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沿革与现状分析.doc
6页国有公司利润分派的沿革与现状分析 摘要: 国企在筹划经济时代,国家统分统销,利润全额上缴,虽效率低下,但基本实现了全民共享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实行利改税后,国企上缴利润变成了所得税形式征收,那个时期国企所得税远高于其她经济组织随着国企规定实行与其她公司同样的所得税收后,国企基本上就把全民股东甩在了一边国企与其她公司平等缴纳所得税,却忘掉了其经营应当给最大股东——国家,本质是人民回报经营成果这可以说是国企改革的一大漏洞对于国企利润问题的争论也始终不断,国内开始逐渐规定央企上缴部分红利,但有关国有公司利润分派与使用的改革还任重道远核心词:国企 利润分派 全民所有 垄断在刚刚结束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如温总理所言,双方获得了“可以说是丰硕的成果”,而这其中中国方面给出的最重要的承诺就是要提高国有公司红利上缴比例,增长上缴利润的中央国企和省级国企的数量,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国家预算体系,继续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这些承诺所波及的也正是中国经济改革目前的“深水区”和攻坚点。
中国国有公司红利上缴比例过低,阐明国有公司、特别是垄断国企的税后利润没有为全民所共享这与国有公司设立的初衷和目的完全相悖不仅如此,目前尚有相称多行业的国有公司,没有被纳入到红利上缴的范畴之内,许多中央公司也并未被纳入至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畴显然,目前是到了打破国有公司红利中的大部分,被纳入到低效率的“取之国企、用之国企”这个不公正循环的时候了一、国内国有公司利润分派的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国有公司实行“统収统支”的分派制度,即公司所有利润要一并上缴,公司所需资金也所有由财政统一安排,也就是所谓“吃大锅饭“这一有严重鼓励问题的制度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中被逐渐取缔 改革开放初期,国有公司改革开始扩大公司的自主经营权,并容许公司保存利润经营好的公司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留用利润,但由于公司留成比例弹性过大,导致国家与公司间利润分派的不稳定,公司利润留成不断增长,但政府财政收入却急剧减少在90年代初期国有公司财政状况不佳的状况下,国家难以从公司那里得到多少利润,94年全国工业公司所有利润仅占GDP的1.8%,这一比例在为3.3% 1993年颁发的《国务院有关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调节了国家和公司的分派政策和形式,这次改革对国企利润分派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应上缴的部分以税的形式上缴,并按统一的税率征收,剩余的部分所有归公司多有,即在一定期间内不收取国企的利润。
但这次分税制改革同步提出要“逐渐建立国有资产投资收益按股份红,按资分利或税后上缴的分派制度”从当时状况而言,暂停收取国企利润只是一种分税制改革的过渡性措施,但这一“过渡”就已近事实上,目前国有公司的分红即利润分派的问题,正式政府与国企间财务关系改革尚未真正完毕的一种后果二、国企利润分派的现状与争议 如上一部分所说,国内上世纪末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暂停收取国企利润,本意也是想促使国企改革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记录数据表白,得益于长期的优惠措施,国内国企的利润自1998年以来稳步提高其中,到中央公司利润总额达到3.26万亿元,而其上缴的比例仅为5%到10%,、分别为547.8亿元、873.6亿元而的数据则显示:全国国有公司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化工、电力、有色、交通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倍然而,近2万亿的利润,上缴国家红利只有440亿元 上述数据足以阐明国有公司,特别是垄断部门的央企在旅行“还利于民”这一本质职能上做的还远远不够,与广大人民的盼望和规定还相去甚远与国内国企相对比,国有公司的全民分红,即将国有公司分红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使国企红利惠及全民几乎已是“国际惯例”。
