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带一路重点区域产业合作领域探索.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7710273
  • 上传时间:2022-06-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2.79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带一路”重点区域产业合作领域探索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亚洲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之间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经济体为了达到共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目的,以产业合作为纽带落实“一带一路”区域的省际地缘经济关系是关键为了切实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从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维度考虑,以我国18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即“一带一路”重点区域,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展开分析,分析区域之间展开产业合作的可行性,着重从产业维度研究,对“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三次产业从产业结构份额和产业竞争力份额进行分析,以明确区域之间进行合作的产业选择经研究,在“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地理位置毗邻的地区进行产业合作的可能性较大,为此,应以地区为单位探讨产业合作方案,以落实“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省际地缘经济关系Key:“一带一路”;区域;省际;地缘经济关系;产业合作:F062.9 :A:1003-0751(2018)03-0024-08“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互补性和相似性的产物,是顺应世界经济趋势和要求的结果然而,唯有“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有效合作中,现实价值才能真正体现纵观区域经济合作的各个方式,产业合作是能够可持续深化区域经济联系的方式之一。

      本研究沿用筛选产业合作领域的偏离-份额分析法探索“一带一路”重点区域之间的经济纽带,以2006—2016年18个省份的产业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为基础,探索各地可能的产业合作领域,使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一、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介绍1.研究区域概况“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新常态时期的举国之策(张可云,2015),但各个区域承载这一战略的权重有显著差异,本研究选取承载发展战略责任较大的18个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分别是西北六省(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南四省(广西、云南、西藏、重庆)和东部五省(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为了使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果趋近国家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顶层设计目标,18个省份的产业合作应当以国家对各区域的战略定位为准绳在西北地区,新疆依托特色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的相对优势,定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陕西的定位是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商贸物流枢纽、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与甘肃、青海、宁夏联动发展;内蒙古则着力于联通俄蒙在东北地区,3省份均需着重完善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在西南地区,国家将广西定位为“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为此,必须发挥广西的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开放力度,健全面向东盟区域的跨境通道;云南的定位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辐射中心;西藏需要与周边国家加强边境贸易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重庆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在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较为坚实,国家对5省份的功能定位和战略明晰,上海着力深化自贸区建设,广东是国际枢纽机场的基础,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海南朝国际旅游岛目标努力18个省份在“一带一路”上的定位是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落实地缘经济关系的重要依据2.研究模型构建综合已有成果的研究方法,偏离-份额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本研究也沿用这一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选取2006—2016年“一带一路”18个重点地区以及全国的三次产业产值及GDP,将“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研究区)的经济增长量(G)分为分享份额分量(N)、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和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D)3部分其中,分享份额分量N也称为增长分量,表示全国(参考区)2006—2016年的GDP增长率,N表示研究区第i产业产值以全国的总产出增长率为增长速度所应产生的增加额。

      P表示研究区i产业的产值从基期到t期因参考区域此产业和所有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异所得到的增长量,体现某一产业结构在区域范围内的优劣状况研究区i产业的增长率与参考区GDP增长率的差额为结构分量系数,当研究区某一产业增长率小于参考区所有产业的增长率时,结构分量系数为负,表明i产业的内部结构劣势已经使研究区的经济受损,其产业结构需要改善;反之,研究区具有该产业结构优势,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D是竞争力分量,显示研究区i产业在全国i产业中的竞争实力,用研究区i产业实际增长速度与参考区i产业增长速度的差额做竞争力分量的系数当研究区i产业增长率大于参考区i产业增长率时,竞争力分量系数为正,竞争力分量为正,说明研究区i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全国i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使地区经济获得额外增长(指由于竞争力因素一单位地区基期GDP所引起的地区某一产业偏离量);反之,研究区i产业缺乏竞争力研究区及其所辖每一省份的经济总增加量是分享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之和由于研究区涉及18个省份,因此,研究区的每一考核指标总值均是18个省份该指标的算术和①二、“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1.整体经济增长低于全国水平与大部分地区快于全国经济增长并存2006—2016年,“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实际经济增长量(23.28万亿元)小于全国分享份额分量(24.57万亿元),说明“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经济增长多源于全国经济增长的拉动。

      从地区来看,陕西(1.33万亿元)、青海(0.18万亿元)、宁夏(0.22万亿元)、内蒙古(1.29万亿元)、吉林(2.05万亿元)、福建(1.84万亿元)、广西(1.21万亿元)、海南(0.26万亿元)、重庆(1.18万亿元)、云南(0.96万亿元)、西藏(0.07万亿元)等11个省份的经济增长水平高于各自在全国的分享份额分量,分别是:1.01万亿元、0.14万亿元、0.15万亿元、1.05万亿元、1.98万亿元、1.61万亿元、1.01万亿元、0.23万亿元、0.83万亿元、0.85万亿元、0.06万亿元,但程度极为有限这主要是源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家加大对“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扶持但由于时间较短、经济基础较薄弱等因素,11个省份的经济增长水平有限,但这些地区基本都已明确资源优势,且在市场竞争中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竞争优势,11个省份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分别是:陕西0.34万亿元、青海0.04万亿元、宁夏0.07万亿元、内蒙古0.25万亿元、吉林0.08万亿元、福建0.25万亿元、广西0.22万亿元、海南0.04万亿元、重庆0.35万亿元、云南0.13万亿元、西藏0.008万亿元。

