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1月18日克己复礼导学案教师版.doc
5页高二语文《选读》导学案 编号:02 主备:胡洋 审核: 时间:2013 年 11 月1《论语(选读) 》学习资料之二:克己复礼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教学目标】 1.理解“礼”和“仁”的含义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背诵重点章节(12.1,3.1,16.2,13.3) 【课前预习】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 通假字 本字 句子 通假字 本字⑴周监于二代 监 鉴 ⑷女安,则为之 女 汝⑵五世希不失矣 希 稀 ⑸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女 汝⑶则民无所错手足 错 措 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弟 悌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 活用类型 句子 活用类型⑴请事斯语矣 名作动 ⑷必也正名乎 形作使动⑵觚不觚 名作动 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名作动⑶子将奚先 形作动 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名作动⑺衣夫锦,于女安乎 名作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 句中义 今义 句子 句中义 今义⑴有事,弟子服其劳 子弟,年轻人 门人徒弟 ⑶曾是以为孝乎 把…当作 认为⑵有酒食,先生馔 年长者 ①老师②称知识分子③尊称男人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 类型 句子 类型⑴奚其正? 疑问句宾语前置 ⑺甚矣吾衰也 主谓倒装⑵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主语后置 ⑻曾是以为孝乎 宾语前置⑶八佾舞于庭 状语后置 ⑼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状语后置⑷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疑问句宾语前置 ⑽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判断句⑸未之有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 ⑾野哉,由也! 主语后置⑹有是哉,子之迂也! 主谓倒装 ⑿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状语后置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1.D【A 表反问,吗/助词,然, 什么的样子;B 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 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 连词,如果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B.郁郁乎文(完美)哉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空缺,不作处理)也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稀奇)矣 有酒食,先生馔(吃喝)高二语文《选读》导学案 编号:02 主备:胡洋 审核: 时间:2013 年 11 月2D.食旨(美食)不甘 钻燧改火,期(期限)可已矣2.B【A 克:约束,归:称许; C 鲜:少;D 期:一年】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④予之不仁也!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 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3.B【①句末反问语气助词, ②句中表停顿语气助词;③助词,表判断,④句末语气助词助词,表感叹】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予之不仁也 ④夫君子之居丧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 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4.A【①②结构助词,的, ③④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请问其目 B.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5.C【与句末“与”配合表示测度语气,大概,恐怕;其余为第三人称,代人或物】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周监于二代6.C【“于”在 C 与例句中均为介词,对,对于;A 从,B 向,D 从】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子曰:“必也正名乎!” 【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乐呀乐呀,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7.B【A 那一定是纠正各种名分吧!C 三年的守丧期,期限也太长了吧D 乐呀乐呀,难道指的仅仅是钟鼓之类的乐器吗?】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践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如果由大臣来执行国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就不会落空 】C.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努力去探求得知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敬父母,照顾弟弟,那难道不是践行仁道的关键?】8.A【B 如果是家臣操纵了国家的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掉的C 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大概应该是存而不论吧D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六、名句背诵检测⑴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⑵非礼勿视, ,非礼勿言, 非礼勿听/非礼勿动⑶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高二语文《选读》导学案 编号:02 主备:胡洋 审核: 时间:2013 年 11 月3⑷名不正则言不顺,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言不顺则事不成/礼乐不兴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⑹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⑺人而不仁,如礼何? , ?人而不仁,如乐何【课堂研习】一、齐读课文 二、问题探讨 1.在你眼中什么是“孝”?孔子对“孝”又是怎么看的呢?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8)和颜悦色②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敬爱父母③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2.5)无违:按照礼节侍奉、安葬、祭祀父母④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2.6)不让父母操心2.孔子认为弟子中谁是最不孝的?理由是什么?宰我觉得为父母守丧三年太长了,所以孔子认为他不仁爱,也就是不孝①子女生下三年,才脱离父母的怀抱②守丧三年,是当时天下通行的丧礼3.孔子为什么特别强调“孝”呢?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4.在孔子眼中什么又是“仁”呢?克己复礼(礼,是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5.孔子要回归的是什么礼呢?从哪里看出来? • 子曰:“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6.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 又是什么样子呢?“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1)八佾舞于庭 (2)觚不觚 7.孔子认为礼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孔子出仕先做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必也正名乎” 因为: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其实质就是:规定各个等级他们可以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让天下人都各守本分 三、深入探讨1.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孔子认为,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17.11、3.3) 另外,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12.1) 2.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 , “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孔子讲 君臣父子关系是确实强调了臣下和子女的义务,强调了臣下对君主的忠诚,子女高二语文《选读》导学案 编号:02 主备:胡洋 审核: 时间:2013 年 11 月4对父母的孝敬。
但是孔子同样也 强调了 君主、父母的义务:君要行君道,父要有父道但是后世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片面 强调了 君权和父权,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极致 四、理解运用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材料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第三》)材料三: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荀子·王制第九》)[注] 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后王指当今君王奉行的政治原则不超出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法度不背离当代的君王1) 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1 分)(2) 荀子提倡的礼制与孔子提倡的礼有何相同点?(2 分)(3) 孔子的“礼”与荀子的“礼”有哪些不同之处?试作评析3 分)(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有严格的等级,并不能僭越(1 分);提倡复古1 分)(3)孔子的“礼”尊崇的是周礼,提倡周代的礼制,并希望在当代恢复周代的等级制度;(1分)荀子强调的是复古不能过远(政治原则可以学习夏商周的优点,法度不能“二后王”),应根据当代君王的需要制定礼制。
1 分)荀子的“礼”在孔子的“礼”的基础上,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1 分)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篇下》)(1)相较后世“三纲五常”的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 分)(2)对于君臣关系,孟子的主张比起孔子来有什么发展?(3 分)答案:(1)孔孟主张对君臣双方应都有要求,强调君臣各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2 分)(2)孔子只是笼统地提出君臣应各守礼义,(1 分)而孟子谈得相当具体,他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对君主的要求更加严明,其爱憎情感更加鲜明,其主张更有人民性2 分)3.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你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高二语文《选读》导学案 编号:02 主备:胡洋 审核: 时间:2013 年 11 月5没有矛盾.孔子的儒家理论是建立在礼教的基础上的.孔子教学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符合礼教规定的,一定不要做。
这与现代教育主张的张扬跟尊重个性其实是没有差别的现代教育主张张扬跟尊重个性,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礼教”的基础上,即法律所规定的最低限度比如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得侵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孔子的这句话是建立在对整体礼教的遵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