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89177090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18.50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一、出血性病变与处理(一)出血性病变1、机械性出血: 为机械作用所致多发生于体腔和肌间、皮下、肾旁,多表现为破裂性出血这种出血在屠畜被殴打、撞击、外伤、骨折、吊挂时最易发生2、病原性出血: 为传染病病原和中毒所致多发生于皮肤、浆膜、黏膜,表现为渗出性出血可根据鲜红→暗红→紫红→微绿→浅黄的颜色变化顺序来判断出血的时间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l3、窒息性出血:为缺氧所致主要见于颈部皮下、胸腺和支气管黏膜,表现静脉怒张,血液呈暗红色,由数量不等的暗红色淤点、淤斑l4、电麻出血:多见于电麻不当的屠畜,在器官和骨骼肌的个别部分,可见多量的新鲜的放射状出血点这种出血多见于肺,尤以两侧肺的背缘肺膜下明显,其次是淋巴结、唾液腺、脾包膜、肾和心外膜l5、呛血:多见于肺,多局限于肺膈叶背缘,向下逐渐减少呛血去外观呈鲜红色,范围不规则,由弥漫性放射状小红点组成,触之有弹性,切开呛血肺组织,可见弥漫性鲜红色支气管可见有血凝块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二)卫生评价与处理(二)卫生评价与处理l1、外伤、骨折等引起的新鲜出血,其淋巴结没有炎症变化的,切除全部血浸组织和水肿组织,胴体无限制出场。

      l2、水肿广泛,且淋巴结出现炎症时,胴体和器官必须进行细菌检查阴性的,切出病变部分后迅速出场利用;阳性的,经有效处理后出场l3、呛血和电麻引起的出血,轻微的,胴体和器官无限制出厂;严重的,废弃出血部分和呛血肺,其余部分不受限制出场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二、组织水肿的病变与处理 胴体上发现水肿时,其边缘呈胶样浸润时,首先应排除炭疽、恶性水肿,然后再判明水肿性质l1、创伤性水肿时,仅销毁病变组织即可l2、皮下水肿,肾脂肪囊、内膜、肠系膜及心外膜的脂肪组织发生脂肪胶样萎缩时,要检查肌肉有无病变并作细菌学检查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迅速发出利用;阳性的经有效高温处理出厂;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水肿、放血不良,肌肉松软等,整个胴体做工业用l3、后肢和腹部发生水肿时,应仔细检查心、肝、肾等脏器,如有病变,则须进行沙门氏菌检验阴性的切除病变器官,胴体迅速发出利用;阳性的,经有效高温处理后出场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三、蜂窝织炎的病变与处理(一)蜂窝织炎的病变l蜂窝织炎是在皮下、肌间等疏松结缔组织发生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检验时可根据淋巴结、心、肝、肾等器官的充血、出血和变性变化,以及胴体放血不良、肌肉变化等进行判断。

      二)卫生评价与处理l1、病变已全身化的,整个胴体做工业用l2、若全身肌肉正常,则须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肉迅速发出利用;阳性的,经有效高温处理后出场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四、脓肿的病变与处理(一)脓肿的病变l屠畜宰后常见的一种病变,易识别发现脓肿时,应考虑脓毒败血症对无包囊而周围炎性反应明显的新脓肿,一旦查明是转移性的,即可肯定是脓毒败血症肺、脾、肾的脓肿,多为转移性脓肿,其原发灶可能存在于四肢、子宫、乳房等部位,此时,须对肉进行细菌学检查二)卫生评价与处理l1、脓肿形成包囊的,脓肿区切除,其余部分无限制发放l2、脓肿不可能切除或为数较多,整个器官化制l3、多发性新鲜脓肿或脓肿具有不良气味的,整个器官或胴体化制l4、被脓液污染或吸附有脓液难闻气味的胴体部分,割除废弃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五、败血症的病变与处理五、败血症的病变与处理(一)败血症的病变l败血症是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通过创伤或感染灶侵入血液,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和损害的病理过程败血症在通常情况下无特异性的病原,许多病原微生物都可引起l败血症常表现为: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及炎症变化,皮肤、黏膜、浆膜及脏器的充血、出血、水肿。