      同时,或由于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内在关联尚未稳固,或由于各产业独立发展,这些省份的产业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11个省份的产业机构分量分别为:陕西-0.02万亿元、青海-0.002万亿元、宁夏-0.001万亿元、内蒙古-0.015万亿元、吉林-0.012万亿元、福建-0.016万亿元、广西-0.02万亿元、海南-0.003万亿元、云南-0.014万亿元、西藏0.004万亿元,其中仅西藏的产业结构稍显合理甘肃(0.45万亿元)、新疆(0.63万亿元)、辽宁(1.94万亿元)、黑龙江(0.89万亿元)、上海(1.46万亿元)、浙江(2.72万亿元)、广东(4.62万亿元)等7个省份的实际经济增长小于各省份在全国的分享份额分量,分别是:0.48、0.65、1.98、1.32、2.25、3.34万亿元、广东5.65万亿元其中,甘肃、辽宁、黑龙江等3个省份由于对地区资源优势不明确,现有产业并未充分体现区域资源优势,生产要素效率较低,产业竞争力弱,3省份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分别是:甘肃-0.026万亿元、辽宁-0.03万亿元、黑龙江-0.38万亿元,尚未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新疆由于主导产业定位较精确,因此,产业竞争力逐渐体现,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为0.0056万亿元,但由于主导产业自身尚在发展期,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产业之间合理的结构性关联尚未建立,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为-0.024万亿元,使新疆经济的发展优势未充分发挥出来。

      上海、广东等2个省份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两省份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别为:上海0.12万亿元、广东0.06万亿元,但实证出现的产业竞争力贡献为负,两省份的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分别是:上海-0.91万亿元、广东-1.08万亿元,这是由于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以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均有的指标为选择依据,对上海和广东贡献较大的产业在“一带一路”重点区域不具有普遍性,而在研究区域具有普遍性的产业在上海和广东不具有竞争力和发展优势,因此出现上述实证结果(下同)而浙江由于正值经济结构转型时期,以现代经济模式连接各个产业的产业结构格局尚在打造之中,受制于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竞争力下滑,尤其是传统产业的競争力快速下降,但是由于浙江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市场化基础坚实,因此,浙江能够以市场内生作用完成经济转型2.“一带一路”重点区域正值产业优势的培育期2006—2016年,本研究涉及的18个省份均显示出较强的经济增长能力,但区域差异明显从产业结构分量维度看,上海(0.12万亿元)、广东(0.06万亿元)、重庆(0.002万亿元)、西藏(0.004万亿元)等4个省份的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其中,上海的产业结构优势最明显,这主要得益于上海较为发达的第三产业的支撑。

      广东的产业结构优势也较为突出,主要源于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其余14个省份的产业结构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不合理,14个省份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别为:陕西-0.02万亿元、甘肃-0.006万亿元、青海-0.002万亿元、宁夏-0.0009万亿元、新疆-0.02万亿元、内蒙古-0.015万亿元、辽宁-0.009万亿元、吉林-0.01万亿元、黑龙江-0.054万亿元、浙江-0.025万亿元、福建-0.016万亿元、广西-0.02万亿元、海南-0.003万亿元、云南0.014万亿元,尤以黑龙江的程度深,这主要是由于三次产业内部和之间发展不协调,一产比重逆工业化趋势明显,二产对资源的依赖度高,三产对一、二产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有限从产业竞争力维度看,陕西(0.34万亿元)、青海(0.04万亿元)、宁夏(0.07万亿元)、新疆(0.006万亿元)、内蒙古(0.25万亿元)、吉林(0.08万亿元)、福建(0.25万亿元)、广西(0.22万亿元)、海南(0.04万亿元)、重庆(0.35万亿元)、云南(0.13万亿元)、西藏(0.008万亿元)等12个省份的产业竞争力较强其中,重庆的产业竞争力最强,一方面与行政因素有关,通过政府的强制性约束,大批工业企业迁入重庆,奠定了其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国家工业基地的地位,目前,机械、冶金、食品和纺织等产业实力较雄厚,交通机械、仪器仪表等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使重庆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甘肃(-0.03万亿元)、辽宁(-0.03万亿元)、黑龙江(-0.38万亿元)、上海(-0.91万亿元)、浙江(-0.597万亿元)、广东(-1.08万亿元)等6个省份的产业竞争力较弱,甘肃、辽宁、黑龙江是由于对区域资源优势认识不清,主导产业选择不精准浙江是区域经济尚在转型期的缘故上海和广东产业竞争力不强的实证结果是本研究指标选择所致实际上,上海的三产优势明显,金融服务、信息技术、信息传输、软件技术等发展强势,有效地支撑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广东的产业体系已经达到较高品质,目前,已形成以纺织服装、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等8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尤其在二、三产业之间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三、“一带一路”重点区域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为了将18个省份的地缘经济关系落实在产业合作中,必须明晰各省份的产业发展状况,因此,对“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进行偏离-份额分析1.大部分“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将“一带一路”重点区域视为一个整体,产业结构(-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