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国企利润均通过财政预算体系上缴国库;而在美国,不少州干脆直接对公有资产实行分红,例如阿拉斯加州政府运用该州的石油资源收入,从1982年起坚持给每个公民分红世界银行也觉得,国有公司的红利和私有化收入应上缴财政部,纳入正规的预算程序,并用于公共支出各国在国企的分红政策上虽然也有较大差别,但总体上而言,都倾向于更多的“还利于民”,特别是把由于垄断而产生的高额利润用于发展基本教育等公共支出上而国内在这方面的制度还是很不健全的,特别是在那些自然垄断的国企的利润使用的监管和约束上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机制使人们感觉这些垄断收益始终没有惠及全民,而是为少数人少数部门所独占 “根据前的有关规定,部分央企须上缴利润5%—10%的‘红利’上缴收益占国有公司利润比重过低,与其良好的赚钱状况和占有巨大公共资源的背景不适应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按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派利润30%到40%之间,国有资本向国家上缴赚钱普遍高于这个水平,英国赚钱较好的公司上缴赚钱相称于其税后利润的70%至80% 恢复“红利”征缴以来,国内央企中上缴比例最高的资源性行业及垄断行业,也仅仅上缴税后利润的10%。
目前,金融类国有公司并没有纳入收益上缴的范畴国内金融公司的竞争力已大幅提高,继续实行免缴政策不仅导致国有资本上缴规模偏小,并且在市场主体间形成了不平等竞争此外,随着国内新闻出版机构大量转制,将会形成一部分以文化传媒为主业的国有公司,也应将其纳入上缴范畴 除了上缴比例过低,国企红利“体内循环”的现实也颇受争议以国有资本红利为重要来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重要定位于调节国有资本在不同行业与公司之间的配备状况,并不注重公共福利数据显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53亿元,重要用在产业构造调节、技术创新、重组补贴等方面而、两年,国企红利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的支出只有10亿元与此相相应的是,人们还看到:国企员工享有的高额工资、奖金和福利,不断加剧收入分派差距;国企财大气粗的产能扩张、资本扩张,不断挤压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正是有感于这种国有资本收益逐渐变为部分人的专享利益,因而民间对于改革国有公司的利润分派制度,提高垄断公司的上缴红利的比例始终呼声很高自开始国内也开始重新收取国企的利润,但其5%到15%的比例仍然与众多专家学者的建议相去甚远亚洲开发银行也在《亚洲发展展望更新》一文中建议,中国应通过再分派将国有公司利润更多地用于社会开支。
据亚行记录,目前中国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方面的开支仅相称于GDP的6%,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高达28%综上所述,国内国有公司在利润分派上,在惠及全民上做的还远远不够重要表目前一方面,其利润过多的用于自身的发展和福利,使全民的收益过多沦为部门利益;另一方面,其所上缴的利润的使用上也存在缺陷,没有更多的用于与百姓生活息息有关的事上诚然,国企特别是央企的红利征收比例大幅度提高将受到多方面要素制约一是国企履行部分国家职能和某些特殊的社会职能,过高、过快上调比例会影响其正常发挥职能二是短期内大幅提高征收比例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与发展但无论如何国企收益最后惠及全民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从本质上也会更好的增进国企自身的发展三、浅谈国企利润分派制度的将来发展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将国有公司的利润收归公共财政,再进行统一的安排使用已经可以说是“国际惯例”,也只有这样才干真正体现国有公司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干真正的实现国用公司“还利于民”,“惠及百姓”的目的在国内目前阶段,由于国有公司整出去大发展与扩张的阶段,财务水平和构成还相对不稳定,难以像许多发达国家同样将国企利润所有或大部分都收缴,但将国企利润逐渐收归公共财政这一改革方向是必须坚持和继续推动的。
对于国内国企利润分派制度改革具体方针,各路学者也是纷纷建言献策例如,建立完整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国企的约束鼓励制度,完善国有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等综上所述,环绕国内国有公司利润分派改革问题的讨论与争议还将继续,改革也必将不畏艰难继续迈进我们也对国有公司更多“还利于民”“造福于民”拭目以待参照文献:凤凰网《国企上缴红利太吝啬》余丰慧 光明网《提高国有公司红利上缴是改革之正选》 中国经济周刊 《国企利润分派的历史沿革》任可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系列报道:国企红利,近2万亿元何处去》 南方都市报《国企上缴利润比重应大幅提高》 人民网《致公党提案:改革国有公司利润分派体制》 经济论坛《国有垄断公司利润分派研究》褚有为 公司改革与管理《国企利润分红的制度构建》 焦岩 韩丽 决策论坛《国企利润和改制收入应纳入国家预算》王石生 财政部财科所 《拿出更多的国企利润用于社会开支》徐一帆 国家记录局副局长 公司研究《国内国企利润分派制度现状、成因及其完善》 翟可 冷悦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