      脾脏及全身淋巴结出现充血、炎症细胞浸润或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从而导致体积增大当化脓菌侵入血液生长繁殖,并在器官组织内引起多发性脓肿时,即形成脓毒败血症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二)卫生评价与处理l1、病变轻微,肌肉无变化的,高温处理后出场l2、病变严重或肌肉有明显变化的,化制处理脓毒败血症胴体作销毁处理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六、脂肪坏死的病变与处理六、脂肪坏死的病变与处理(一)脂肪坏死的病变(一)脂肪坏死的病变按病因可分为三种类型:1.胰性脂肪坏死:常见于猪是由于胰腺发炎,破坏胰腺间质及其附近肠系膜脂肪组织病变部外观呈小儿致密的无光泽颗粒状,质地坚硬,失去正常弹性,缺少油腻感2、外伤性脂肪坏死:比较常见,是由于皮下组织受伤后放出脂酶所至,受伤部坏死,脂肪坚实、无光、呈白垩质样团块,有时则呈油灰状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3、营养性脂肪坏死: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脂肪,但以肠系膜、网膜和肾周围的脂肪最常见, 病变脂肪暗淡无光,呈白垩色,显著发硬,初期脂肪里可见许多弥散性淡黄白色坏死点,状如撒上粉笔灰,随后小病灶融合,形成白色坚硬的坏死团快或结节二)卫生评价与处理(二)卫生评价与处理1、脂肪坏死轻微,无损商品外观的,不受限制发放。

      2、变化明显的,将病变组织切除送往化制,胴体无条件出场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七、擦伤和瘀伤七、擦伤和瘀伤1、擦伤:是伴有某种程度的局部性炎症病变,多见于屠畜的舌、颊肉和带皮猪体表处理分两种情况:(1)轻微的,切除患部组织后,胴体、内脏不受限制出场2)擦伤继发感染,引起全身性病变的,表明有败血症的可疑,应将胴体废弃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2、瘀伤:可由于肌肉注射、创伤、骨折而引起,其位置一般较深并伴有出血卫生处理: (1)仅限于局部,无全身性病变的,切除瘀伤组织,胴体不受限制出场 (2)瘀伤伴有全身性病变的,有毒血症或败血症的可能,应将屠体化制或销毁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第二节第二节 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卫生处理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卫生处理l一、肺脏的变化l二、心脏的变化l三、肝脏的变化l四、脾脏的变化l五、肾脏的变化l六、胃肠的变化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一、肺脏的变化 肺脏的病变很复杂,除有些传染病和寄生虫在肺上呈现一定的特征性病变外,还常见到多种类型的肺炎、瘀血、水肿、气肿、脓肿、坏疽、肿瘤以及呛血、呛水等l1、肺电麻出血l2、肺呛水l3、肺呛血l4、纤维素性胸膜肺炎l5、肺坏疽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l1、肺电麻出血:电麻不当所致的屠体出血以肺脏为最显著。

      常出现在膈叶背缘的肺胸膜下,呈散在性,有时密集成片,如喷血状,鲜红色,边缘不整l2、肺呛水:屠宰时,将未死透的猪放入烫池,池水被猪吸入肺内而造成呛水区多见于尖叶和心叶,有时波及膈叶特征是:肺极度彭大,外观呈浅灰色或淡黄褐色,肺胸膜紧张而有弹性,切面流出多量热浑浊液体l3、肺呛血:屠宰是切断三管(食管、气管、血管),血和胃内容物流入肺内所致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4、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肺内有肝变病灶,肺胸膜和肋胸膜表面有纤维附着并粘连5、肺坏疽:切开病变部可见有污灰色、灰绿色甚至黑色的膏状和粥状坏疽物,有恶臭味,多因肺内进入异物所引起二)卫生评价与处理(二)卫生评价与处理1、电麻出血肺,不受限制出场2、呛水肺、呛血肺,局部割除3、其他病变肺,作工业用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二、心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一)心脏的病变:主要见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l1、心肌炎:心肌呈灰黄色似煮熟状,质地松弛,心脏扩张化脓性心肌炎时,心肌内散在有大小不等的化脓灶l2、心内膜炎:最常见的是疣状心内膜炎,以心瓣膜发生疣状血栓为特征,其次是溃疡性心内膜炎,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出现溃疡l3、心包炎:最常见的是牛的创伤性心包炎,此时,心包囊极度扩张,其中沉积有淡黄色纤维蛋白或脓性渗出物,具有恶臭。

      慢性病例,心包极度增厚,与周围器官发生粘连,形成“绒毛心”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l1、心脏肥大、脂肪浸润、慢性心肌炎而不伴有其他器官的变化的,发出利用l2、严重的非创伤性心包炎、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以及心肌松软和色泽改变的,心脏作工业用l3、创伤性心包炎,心脏废弃;对肉的处理须按沙门氏菌检查结果阴性的,胴体不受限制发放;阳性的,胴体高温处理二)卫生评价与处理(二)卫生评价与处理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三、肝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三、肝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一)肝脏的病变(一)肝脏的病变1、肝脂肪变性:常有传染、中毒等因素引起肝脏肿大,包膜紧张,呈不同程度的浅黄色或土黄色,质地软而易碎,切面有油腻感,此称为“脂肪肝”脂变肝脏如伴有淤血,则肝的切面因暗红色的淤血和黄褐色的变性部分互相交织参杂,形成类似槟榔切面的花纹,成为“槟榔肝”2、饥饿肝:由饥饿、长途运输、惊恐奔跑、挣扎、疼痛等因素引起特征是:肝呈黄褐色或黄色,但体积不肿大,结构质地无变化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3、肝硬变:萎缩性肝硬变时,肝脏体积缩小,被膜增厚,质地变硬,肝表面呈颗粒状或结节状,色灰红或暗黄,称为“石板肝”;肥大性肝硬变时,肝体积增大2—3倍,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称为“大肝“。

