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于青岛四方股份案例分析.doc
24页目录0前盲 0.1研究背景及意义0. 2文献综述0.3研究思路与结构 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含义及理论分析1.1内部控制评价 1.1.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目标 1. 1.2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1.1.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步骤1.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1.2.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涵义 1.2.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典型特点1. 2. 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作用 10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新方法一一控制自我评估(CSA )102.1控制自我评估(CSA)的产生背景 2.2控制自我评估(CSA)的涵义 3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案例应用3. 1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设计情况 3.2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情况3. 3定额评价模型 3.4青岛四方股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4对于完善青岛四方股份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方法 ……4. 1明晰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法律责任 4. 2健全青岛四方股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4. 3使企业管理层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影响力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1111121215171717171819202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于青岛四方股份案例分析0前言0. 1研究背景及意义内部控制的最早标志可以从早期的苏美尔文化的记载中找到踪迹o 20世纪 80年代以后,西方会计审计界研究的重点逐步从一•般含义向具体内容深化。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55号》,该公告把内部 控制结构所包含的要素归纳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2001年,美 国发生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 案》(以下简称S0X法案),SOX法案要求企业管理层简历和维护适当内部控制 结构和财务报告程序的责任报告,管理层就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和财务报告程序 的有效性在财务年度终了出具的评价,此法案自实施以来提高了上市公司披露 内部控制的质量我国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我国 上市公司必须每年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出具合理的自 我评价报告本文以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探究内部控制自 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现状和缺陷,采取内部分层打分测评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并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提出了 合理化改进措施本文的研究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法规下进行分析,具有 较好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研究,能及时•发 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有利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因此,企业可以借鉴 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价值,并在发现缺陷的同事做出合理的改正措施本文创新之处:(1) 评价指标上的创新。
本文在分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延伸了各项 评价指标,增加了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层人员制衡情况、内部审计机构工作情 况、企业人员价值观的培训、管理层的风险决策能力、授权审批制度健金情况、 企业员工意见能否充分反映、监督方法的有效性、所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是 否制定缺陷认定标准等具体评价指标,使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更具 有可操作性,更便于评价2) 评价方法上的创新本文运用分层打分法从内部员工分析,按不同层级 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分别评价,最后加权平均计算内部评价得分,使评 价方法更加准确、真实,操作方法更加科学本文不足之处:(1) 本文选取的青岛四方股份内部员工,参与打分人员较少,可能会影响本 文的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在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分析的肘候,数字信 息少,文字信息多,所披露的缺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一定方面会影响结果的 准确性2) 分层打分卡要求打分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做判断,对被评价对象做出 综合评论,因此同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评价者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要求和基 础知识要求,可能会影响到评价结果0. 2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审计委员会首次对内部控制作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组织机构的设计企业内部采取的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
这些方 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 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Mcmullen, Dorothy和Raghunandan(1996)对有关企业进行分析口寸,仅有 32.4%的公司即739家在年报中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作者对1989年至 1993年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的实证研究表明,平均26. 5%的公司披露内部 控制报告;对于有财务缺陷问题的公司,仅有11.5%披露;对于规模较小的公 司而言,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性更为明显因此,财务报告有 问题的公司不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报告Bryan和Liuen(2005)对执行某条款的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和审计鉴证报告的 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内部控制有重大缺陷的公司的规模小于比同行公司规模,通常还会伴有审计师变更这种重大事项的发生Doyle(2006)选取2005年8月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司作为样本, 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财务状况正常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较少, 财务状况差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作者通过分析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 系,得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发生有很大责任。
1) 国内研究现状李明辉(2001)介绍了内部控制报告在美国的发展历史,并分析了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总结了内部控制报告应包括管理层人员声明、内部控制的 局限性和有效性评价作者认为应鼓励企业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根据实际 情况规范企业操作程序并要求金融企业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聘请外部审 计机构对内部控制报告发表意见o蔡吉甫(2005)对2003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影响上市公 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研究发现经营效果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公司更 自觉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但总体来看,自愿披露积极性不高,形式问题严重谢盛纹(2005)认为,C0S0框架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其更多代表的是会计、审计方面的内容,这必然导致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过多 此外,作者对管理层所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的实用性提出质疑杨有红(2009)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研 究表明,自我评估报告可以改善内控制量,促进目标快速实现分析内部控制 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数量少、比例低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有效性的标准、提内控 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1) 文献评论从以上国内外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现状来看,由于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 比国内研究较为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完善,在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方面相 关内容的研究也较丰富。
而我国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但在 内部控制评价理论、法规建设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总体而言,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 价提供了指导,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全面、较成熟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因此,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状况构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公司内部控制 自我评价体系,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有效性0. 3研究思路与结构(-)研究思路本文通过国内外学者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方面的解读,以案例分析的 方式,结合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剖析了公司内部控制 自我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分层打分法的实际应用验证其科学性, 并找出相关解决方法二)研究结构第一部分:前言本部分阐述了文章的背景,说明选题的H的和意义;评述 国内外现状,并结合相关概念来展开研究思路、内容和结构第二部分:内部控制的涵义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内容、步骤进行了阐 述另外,分析了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第三部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新方法CSA的提出,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 行对比分析第四部分:以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案例分析,通 过定额评价模型的应用,发现内部控制的缺和不足之处。
第五部分:从实际出发,为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 所发现的缺陷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第六部分:结论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并表明本文 研究的不足之处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含义及理论分析1.1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完善了企业的内 部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协助企业发现企业内控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找到改正的 方法,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信息的披露质量,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1.1.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目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最终目标是评价企业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和经营能力, 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保证内部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保证企业资 产的安全、完整,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及 时发现评价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保证企业的信息流快速的在各管理层次间、各 经营业务环节间流动,从而使企业高效率的经营和运作C1.1.2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包括五大要素:内部环境要素、风险测评要素、控制活 动要素、信息的传递要素、内部监控要素结合这五大要素可以全面的评价内 部控制设计内容和运行状况、(1) 内部环境要素内部环境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影响和约束企业内部 控制系统的建立和执行的综合表述C内部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公司组成结 构设立、管理人员分配、人力资源等。
2) 风险评估要素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通常 是指对事先内部控制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具有普遍性、客观 性和多样性3) 控制活动要素控制是一•个过程,控制活动是一•个系统,其构成要素至 少包括控制方法、控制措施、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企业可 以通过手工控制和预防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曹建新,詹长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 02:88-92.(4) 信息的传递要素信息的传递是指及时•、详细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 关的所有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各层级之间进行有效传递、 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5) 内部监控要素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金性、合理性 和有效性惊醒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检查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 可以提高监督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1.1.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步骤自我评价步骤是指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从头到尾所经过的各个明显步骤,主 要包括:选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主体、制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计划、内部控制 制度测评、出具评价报告等环节 ”(1)选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主体选择内部控制主体是内部控制评价的首要步骤,也是决定后续自我评价工 作的关键因素。
确定好主体才能使得整场的内部控制审查及评价职能得到充分 发挥提局内部控制效率2)制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计划选定内部控制主体后,应成立内部控制评价专门工作小组制定内部控制计 划,了解内部控制主要工作,保障所指定计划的顺利实施,确定检查风险和实 质性测试3) 内部控制制度测评内部控制制度测评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制 度系统的的理解、测评等取得内部控制制度效果所需要的相关信息4) 出具评价报告内部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