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历史九年级期末下册提升精准押题卷(附答案).docx
13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九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有( )①手工工场的产生 ②市民阶级的产生 ③租地农场的产生 ④大学的产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 佳园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摘录了“查理曼帝的分裂”“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等关键词,你认为他正在学习( )A.亚非的文明古国B.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C.欧洲文明的起源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3、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两大历史事件具有相同的时代属性;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是“人的发现”,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的发现”;二者具备“相同的时代属性”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B.政治状况四分五裂C.商品经济相对发达D.人文环境相对宽松4、 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队是( )A.达·伽马船队B.麦哲伦船队C.哥伦布船队D.迪亚士船队5、 下面的知识结构图适合于说明( )A.文艺复兴的原因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C.明治维新的过程D.法国大革命的影响6、 “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现在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材料可以看出,奴隶贸易(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B.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C.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是英国资本积累的唯一途径7、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这段材料中提到的英国“抢了先机”是指( )A.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B.实行了三权分立,确立联邦制国家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D.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8、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地区既是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材料中“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B.巩固封建王朝C.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D.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确立资本主义制度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C.确立君主立宪制D.推翻斯图亚特王朝10、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A.马斯顿战役B.纳西比战役C.温泉关战役D.萨拉托加大捷11、 西方学者在评论拿破仑的统治时指出:“它牢牢树立了法律之下的平等原则,给法国带来了法律和司法上的统一;它还保证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赋予了个人签订合同和拥有财产的权利;”能为这一评论提供依据的是( )A.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大革命以来的社会动荡B.《民法典》确立新的社会关系和财产规范C.对外战争传播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精神D.帝国的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2、 下列数轴呈现了17~18世纪的若干重大事件;它们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A.推翻本国封建统治B.取得民族解放胜利C.确立资本主义制度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3、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是指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C.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D.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14、 “它是一种新的思想意识,直接向资产阶级挑战,它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9世纪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材料中“它”的主要开创者有( )A.麦哲伦B.达·芬奇C.马克思D.亚里士多德15、 下侧是某班同学组织活动课的“活动内容”;这说明其活动主题应是活动内容通过考察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了解歌曲的流传与评价,感受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初步感受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生活的意义;A.《马赛曲》的流传与影响B.唱响《国际歌》C.苏联国歌的诞生D.时代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二、综合题16、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图一:1503年的绘画,形象地表达了中世纪的欧洲人在遭遇黑死病侵时所感的恐慌;在这里,死亡带走了整车的受害者,而其他人就在街边死去;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一场称“黑死病”的瘟疫,整个欧洲大有2500万人亡;在这次大症疫中,受究为重的城市是薄伽丘的故乡佛罗伦萨,病亡率约80%,薄伽丘逃此劫;曼彻斯特犬主教成威廉姆斯埃丁顿说黑死病”是“神明对人类众多罪恶的惩罚“然而,这位大主教不久也染病身亡;图二:薄伽丘在小说《十日谈》中写道:“善男信女不止一次地组织宗教游行或其他活动,虔诚地祈求天主,但一切努力解徒劳无功;总之……瘟疫严重的后果……显露出来”黑死病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连上帝都不能能靠了,只能依靠人自己了;于是,反对“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1〕从以上图片及说文字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信息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图二内容和所学知识请再列举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3〕从获取的信息推断,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17、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以改变政治体制为目的的革命或改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摘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材料三:“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美国建立之初,华盛顿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通过1787年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新体制:要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困难之一就在于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四 部分西方大国崛起表国家崛起原因英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专注发展经济和拓展海外势力;确立新的政治体制,成为第一个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工业革命释放和提高生产力水平,18、19世纪英国成为最强盛的军事、经济强国和第一个全球意义的海洋帝国美国远离欧亚大陆的位置优势;先求独立,后维护统一;制度创新和对宪政法治的信仰是美国强大的关键因素;抢占科技和管理的制高点,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美国维系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支点〔1〕材料一中“新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所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文件颁布的意义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确立的“新体制”指的是什么?美国“新体制”体现的原则是什么?〔4〕从材料中两个国家“新体制”的确立为例,提炼观点,并选一个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8、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冲破神学的束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同一时候,美国对新技术的态度则完全相反;美国在这时主要研究和引进的是应用技术……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了这一时机;——《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2〕材料二反映出不同时期煤炭、石油产量呈现的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请分析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迅猛发展的原因;对比英国和美国对新一轮“科技创新”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出现社会化和群体化,我们湖南也拥有了能够被列入世界科学史的诸多大事,请指出其中一项成果;〔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当今倍受全球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蝗灾、火灾及地震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如何理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