96.54%类别升学出国签就业合同灵活就业待就业就业率人数435216911146896.54%表格 1.1-1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2.2签约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继续保持较好的态势。
43人考取并攻读涉及华东政法大学、宁波大学、安徽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在内的研究生;52名同窗留学海外,录取学校涉及英国博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外高校;34人被录取国家及地市公务员;32余人到大、中、小学校或医疗卫生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录取我院133名学生,此外,国有公司录取189人,三资公司录取49人,大学生村官1人,自主创业16人2.2.1 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签约单位性质党政机关国有公司三资公司金融系统事业单位其她签约人数3418949133321368构成比例1.73%9.6%2.5%6.8%1.63%69.51%表格 1.2.1-1 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2.2.2 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区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流向区域重要分布在大中都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杭州市吸取毕业生人数最多,共有78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9.74%;在宁波市就业24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40%;在温州市就业19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91%,台州市就业15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77%省外的流向区域涉及北京、上海、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等12个省份。
签约单位地区杭州温州宁波台州浙江其她地区其她地区签约人数782195244153359167构成比例39.74%9.91%12.40%7.77%18.24%8.49%表格 1.2.2-1 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区分析2.2.3毕业生重点流向单位流向重点流向单位就业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电信、联华华商等出国英国博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升学华东政法大学、宁波大学、安徽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表格 1.2.3毕业生重点流向单位2.2.4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变化单位性质党政机关2.00%2.44%1.73%国有公司11.9%7.5%9.6%其她事业单位2.33%1.68%1.63%银行等金融系统6.9%8.9%6.8%三资公司3.5%2.1%2.5%表格 1.2.4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表白,每年有近10%的毕业生进入中国电信、中国邮政、联合华商等国有公司,超过10%的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银行、事业单位,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对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人才培养和毕业生质量予以充足承认2.3分专业就业状况记录专业人数就业率(%)升学出国公务员工商管理12298.36 131市场营销8197.53 ///人力资源管理8595.29 1//工程管理4197.56 //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6096.67 461旅游管理6994.20 /31财务管理8696.51 5/2会计学17195.91 8210记录学4393.02 1/1经济学4195.12 /1/国际经济与贸易25795.33 291金融学17597.14 621电子商务3296.88 //1物流管理3193.55 1//法学8192.59 118广告学7696.05 /1/编辑出版学4493.18 /1/公共事业管理4297.62 2/1行政管理4697.83 ///土地资源管理8495.24 173英语14196.45 69/日语6795.52 121艺术设计9396.77 35/表格2.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状况3.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和经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紧扣“服务”主题,严守“质量”原则,力推“精品”工程,学校在就业引导、市场拓展、职业、课程教学、调查研究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有效提高就业工作精致化指引水平和科学化服务能力。
3.1 紧跟青年脚步,让就业服务和品牌宣传做到“接地气、聚人心”加强对学生就业信息网的升级与维护,为学生提供快捷实用的就业信息和征询服务;建立完善以新浪微博等贴近学生实际的互联网展示和信息交流空间;充足运用新媒介技术,设计开发杭商就业报和服务号、订阅号;拍摄职业指引短片《师兄教你拿 offer》,形成以“微博、、微电影”为主线的就业宣传平台,努力让杭商院就业服务品牌进一步人心、赢得口碑3.2 突出教育导向,按学生实际需求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引体系学校注重职业发展和就业成才教育,加快推动就业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着力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长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摸索开设“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课程,将就业指引与人生发展有机融合;举办简历提高工作坊、职业发展训练营;积极开展“就业增进月”活动,实行案例督导制度,印制《 届毕业生纪念册》就业中心从“改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出发,进一步贯彻“就业工作十项服务措施”,特别是面向特殊群体开展“五个一”帮扶活动,提供信息检索、深度征询、岗位推荐、路费报销以及“托底”就业等服务措施3.3贴心服务学生需求,做好毕业生困难帮扶工作 ,被称为“史上最复杂就业年”,学院注重就业困难学生学业、心理和就业方面的指引与跟踪,针对不同问题、不同困难、不同需求的学生做到分层指引、分类帮扶,提供积极的政策、岗位及实际支持,切实协助她们解决生活、心理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服务好学生的成长成才。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不顺利的“双困”学生就业有困难残疾同窗进行专项就业帮扶工程,为这些学生建立“信息库”,专门成立“绿色服务通道”,由职业征询师为她们做定期征询,理解其实际困难,有针对性的指引,在此基本上,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信息,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每年入库困难学生定向推荐率要做到全覆盖,毕业生220名进入“绿色通道”学生,贯彻率超过98%3.4. 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健全就业信息互动机制 优化整合“就业信息发布”、“招聘会管理” 、“大型双选会服务”、“就业指引网站”等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完善“一体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足运用飞信、人人网、微博、等新媒体,打造“就业信息直通车”,协助毕业生及时获取招聘会和用人需求信息 实现就业数据的自动化记录、大型招聘会毕业生参会状况实时分析,新增就业意向实名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结合毕业生就业状况摸底调查,对毕业生就业进展实行动态反馈预警,提高了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4.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研究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具体状况,学院就业指引中心在学生毕业离校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942份,其中,男生336人,女生606人,回收问卷在专业、性别、生源地等方面的分布上,与我院实际状况相符,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重要针对我院毕业生在求职途径、工作满意度、专业对口度、初步起薪、求职准备等与求职择业过程和成果密切有关的六个方面进行4.1. 毕业生就业观念4.1.1. 择业注重因素根据对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你最注重的因素(请选择三项,并按注重限度由高到低排列)”调查,成果见表格4.1.1注重因素人次比例排序薪酬福利64223.15%1职业发展机会55820.12%2行业前景54919.8%3工作地点42915.47%4个人爱好30210.89%5公司文化和环境1384.98%6单位性质441.59%9公司名誉和地位481.73%8专业对口632.27%7表格4.1.1毕业生选择工作注重因素排序成果显示,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注重“行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机会”,抱负的“薪酬福利”、“工作地点”以及“个人爱好”是用人单位吸引毕业生的重要因素4.1.2. 择业影响因素根据对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