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洛神赋》寓意研究【文献综述】.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cc****pp
  • 文档编号:210106304
  • 上传时间:2021-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培言文学《洛神赋》寓意研究曹植的《洛神赋》是i部争议颇多的作品,古今学者儿经探索,众说纷纭,三十年代的沈达 才先牛•作《曹植与〈洛神赋〉传说》,其口序有云:“《洛神赋》最先留在我脑海里的,只有些绚丽, 哀艳这种卬彖,并没有超心到它里而有什么问题,后来读到李善《文选注》中所引的传记,才知 道曹植这篇文章是为他的爱人甄后写的稍后,有得读于光华的《文选集评》、丁晏的《畀集诠评》, 于是先前所认为为甄后写的《洛神赋》又换了面口,它竟是为思君恋主而写的了……问题既为此 复杂,何去何从,我们只好白己打算便了⑷这段话很能代衣读者面对该赋的迷惘Z情稍作整 理,《洛神赋》的寓意理解人概有如下儿种言论:一、感甄说它依据的是李善《文选•洛神赋》题下一•段207字的《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 遂,太祖回打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帯 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己为郭后谗死……植还,度輟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 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询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 荐枕席欢情交结,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耳。

      言诰,遂 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Z,改为《洛 神赋》⑵在“六臣”木《文选》中“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 之浪浪”下乂有孕善注:“盛年谓少壮Z时,不能得当君王Z意,此言微感甄后Z情唐人赞成 感甄说,并非李善一家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有句曰:“班女恩移赵,思王赋感甄此以汉 成帝恩移赵飞燕而班婕妤失宠与甄后为文帝之后而心系曹植作对句,并李商隐《东阿王》一诗亦 有F1: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同样的典故,在李诗中反复出现,如李商隐在《无 题四首》其二有云:“贾氏窥帘韩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李氏又在《代魏宫私赠》、《代元城吴 令暗为答》、《可奴》等多首诗作中歌咏其事可见在李氏当小,《洛神赋》无疑就是《感甄赋》 晚唐裴蚀在《传奇》中记叙萧旷在落水遇甄后的故事,也认为《洛神赋》是为甄后而作近代郭 沫若在《论曹植》中对李善的“感甄” Z说也振振有词,把曹植从“求甄逸女”推向“爱慕比口 己大十二岁嫂子的情结中,认为这是情理中事⑶陈祖美的《〈洛神赋〉主旨寻译》⑷也倾向于“感 甄”之说二、 寄心君王说授早提出“寄心君王”说的是清代的何焯和丁晏。

      丁晏在《曹集诠评》中说:“拟宋玉之辞为 《洛神赋》,托Z宓妃神女,寄心君王,犹屈子Z志也而俗说乃诬为感甄,岂不谬哉!”⑸清人何 悼论《洛神赋》说:“植既不得于君,因济洛川作为此赋,托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一屈子Z志也 自好事者造为感甄无稽之说,萧统遂类分入于情赋,于植儿为名教罪人⑷黄侃先牛赞许“何 焯解此文独得Z”⑵清代潘德舆维护此说最为坚决,说:“《洛神》一赋,并纯是爱君恋阙词,其 赋以朝京师,还济洛川入手,以潜处于太阴,寄心君王收场,情词亦至易见矣盖魏文 性残刻而薄宗支,子键曹逸谤多哀惧,放形于诗者非一,而此亦其类也⑻朱乾也说:“《洛神》 -赋,乃其悲君臣之道否,哀骨肉之分离,托为人神永绝Z辞,潜处太阴,寄心君王,贞女之死 靡他,忠臣有死无二之志,小说家附会感甄,李善不知而误采之⑼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 学作品选》中,也颇为赞成这种说法三、 追求理想失望说此说以逮钦立先生为代表,认为曹植“托好色Z不成喻好修Z不成而敷陈悲观主义”,[叩遂引 《离骚》中的一段字來比附,这一段是:“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Z所在……保厥美以骄傲兮, FI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论者据此说:“离骚”以好色喻好修,设一冥 游幻境排演女色之追逐不能谐。

