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球公转(用)..ppt

127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7276577
  • 上传时间:2019-12-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57MB
  • / 1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公转 •1、 公转的轨道 • 2 、公转的方向 • 3 、公转的周期 • 4 、公转速度 • 5 、绕转平面之间的关系---黄赤 交角 • 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 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近日点 地球 太阳 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轨道 2 、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3 、公转的周期 公转一周360º 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 ) 公转的速度行星绕恒星公转,向径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4、 公转速度 时间时间日地距离角速度线线速度 1月初(近日点) 1.471亿亿 km 61′/d30.3km/s 7月初(远远日点) 1.52亿亿km57′/d29.3km/s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5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23°26´ ,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 A A B B 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二 分 二 至 点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时时 间间 太阳直射 点 3月21日 赤 道 6月22日 北回归线 9月23日 赤 道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赤道赤道 南回归线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北回归线 23º26’N 0º 23º26’S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夏至 夏至 春分 秋分 冬至 春分 23·5ºN 0º 23·5ºS 春分: 3月21日 夏至: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12月22日 春分 夏至 3月21日——9月23日(夏半年) 9月23日——次年3月21日(冬半年) 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 ················· 往北移动 : 太阳直射北半球: ············ 南半球 : 6月22日——12月22日 12月22日——次年6月22日 1、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向南移的时段是: 2、在元月1日至元月10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 在北半球,但向南移 C 在南半球,但向北移 D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3、下列日期中,太阳直射点距离北回归线最近的是: A 4月2日 B 6月2日 C 5月2日 D 7月2日 6月22日——9月23日 C D 4、某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一年中只有一天 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 北回归线上 B 北极圈上 C 南回归线上 D 南极圈上 A 活动 • 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活动练习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23º26´N 0º 23º26´S 春分 夏 至 秋分 冬 至 春分 南回归线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北回归线 二分二至日地球空间位置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3月21日 近日点1月初 远日点7月初 夏至6月22日 秋分9月23 日 冬至12月22日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更替与五带的划分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为太阳高度 地面 太阳光线 太阳高度角 南 北 东 西 日出 日落 上午 中午 下午 H 正午太阳高度H H1 H3 H3 H2 H2 结论:H1H2H3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离直射点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0° 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 春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90° 45° 0° 二分日 0° 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90° 45° 0° ● 随纬度变化规律 ►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6月22日 达一年中最大 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小 直射当地时达一年中最大 6月22日 达一年中最小 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大 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 直射达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夏至日(6月22日) 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小值。

      冬至日(12月22日)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记忆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夏至日:北北大,南小 2、冬至日:南南大,北小 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靠近时变大,远离时变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全年最 值 南半球各纬度达到全年最 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全年最 值 夏至日 冬至日 北半球各纬度达到全年最 值 大 小 大 小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夏至日冬至日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不同地点在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23º26´ 0º 30º 60º 90º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北极 赤道 66034′ 43008´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 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A)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 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 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C )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 = 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 重庆市区(29°30 ´ N) 29°30 ´ - 23°26´ 29°30 ´ + 23°26´ 冬至 夏至 0° 求重庆( 29°30 ´ N)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 度 夏至日:H=90° -( 29°30 ´ - 23°26´)= 83°56´ 冬至日: H=90° -( 29°30 ´ + 23°26´)= 37°04´ 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 N, 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S, 1).确定地方时 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也就是说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以根据地方时 的计算方法推算出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的地方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确定地理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 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求出当 地的地理纬度 练习8:在夏至日这天,某地测得当天太阳高度最大为82°而 此时北京时间为11:00点,那么此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31026N、1350E15026N、1350E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 3)、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 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 于北方,房屋朝北。

      下图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均降水量的年变化,该地纬度 可能为( ) A、90°N-23°26′N B、90°S-23°26′S C、22°N或22°S D、40°30′N或40°30′S 一年(3个月内)有两次 阳光直射,该地位于 南北回归线之间 这个时段内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为 88.5度,直射点在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 度,纬度差多少度 23.5 23.5 C 22° 45° a b ab 45° 读图:若此时树影为一年中最长: ①图中河流流向为: ②该地所在纬度为: 沿ab线河流剖面图 自西向东 21034′N 地面 4).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 太阳高度角越大 物体的影子越短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 太阳高度角越小 物体的影子越长 直射点 无影子 影子较长影子更长 太阳高度 角较小 太阳高度 角是900 太阳高度 角更小 5).太阳的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的关系 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南 北 东 西 西北 东北 东南 日出 日落 上午 中午 下午 中午影子 下午影子 楼房 日影朝向和长短的变化 1、太阳周日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问题: 北半球大 多数地方 冬半年 夏半年 东北升西北落 东南升西南落 春秋分 南半球大 多数地方 夏半年 冬半年 东南升西南落 春秋分东升西落 东北升西北落 东升西落 读某地某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一年中最大正午 太阳高度为73026′),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美国附近 B.日本附近 C.英国附近 D.澳大利亚附近 2.该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是 、 。

      3.关于该地、该日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昼长15小时 B.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C.无太阳直射现象 D.与北京气候类型相同 解析:当地夏至日中午太 阳位于“北”方,可知当地 在南半球该地中午12点时 ,北京时间是11点,比北京 早1小时再求出当地经纬 度(1350E,400S),澳大利 亚南部沿海是地中海气候 D 4:30 19:30 2、地球各纬度日影朝向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回归线之间: 东南升西南落 影子永远朝北,地 方时为12点时,影 子朝正北 东北升西北落 影子永远朝南,地 方时为12点时,影 子朝正南 影子有时朝南有时朝北 3、北极点上太阳总在其正南方向,且物影总是指向正南 方向;南极点相反 物影 SS N 经线经线 竹竿 物影 NN S 经线经线 竹竿 如在北极出现极昼 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 太阳终日不落,而且高 度基本不变 06 12 18 24 H 高度 小时 极点的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 某校(100ºE)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见影的方 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左下图所示, • 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 竿影长OP′。

      右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 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读图回答:(6分 ) (1)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是 _时 • (2)右图中反映9月23日影长的点是 ,反映6月22日影长的点是 • (3)在日期③时,该小组所在学校的正午 太阳高度是 • (4)该学校大致位于 2分) • A.21.5ºN B.21.5ºS • C.45ºN D.45ºS 13时20分 2 1 45º A 6)、楼间距问题 L=hcotH 南 北 南楼 6)、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基本原理:前一幢楼在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不挡住后一幢楼的阳光 北南 h H L 例:已知我国北方某地区纬度为α,南楼高度为h, 如图 现欲在其北边建等高的北楼,求解:为保证北 楼最低层全年都有光照,则两楼间距最小是多少? 解题关键: 该地冬至日影子最 ,关键是要计算出当地 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该日影长故 当图中H取当地的最 (大/小)值时,影最 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