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doc
1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学校人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是我前提、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学校人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关怀 学校人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1 《围魏救赵》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擅长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慧才智 3.能按事情的进展挨次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擅长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慧才智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预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
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攻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终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关怀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依据课后其次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其次部分:田、孙协商,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其次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忧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需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简洁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二)学习其次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假如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假如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败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推断精确 、措施坚决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靠近魏国都城大梁。
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当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战胜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3.把自己感爱好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二、再读课文,叙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其次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依据课后其次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举组员为全班叙述这个故事,共同沟通评议 4.故事沟通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三、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宠爱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学校人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2 《迟到》 教学目标: 1.自同学字新词, 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峻又肤浅的爱,及对父亲的感谢之情。
熟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把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怀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峻又肤浅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谢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同学字新词, 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同学沟通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信任你们读后确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沟通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相互检查读课文状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相互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状况老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同学从 ①主要内容 ②所写事情, 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沟通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老师留意评价: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觉等 4.质疑问难:同学依据自己的阅读状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由于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相互检查初读课文的状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老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同学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沟通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老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依据事情进展的挨次,理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日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峻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静静的爱。
(4)从今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同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 (2)小组合作沟通自己的感悟,老师巡察、引导、点拨 (3)全班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同学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同学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同学依据自己的阅读状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估量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 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峻又肤浅的爱,及对父亲的感谢之情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怀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峻又肤浅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谢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 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 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 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受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信任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由于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沟通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动身言代表老师巡察、引导、点拨 (3)全班沟通留意引导理解、争辩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同学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特殊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 ‚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受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学校人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3 《望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同学主动积累诗句的爱好,启发同学开放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同学主动积累诗句的爱好,启发同学开放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预备:及关心活动:赛诗会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