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
9页2021 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8 分)分值整体保持不变,题型稳中有变1.字音、字形题从形式上一改往年判断正误的选择,变为语段填空的选择,增强了情境感考查内容依然为常见易错的字音或字形,没有脱离生活实践的生僻内容,体现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这样的试题引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生字教学为语文之基础,应该渗透在每一节语 文课堂,重生字词在生活中的运用2.古诗文默写,内容上古文默写占 2 分,古诗默写占 6 分,所选语句依然为经典名句形式上分为三个不同主题下的默写,命题人借助几个“主题词”把相关诗文整合在一起,既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运用,也给学生一个活用语言的范例,一举两得同时也提醒我们古诗文默写有向全部情境化变化的趋势我们要重视诗文的理解教学,尤其是古诗,不能单纯的要求背诵,更在懂诗意,解诗情3.名著阅读分值及题型都保持不变考查内容分别为《西游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古典名著,一部外国名著《西游记》考查典型情节的阅读,《钢铁》则侧重于整本书阅读,均要求从两个方面谈对人物的认识,体现出对人物立体的分析及全面的评价。
对于名著阅读,典型情节及人物的典型事迹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在名著阅读中设计阅读任务,以恰切的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的实效性和质量4.句子排序,内容为“阅读的意义”,命题人也着意选择文质兼美的材料来命制试题,体现了试卷也是立德树人重要阵地的理念5.综合性学习部分充分体现出语文运用能力考查具体化、情境化的特点大的情境为“博物馆研学”,又分别提出“给时空舱命名”“解析路线图”“组合对联”三个具体任务要求,从多立面设题,关注学生活动成果的多样化每个任务的难度没有很大,但第(1)题的题干信息比较丰富,“参考示例”“任选一个”“四字舱名”“内容和表达效果”“简述理由”等关键词,特别考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如何,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何,再一次提醒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有意识进行培养第(2)题要求考生结合平面图给他人指明路线此题给考生提供了一个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机会,很好地落实了课标中“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的评价要求,更体现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背会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命题理念第(3)题要求考生运用给出的词语组合对联,这里不仅考查到对联的对仗性,上 下联的平仄也是必备的常识。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28 分)阅读(一)《舵链》:文章通过讲述我们一行在去石砬岛年终检查的途中突遇舵链断掉的险情,矮个子兵在风浪中冒着生命危险抢修舵链自己被冻伤的故事,讴歌了当代军人不畏艰险、勇敢坚强的英雄形 象6.补充完整情节,属于常规的文本情节梳理及内容概括,侧重于考查“写了什么”这是一个必考点,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每一篇记叙类文本阅读教学中都要注意训练学生梳理和概括文本,从而真正 形成一种能力7.人物形象分析,也是常规的考查点只是本文中的马参谋不是主人公,而是一个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文章主题的次要人物,这 是与以往考查不同的地方,但是考查的能力点都是一样的8.如何表现矮个子兵去修舵链途中行进的艰难的侧重于考查局部内容的写作手法分析,即“如何写的”本题的问法近年多次出现在中考试卷中,从《父亲的笛声》中“如何描写笛声的?”到《我的太爷老师》中“如何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再到本卷中“如何 表现行进的艰难的?”均属于此9.“人旗”的意蕴,侧重于考查“为什么写”一般情况下,阅读(一)的最后一个题都会落脚在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探究上,本题看似问“人旗”的意蕴,实际还是考查它深层所彰显的人物精神及对这 种精神的赞扬,即本文的中心。
总之,本次阅读(一)都是常规的考点及问法,侧重于阅读的四个基本层面“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写这些”,重阅读,重文本的分析与理解可见,在日常备考中,训练在精不在多,泛做十题,不如精练一题节奏要慢下来,深入文本中去,带领学生从四个层面精析文本,不以讲题为目的,要以读懂文本为目 的阅读(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科普类文本10.文本理解与分析,选择题的形式其中包含的考查点较丰富, 有说明内容、语言特点、说明方法等11.文本写作思路的梳理考查说明文文本思路的梳理及概括能力,依然要求学生有扎实的阅读基本功真正体会到,让阅读成为一 种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12.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说明内容各有侧重,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是一个文本间的比较阅读,不同文本可以比较的方面比较多,如语言特色的异同,写作特色的异同,或者内容安排的异同等,虽然角度不同,但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所以还是在考查为什么写这些或为 什么这样写无论是怎样类型的文本阅读,都要从四个层面去分析文本,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类型的文本有不同类型的内容和不同的写作特色,但阅 读的方法及关注点都是相通的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14 分)(一)《出师表》节选(6、7 段)13.重点实词考查仍为选择题形式,但是每个选项均包含《出师表》文内、教材其它文言文篇目、现代成语三部分,较之以往只包含前两部分有明显不同。
这种变化应该还会延续,因为其能纠正文言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能引导教师及学生关注文言字词与现代汉语的联 系,理解现代汉语的厚重的历史渊源14.文言语句翻译与往年没有明显区别15.课内文意理解诸葛亮追述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的问法与《出师表》课后探究三: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几乎完全一致,旨在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部编版教材的重视,和对教材课后探究题的重视该讲的内容教师一定要讲,学生一定要会,但也不做过多所谓的补充,不额外加重学生的负担16.课外文言文阅读《宋史 苏轼传》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结合内容分析没有任何答题套路,单纯考查考生独立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而不能只关注课内文章的读背, 课外文言文直接跳过二)诗词阅读《渔家傲 秋思》17.解释为什么“衡阳雁去无留意”要用“雁”而不能用“燕”,且放在了一个情境中——默写时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此题给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赋予了更多的实际意义,要求考生对所学内容不能只“知其然”,更得“知其所以然”当然也告诉我们教师,不能只教给学生“是什么”,还要教给学生“为什么”。
18.如何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的在古诗词阅读中又一次出现了“如何写的”这一考查点,与本卷中的 8 题和 11 题的考查方向一致考试就是指挥棒,多次出现必是意在引起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第四部分:作文(50 分)19.本次作文应该能称之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了,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进行写作,符合了当前许多省市中考作文都体现出的构建真实的写作语境的趋势,力求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有明确的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同时也有意识增加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没有给 出过多的限制,让考生有话可写纵观 2021 年中考语文试卷,真正体现了“以课程标准为命题唯一依据”,由原来的“考什么教什么”真正变为“学什么考什么”那么教材就成为我们的“纲”和“本”,我们要用“好”统编版教材中的课文,教师应通过课文范例,带领学生领悟语文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提升精神境界;我们要用“足”统编版教材中的活动探究与综合性学习板块,将其精心设计成学生可具体操作的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要用“实”统编版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教师要真正指导学生阅读,注重阅读的效果;我们还要用“全”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包括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诵读、“补白” 等,不能将某个点“跳”过去,而不进行训练。
2021 年 6 月 30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