      4、肝中毒性营养不良:全身中毒、感染的结果各种牲畜都可能发生,而以猪最常见初期似脂肪肝,随后在黄色背景上出现红色斑纹,干体积缩小、柔软,触压有波动感5、肝淤血:轻度淤血,肝脏实质正常淤血严重的,呈蓝紫色,包膜紧张、肿胀,切开肝实质,有较多深紫色血液流出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6、肝色素沉积:多见于老龄畜,肝脏成黑褐色,质地松脆7、肝坏死:是坏死杆菌感染造成的一种损害,多见于牛肝表面和实质散在有灰色、灰黄色的凝固坏死灶,质地脆弱,周缘有红晕二)卫生评价与处理(二)卫生评价与处理1、脂肪肝、饥饿肝以及轻度的色素沉着、淤血和肝硬变,发放食用2、“槟榔肝”、“大肝”、“石板肝”、中毒性营养不良肝以及脓肿、坏死肝,一律作工业用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四、脾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一)脾脏的病变:(一)脾脏的病变: 主要是炎症和梗死,多发生于炭疽、急性猪丹毒、急性副伤寒等传染病的败血症经过1、急性炎性脾肿:脾肿较正常增大2—3倍,有时达5—10倍,多见一些败血性传染病2、“屠宰脾”:脾脏充血肿大,而屠体和淋巴结都正常,细菌检验阴性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5、肉芽肿结节:多见于结核、鼻疽、布鲁氏菌病等。

      二)卫生评价与处理(二)卫生评价与处理凡有病理变化的脾脏,一律不得食用3、脾脏梗死:常发生于脾脏边缘,约扁豆大4、脾脏脓肿:常见于马腺疫、犊牛脐炎、牛创伤性网胃炎等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五、肾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一)肾脏的病变:除特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病变外,上游神农中、肾结石、肾脓肿、肾皱缩、肾囊肿等等l1、肾炎:包括肾小球性肾炎、肾病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化脓性肾炎l2、肾囊肿:肾肿大、柔软、表面和切面上散在大小不等、充满无色透明液体的囊泡l3、肾梗死:肾表面有黄白色或暗红色的局灶性坏死病变,并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明显二)卫生评价与处理l除轻度肾结石、肾囊肿、肾梗死可局部切除后食用外,其他各种病变的肾一律作工业用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六、胃肠病变的鉴定与处理(一)胃肠的病变l胃肠可发生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如出血、炎症、糜烂、溃疡、坏疽、寄生虫结节、结核、肿瘤等猪宰后检验有时发现肠壁和局部淋巴结含气泡,称为“肠气肿”其特征是:在空肠和回肠段,尤其肠系膜连接处气泡最多,大的直径2cm,状如葡萄串有时肠壁见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突出管腔肠系膜及其淋巴管和淋巴结内也常含有气泡,严重的可使淋巴结外观呈多孔的海绵状,被膜透明如糖纸。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吸收肠内容物中的气体有关二)卫生评价与处理l轻度气肿肠放气后可供食用,其他病变胃肠一律作工业用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第三 节 肿瘤及肿瘤病禽畜的卫生评价一、畜禽常见肿瘤的鉴定一、畜禽常见肿瘤的鉴定由于畜禽肿瘤种类繁多,生长部位不同,外观形态和大小差异很大,大多数肿瘤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生长于组织表面或深层,单发或多发,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分界l良性肿瘤大多呈球状,表面比较平整,有较厚的包囊;切面灰白色或乳白色,质地较硬l恶性肿瘤大多表面凹凸不平,有的多个结节融合在一起,形状不规则,有较薄或不完整的包囊,或无明显的包膜;切面大多呈灰白色或鱼肉样,质地较嫩,均匀一致或呈分叶状l必须通过组织学检查,以判定是何种肿瘤和它的良恶性质 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近年来,肿瘤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较多见的畜禽肿瘤如下:l猪:肝癌、淋巴瘤、肾胚瘤、纤维瘤、平滑肌瘤l牛:淋巴肉瘤、肝癌、腺癌、纤维肉瘤、纤维瘤l羊:肺腺瘤样瘤l兔:肾胚瘤、间皮细胞瘤l鸡:马立克病、白血病、卵巢腺癌、肝癌、肾胚瘤l鸭:肝癌、腺癌l鹅:淋巴肉瘤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