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建筑研究.doc
5页多元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建筑研究【摘要】1896年,19世纪末,随着《中俄密约》的签订,哈尔 滨获得了修筑中东铁路的机会,而大街本是后来由于中东铁路开建而 由沙俄在建城之初打造的一个运输物资的通道,但是在漫长的社会变革之 下,经过漫长的欧陆、殖民与反殖民、市场转型等多重的历史变迁,中央 大街形成了特有的商业形态以及独特的空间体系正是在这种激烈的冲荡 之中,西方各种风格的建筑也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间接的传入了中国,在 西方建筑文化和中方城市的温和碰撞中,大街建筑呈现了哈尔滨特有 的气质与文化关键词】中央大街 老建筑 文化背景每一座城市建筑文化的背后,都有具城市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时 间的更替下,建成属于它自己的城市印象哈尔滨作为东北最重要的城市 之一,也因其发展历史的特殊背景,而获“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而中央 大街作为哈尔滨特色鲜明的百年老街,这条百年道路在时间的更迭中荟萃 了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1哈尔滨中央人街的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1896年,19世纪末,随着《中俄密约》的签订,哈尔滨获得了修筑 中东铁路的机会,而中央大街本是后来由于中东铁路开建而由沙俄在建城之初打造的一个运输物资的通道,但是在漫长的社会变革之下,经过漫长 的欧陆、殖民与反殖民、市场转型等多重的历史变迁,中央大街形成了特 有的商业形态以及独特的空间体系。
正是在这种激烈的冲荡之中,西方各 种风格的建筑也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间接的传入了,在西方建筑文化 和中方城市的温和碰撞中,中央人街建筑呈现了哈尔滨特有的气质与文 化2欧洲主要建筑风格流派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体现哈尔滨中央大街建筑以其多样性的风格,鳞次栉比的形态,勾勒了独 特的大街建筑文化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5栋,汇集了文艺 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新艺术运动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 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300年的建筑精华的同时,也使中央大街成为 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2.1 16世纪一一和谐稳定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在欧洲 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继欧洲12到14世纪哥特式建筑Z 后的一种新型建筑样式15世纪佛罗伦萨人教堂的建造意味着欧洲文艺复 兴建筑的开始,直至19世纪,这400年的时间范围内出现的建筑被称为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其中,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欧洲文艺复兴中最具 代表性,也最具影响力文艺复兴的明显特征是:摒弃以基督教神权为统 治的哥特式建筑形式,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朴希腊、盲罗马时期 的古典柱式以及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构图原为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的黄宝珠宝,建于1923年,砖混结构,这 座建筑充分展现了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墙体仿石块砌筑处理,一层采用落 地窗,二层为竖向圆拱为折线与曲线结合处理,局部开洞顶部冠以圆形 穹顶,方圆结合,使该建筑轮廓富有变化楼顶的装饰丰富生动,脱盐石 之撑着楼檐,装饰浮雕细致精到阳台金属杆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建筑 檐口装饰复朵整个建筑通体简洁明快,又富细致装饰,形成形式上的对 比2.2 17世纪——口由奔放的巴洛克时期建筑当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 使古典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张扬,世俗文化也便深入人心,当教皇受到世俗 文化的冲击,宗教信仰也遍不会再像中世纪那般统摄人心了于是金碧辉 煌的巴洛克建筑以其标新立异的的格调在17世纪更受人欢愉巴洛克建 筑风格的基本格调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运用富丽堂皇的空间处 理和色彩绚烂的格调;墙面常常呈波浪形,在墙面的装饰上往往披金挂银; 将建筑、雕塑、绘画三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开创了其建筑形式的先河;用 椭圆形空间和穿插的曲面来表现建筑效果坐落在中央大街120号的教育书店,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银行 作为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教育书店以其丰富的外观,细腻的装饰,动感 的造型成为中央大街的最具标志性的代表一层采用深色调墙面、大面积 橱窗的构图;二层为简洁的圆额短形窗,窗上刻划精致线脚;三至四层饰 以贯通的科林斯壁柱,每两个圆额矩形窗作为一组,窗上饰以丰富的装饰。
不同的窗饰相同的尺度又有着不同的窗饰,统一不缺变化;半球形的文艺 复兴式穹顶,端部却以类似俄罗斯式洋葱头顶作为结束,成为复合式穹顶2.3 18世纪——纯形式美的折中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是19世纪 上半叶到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以法国最为典型,它的主题思 想是要弥补所谓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上的局限性”,这种思潮 认为,只要能实现美感,可以不受风格的约束,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式样或 拼凑不同风格的装饰纹样大街112号(华梅西餐厅),始建于1925年,砖混结构,典型的 折中主义建筑建筑内部墙面以及天顶均以黄白色为主的雕花作为装饰, 熠熠生辉,营造出一种绚丽富丽堂皇的效果,立面壁柱上置雕塑,将建筑 与雕塑结合起來,创造新颖的内部形态;壁柱采用混合柱式,既有古罗马 建筑风格又有巴洛克的色彩,创造出纯形式美的折中主义建筑形式2.4 19世纪——简洁装饰的新艺术运动建筑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 末20世纪初欧洲工业化的产物,作为西方艺术设计史上一个特定时期产 生的艺术思潮,新艺术运动既承接了古典艺术之风,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工 业文明的气息,成功构建了一座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桥梁当然,工业化带 来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古典主义固有的感性与浪漫,也实现了新艺术运 动“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诉求。
马迭尔宾馆,中央大街的标志,1906年建成从建筑装饰上看,自由 浪漫的建筑外形,优美典雅的内部装饰,都体现了新艺术运动的活力,富 有生命的象征出挑的阳台兼作入口的雨篷,为建筑提神之笔,女儿墙以 砖砌筑,柔软、灵活的曲线造型之中,又不失气势与动感,赋予建筑鲜活 的生命力,恰到好处的诠释了 “新艺术”的唯美曼妙;室内的墙壁或饰以 唯美的壁画,或以镜面为饰,精美的诠释着室内空间的基木形态,黄铜的 楼梯栏杆,充满柔媚的线条,大理石饰面以及精致的饰线,勾勒出室内的 感性浪漫,没有丝毫的做作3哈尔滨中央人街特色建筑的继承与发展中央大街的建筑是异域文化在哈尔滨的展示,是特定历史变迁的文化 产物,是中国范围内乃至世界建筑丿力程的一缕阳光随肴城市发展速度的 提高,发展历程的推进,这些老建筑原本持有的形态也与现代文化产生了 或多或少的碰撞,如何把握建筑的欧洲风情与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商 业与非商业化的结合,是当下执政者们以及学者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 题,这也是打造哈尔滨城市文化的重中之重我们期待哈尔滨以其独特的 欧陆建筑魅力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来构筑“冰城夏都”的城市形象本 论文为黑龙江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之学生创新课题项目而作,指导 教师:胡泊)参考文献1刘松茯•外国建筑历史图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俞滨洋筹•哈尔滨保护建筑纵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