      《三国志》记载,曹丕即位后,马上诛杀了曹植的心腹丁仪兄弟, 并强令曹植等诸侯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黄初二年,乂以“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的菲名被贬 为安乡侯张亚新认为:“洛神应是作者政治理想、人生抱负的寄托或化身,是作者建永壯之业, 流金石Z功’的理想境界的形象化"门张文勋以为:“作者写的是爱情主题,歌颂了一位理想中 的美丽的女性形象,大胆抒发了作者对这位想象中的妇女的爱慕之情,”最后总结为“洛神是理想 的彖征,这理想,町以是美的理想、爱的理想,也对能是事业的理想,生活的理想对惜这些理 想都和洛神一样,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她给人留下的只是惋惜怅惘,冥思遐想问徐公持也认为:“洛神是理想的化身刘人为说:“我以为她(洛神)所象征的,恰恰是曹植政治理想[⑷四、 记梦说陈祖美先牛:撰文捉出新的看法,认为钦洛神赋》其实是作者通过现实感受描写一对■男女苦恋 的故事,隐寓作者身不由己、好梦未圆的惆怅和愤怒[⑷黄金明先生说:“从宋玉《神女赋》与 曹植《洛神赋》的比照中可以看出,酉植把襄王与神女的恋情叙写转换为余与洛妃的恋情凄 诉,楚王被余所替代,帝干-梦见神女的客观叙写模式,转为个体心灵的主观抒写方式,帝王 梦事潜藏的圣婚仪式背景便通向了个体潜意识世界中那份一直被抑制的继嗣立业的理想。

      《洛神 赋》也可理解为曹植内心一谊被抑制的帝王之梦的一•次无意识表现 3林世芳认为:“陈先牛(陈 祖美)被《洛神赋》表层现彖所迷惑,没有去挖掘曹植梦境深刻的寓意根据刑洛伊德梦的学说,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即主管判断,推理等高层次思考活动的部分休息,而较原始的脑技能 却仍在继续活动,因而产生梦境3五、 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说萧统《文选》将《洛神赋》归入赋中的情类,置于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登徙子好色 赋》之后《辞海》编者斥“感甄说”为无稽之谈,有失偏颇,并认为“秦汉时,民间广为流传牛 郎织女、董永七仙女的人神结合神话传说,不存在人神之道殊兮’礼制藩篱人神之道殊兮 究其实质乃是被改装了的不可逾越的封建人伦道徳六、 心灵解脱说从仰以殊观,生命之光的升起,到神霄而蔽光,心灵之光的熄灭,作者对余与 洛妃依恋Z悄的叙述描绘,展现的是一段心灵的旅程,这心灵的梦语牵系着作者有意识、无意识 的整个牛命萧粹可注太白诗云:《高唐》、《神女》二赋乃宋玉寓言,《洛神》则子键拟之而作 唯太白知其托词而讥其不雅,可谓识见高远者也‘由此判定宋玉《神女赋》通过帝王梦遇高唐女 的记述,展现了帝王的潜意识世界——对曾有的圣婚仪式的向往及失望,曹植的感发当与此相关。

      ⑷黄金明先工如是说李焕友先牛认为道家思想在曹植的一生中有着重要的体现,他在《曹植和 他的〈洛神赋〉》中说:“道家思想对而期的曹植的彫响主耍体现在任性口然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真淳 的人生趋向上,后期的曹植因为生活境遇的原因,生存成为第一要义,因而此时道家全性葆真的 思想占了上风理想为现实的反差使他常陷丁•深重的愁苦Z中,而超脱困境的途径就是用道家无 为的思想求得心灵的超脱[闾注释:[1] 沈达材.曹植与《洛神赋》传说[M].海:上海华通书局.1933. 141[2] 李善《文选•洛神赋》题下的《记》•[3] 郭沫若.论曹植[J].郭沫若学刊,2006(3). 123[4] 陈祖美.洛神赋主旨寻译——为“感甄“说辩兼驳“寄心君王说”,陈祖美北方论从,1983(6).9 —11[5] 丁晏.曹集诠评[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11[6] 何焯.义门读书记[M].第3版,卷45,上海:中华书局,1987. 883[7] 黄侃.文选平点[M].上海:中华书局,2006. 10[8] 潘德舆.养-•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丛书名《续修四库全书》[9] 朱乾•乐府正义[M]卷十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5[10] 逮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洛神赋》与《闲情赋》[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450[11] 张亚新•略论洛神形象的象征俞义[J]•中州学刊,1983 (6) .4[12] 张文勋.苦闷的象征——洛神赋新议[J].社会科学战线.1985 (1) .8[13] 刘大为.洛神赋主旨新论[J]•新疆社会科学,1997 (2) . 12[14] 陈祖美.文史知识[JJ. 1985(8).23[15] 黄金明•论曹植《洛神赋》的寓意[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3).56[16] 林世芳.用佛洛伊徳学说重新诠释《洛神赋》[J].福建师人福清分校学报,1999( 1).45[17] 黄金明.论曹植《洛神赋》的寓意[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3).63[18] 李焕友•曹植和他的《洛神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2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