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青海省海北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docx
5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卑劣(liè) 丰硕(shuò) 携手(xié) 出类拔萃(cuì)B.湛蓝(zhàn) 领域(yù) 诬蔑(miè) 自甘堕落(duò)C.头衔(xián) 蛮横(hèng) 狡辩(jiǎo) 彷徨失措(fáng)D.萦绕(yíng) 赋予(fù) 烦琐(suǒ) 一劳永逸(yì)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申 枯躁 相辅相成 误人歧途B.严竣 束缚 融为一体 无可指摘C.趋势 总裁 自园其说 豁然开朗D.烦琐 诬蔑 义愤填膺 袖手旁观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
B.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C.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已经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D.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B.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C.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D.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________地搏击着,____________地搏击着它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________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________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________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________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桃花源记》)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B.其一/犬坐/于前C.若夫/淫雨霏霏D.可以/一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处处志之 之:代词,代这个地方B.寻病终 寻:寻找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详细,详尽D.乃不知有汉 乃:于是,就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其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五柳先生传》等。
B.选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偶遇桃花林——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顺序来写的C.文章第1段中的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D.文章第4、5段写渔人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又“诣太守”,刘子骥也欣然规往,而结果却迷路,或病终,未能找到桃花源是要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说明桃花源真实存在,只是它很神秘,难以找到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5.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为何写它?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模糊数学①1965年,世界上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模糊数学数学的特点是精确,如今却与“模糊”攀上了亲,似乎不可思议确实,模糊数学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世界各国的研究者与日俱增,正如1975年纪念模糊数学诞生十周年的论文集所指出的:“未来的十年,将是模糊数学大发展的十年②模糊数学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类应用数学工具,对世界的认识从模糊到精确,是一个飞跃。
今天,精确的数学计算在许多场合必不可少然而,当我们要求电子计算机具备人脑功能的时候,精确这个长处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而成了短处例如,我们在判别走过来的人是谁时,总是将来人的高矮、胖瘦、走路姿态等与大脑中储存的样本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一般说来,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使一位旧友多年不见,面貌有变化,仍能依稀相认然而要是让电子计算机来做这件事,那就复杂了得测量来人的身高、体重、手臂摆动的角度以及鞋底对地面的正压力、摩擦力、速度、加速度等等数据,而且非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几十位才肯罢休如果某熟人近来消瘦了点,计算机就“翻脸不认人”了显然,这样的“精确”,反而使人糊涂由此可见,要使计算机能模拟人脑功能,一定程度的模糊,倒是需要的③模糊数学以客观世界的模糊性为研究对象,它的基础是模糊集合论集合原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在19世纪末提出的概念例如,太阳系是所有行星的集合,车厢是所有乘客的集合,一张报纸是全部字组成的集合等等经典集合论对事物只作明确的划分然而事实上,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某集合,并非只有“是”或“非”两种回答,常有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对“老年人”和“高个子”这类集合的界限就很难作明确的划分50岁的人,可以算老年,也可不算老年。
这就是说,在现实世界中,集合的边缘往往是模糊的在人们的思维或语言中,这样模糊的概念比比皆是如胖、高、重、浓、响、明亮、暖和、粉红、漂亮等,都没有绝对的标准经典数学就无法进行描述,而模糊数学却能对这些模糊的集合,进行定量的分析因此,模糊集合要比经典集合更加符合现实世界的实际状况,更带有普遍性可以这样说,数学从模糊到精确,又发展到模糊,是螺旋式的上升,标志着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④模糊数学在精确的经典数学与充满了模糊性的现实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可以预料,模糊数学必将成为电子计算机、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的有力工具目前,模糊数学在理论上正在不断完善,而它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尤其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控制、图像识别、综合评判、聚类分析、自动机理论、生物系统等方面,已引起了科技界和有关部门的普遍重视1.举例说明这篇说明文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2.选文在说明模糊数学时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顺序和________的结构方式3.划分第③段的层次,并概括出层意4.概括说明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模糊数学的5.“可以预料,模糊数学必将成为电子计算机、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的有力工具。
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请任选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六、语言表达(共10分)口语交际根据情境,完成语言表达到一些发达国家旅游,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只要有行人通过,来往的车辆就会自动停下,司机有礼貌地示意行人先行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司机与行人互不相让、言语粗俗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针对这些现象,宣传部门组织了“我的中国梦——礼让出行”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路口执勤等方式倡导文明出行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志愿者,有记者就活动意义对你进行采访,你会说些什么?(不少于100字)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
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请以“答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