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3.先秦历史散文.pptx

44页
  • 卖家[上传人]:窝***
  • 文档编号:201290374
  • 上传时间:2021-10-09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1.84M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一、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中国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代殷而立的周人有明确的历史鉴戒意识,建立起十分完备的史官制度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周礼春官古代散文伴随史官记事而出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汉书艺文志,历史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甲骨卜辞1899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占卜内容:征战、祭祀、农业、田猎、风雨、疾病等占卜目的:趋利避祸,乞求年丰人安历史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前辞(某时、某地、某人占卜)命辞(贞问占卜何事)占辞(观察卜兆后的判断)验辞(追记事件以验证卜事灵验与否)时、地、人、事齐全,略具叙事要素,为记事散文之雏形历史散文的萌芽:铜器铭文,刻于青铜器之铭文,亦称钟鼎文或金文较著名的有:毛公鼎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457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内壁铭文,虢季子白盘,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季子白在抵御猃狁的战斗中战功显赫,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惟十有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做宝盘,丕显子白壮武于戎功,经维四方搏伐猃狁,于洛之阳,斩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献聝于王王孔嘉子白义王格周庙宣榭,爰飨王曰:“白父孔显有光王锡乘马,是用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戉(钺),用政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先秦历史散文,二、尚书与春秋,尚书,原称书,西汉时因其是上古之书而始称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28篇虞书夏书应为后人据传说追记,其成文应当在春秋之前,殷周之际商书周书则保存了部分商、周史官的记录文体与内容:典、谟、训、诰、誓、命尚书的存篇与流传,汉初,秦博士伏生所传尚书,汉隶书写,称今文尚书,28篇西汉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故居壁发现,先秦六国时文字书写,称之为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东晋时,梅赜献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较今文尚书多25篇,后证实有伪作,称伪古文尚书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尚书的文体与内容,典:政典如虞书尧典(帝尧施政期间的政典)谟:臣下为君主就国家大事进行谋划称之曰谟。

      虞书皋陶谟(大禹与皋陶、舜与大禹之间关于以德治国的对话)诰:上告下为诰如周书康诰(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旧地民众的命令)誓:军旅誓师之词商书汤誓 (商汤誓师数夏桀之罪)周书牧誓(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誓词) 训:训诫商书盘庚 (盘庚迁都于殷,世族百姓反对,他为说服众人而发表的言辞)命:命令周书顾命(周成王临终遗命,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 ),尚书的风格与价值,文体特点:记言为主,叙事较少记言如商书盘庚 语言形象生动:“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记事如周书金滕故事曲折生动,有传奇色彩风格特点:古奥典雅,质木古朴价值: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保存了上古史料;呈现了殷周时期的政治思想与观念春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专指鲁国的编年史春秋春秋是编年体,以鲁国十二位国君在位年次为线索,逐年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历史记事方式: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记事特点:记事简略,语言简练,大纲式记录如: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态度。

      如称述诛杀:杀无罪曰杀,杀有曰诛,下杀上曰弑如称述去世:周王曰崩,鲁君及夫人曰薨,他君、大夫、士曰卒例:郑伯克段于鄢礼义之大宗(史记语),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的行为,贬斥邪说暴行简而有法先秦历史散文,三、左传,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汉哀帝时,刘歆为左传争立学官,认为春秋三传并立,都是解释春秋的作品春秋三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成书时间:战国初年,左传,记史起止时间:鲁隐公元年(前722)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思想倾向:儒家崇礼尚德,民本)发展了春秋笔法:“其文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刘知几史通】创立了记事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地位:先秦叙事散文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开中国史传文学之先河中国古代历史,一上来就是文学 ,已经写得极其完美木心,左传的内容与认识价值,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历史的记录,展示了春秋时代的特定时代气息:礼崩乐坏旧时代的结束与新时代的到来周王室的衰落,诸侯的争霸;列国内部的权位之争,新旧政治势力的较量与消长;天人观念的复杂与转变,大量卜筮占梦事件的记录,天命天道的神秘力量,但又从神转向人,从天命转向民本。

      作者在书中寓有褒贬,肯定礼、德、忠、信等儒家伦理左传的文学成就,1.精彩细密的叙事叙事成就1:叙事结构上,注重事件的过程与因果,综合运用各种叙事手法: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成就2:补充细节、增加戏剧性叙事成就3:精彩生动的战争描写2.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随事写人展现人物成长和性格的复杂性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行动、对话为主,绝少心理外貌描写3.委婉巧妙的辞令 礼的精神1.1.综合运用叙事手法,宣公十五年:(晋)魏颗败秦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1.2.补充细节,增加戏剧性,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1.2.补充细节,增加戏剧性,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间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竞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1.3.精彩生动的战争描写,齐鲁长勺之战、秦晋韩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成公二年齐晋鞌之战。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桴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2.个性鲜明的人物,2.1.随事写人展现人物成长和性格的复杂性如:晋文公的塑造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公子重耳之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文公败楚於城濮,称霸,3.委婉巧妙的辞令,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文典而言,语博而奥刘知几史通评价如“烛之武退秦师”“屈完对齐侯”,先秦历史散文,三、国语与战国策,国语,全书21卷,记录西周中期至战国初年的历史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思想倾向:儒家(尊礼、崇德、敬神、重民)成书时间:约战国初年内容:记言为主。

      多记朝聘、宴飨、讽谏、辩诘、应对之辞特点:朴素自然、婉而多讽影响:第一部国别史著作,对战国策史记中“世家”的撰写体例有所影响周语邵公谏弭谤: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晋语董叔将娶于范氏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h)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范氏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鲁语莒太子仆弑纪公,以其宝来奔宣公使仆人以书命季文子曰:“夫莒太子不惮以吾故杀其君,而以其宝来,其爱我甚矣。

      为我予之邑今日必授,无逆命矣里革遇之而更其书曰:夫莒太子杀其君而窃其宝来,不识穷固又求自迩,为我流之于夷今日必通,无逆命矣明日,有司复命,公诘之,仆人以里革对公执之,曰:“违君命者,女亦闻之乎?”对曰:“臣以死奋笔,奚啻闻之也!臣闻之曰:毁则者为贼,掩贼者为藏,窃宝者为宄(gu),用宄之财者为奸使君为藏奸者,不可不去也臣违君命者,亦不可不杀也公曰:“寡人实贪,非子之罪战国策,33卷十二国策: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西汉,刘向编定,定名思想倾向:纵横家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反映的思想,1.重士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谋臣与辩士的见识、智谋、辩才等例:冯谖客孟尝君 士的地位的上升贵士、用士2.崇实尚利重“谋略”,尚“时势”,尚“功名” 例:苏秦始将连横 名利思想入侵社会生活,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 谋略、外交、游说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苏秦苏秦以“连横”说秦未成,又以“合纵”游说赵王,终于一举成名,身佩六国相印,傲世天下苏秦朝“连横”暮“合纵”,并不据于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