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散货运输行业概况.docx
12页干散货运输行业概况一、 干散货运输行业概况(一)干散货运输行业定义及分类干散货运输是指运输货物形态为干散货的水上货物运输形式,是水上运输的主要方式,根据Clarksons数据,干散货运输货运量占全球总货运量的比例超过40%干散货是指可以不经包装直接放入船舶货舱内的干货,主要包括各种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干散货运输主要用于运送铁矿石、煤炭、粮食、铝矾土、磷灰石、木材、水泥、化肥、原糖等与经济、民生休戚相关的重要物资,干散货运输业的景气度与全球经济发展高度相关根据运输批量的大小,干散货又分为大宗散货和小宗批量散货干散货运输需通过干散货船进行,干散货船按照载货能力主要划分为好望角型、巴拿马型和灵便型二)全球干散货运输行业现状1、干散货运输市场整体表现较为稳定根据Clarksons数据,自2010年以来,全球干散货运输量除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首次负增长外,市场整体表现较为稳定2020年,全球干散货海运量约为51.70亿吨,同比下降2.90%,从运输货物品种来看,铁矿石海运贸易量1,503百万吨,同比增长3.30%;煤炭海运贸易量1,166百万吨,同比下降9.75%;谷物海运贸易量512百万吨,同比增长7.34%;小宗散货海运贸易量1,990百万吨,同比下降1.87%。
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减少,全球干散货海运贸易量将继续增长根据Clarksons于2021年12月发布的《2021年航运市场总结与展望》报告,受小宗散货和煤炭需求增长的强劲推动,2021年全球干散货海运贸易量预计增速为4.1%,总量将达到53.8亿吨2、干散货运输行业多因素推动运价指数持续攀升运力方面,近年来干散货运力供给增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根据VesselsValue数据显示,2018年散货船舶新造船订单为302艘,2019年为257艘,2020年为179艘;根据Clarksons于2021年12月发布的《2021年航运市场总结与展望》报告,全球干散货船2020年末的运力为9.12亿载重吨,同比增速3.8%;2021年末的运力预计为9.45亿载重吨,同比增速3.60%运力供给增速的下降在应对市场突发需求时将凸显运力不足市场需求方面,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开始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2020年下半年全球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各国经济刺激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市场需求呈现先抑后扬走势运价指数方面,航运业通常采用相关的运价指数反映市场景气程度目前在国际干散货运输中,主要用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反映整个干散货运输市场的综合运价走势。
按照船型区分,BDI又由BCI(波罗的海好望角型指数)、BPI(波罗的海巴拿马型指数)、BSI(波罗的海超灵便型指数)组成2021年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大宗商品需求持续攀升,在有效运力周转下降的情况下,推动BDI指数大幅走高,各类型船舶的运价均大幅上升2021年,BDI指数自年初1,374点持续增长,10月份达到近十年最高点5,650点,全年平均值达到2,943点,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三)我国干散货运输行业现状1、干散货运输市场复苏良好,有望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干散货运输行业繁荣发展,煤炭、铁矿石作为主要干散货品种,其市场需求是干散货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14~2019年我国煤炭及制品、金属矿石等货物吞吐量均呈现小幅增长趋势,2020年因受印尼相关政策影响,煤炭及制品吞吐量有所下降,但铁矿石仍然保持增长同时,由于中国率先控制住新冠疫情,经济活动持续恢复,干散货运输业务复苏良好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1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5.45亿吨,比2020年同期增长6.80%,比2019年同期增长11.43%,增速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我国水上运输船舶总运力整体保持稳定状态根据交通运输部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至2020年全国水上运输船舶数量分别为16.01万艘、14.49万艘、13.70万艘、13.16万艘和12.68万艘,整体呈下降态势;但船舶总运力(净载重量)分别为26,623万吨、25,652万吨、25,115万吨、25,685万吨和27,060万吨,整体保持稳定状态。
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CCBFI指数)反映我国沿海运输市场运价变化情况,CCBFI指数变化与宏观经济情况密切相关2012年至2022年间,CCBFI指数呈现周期性波动2021年受运力供给端、下游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超发等多因素影响,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均呈现不同幅度的攀升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指数)反映我国沿海煤炭运输市场价格波动的指数,煤炭运价与煤炭价格相关度高,波动幅度较大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复苏带来煤炭供给持续紧张,煤炭价格大幅上涨,CBCFI指数也相应随之上升二、 全球水上货物运输业概况水上货物运输业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上运输,运输路线涵盖沿海、远洋等区域,相关服务包括运输服务、货物运输代理、港口业务、船舶代理等由于全球资源分布不均衡,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国际间存在着大量的贸易需求水上货物运输具有成本低、运量大和运距长的特性,相较空中运输与陆路运输等其他运输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全球90%以上的贸易量是通过水上运输完成的根据克拉克森统计数据,2012年至2019年,全球海运贸易量由91.97亿吨上升至119.99亿吨,复合增长率3.87%,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全年海运贸易量同比下降3.48%2021年,疫情影响得到控制,全球经济回暖,海运贸易实现复苏,全年海运贸易量同比增长3.38%,贸易量也恢复至接近2019年的水平三、 船舶行业发展前景航运产业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目前我国航运企业在信息化普及和智能化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科技等先进技术的日趋成熟,其与传统航运在安全监管、运行服务、船舶管理、港口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运用存在广阔的想象空间智能航运将深刻地影响着航运的组织和模式,最终将显著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管理、营运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助力实现安全、绿色、高效航运船舶专业这个专业因为开设此专业的院校较少,因此这方面的人才备受欢迎毕业生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船舶行业有非常好的前景,中国现在刚刚进入船舶也大发展时期,由于中国进口石油和加工业的发展,需要非常多的油轮和货轮,所以业务很多,还有中国越来越重视海上力量,已经计划造航母和相关战舰,所以船舶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
船舶运输业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目前我国航运企业在信息化普及和智能化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科技等先进技术的日趋成熟,其与传统航运在安全监管、运行服务、船舶管理、港口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运用存在广阔的想象空间智能航运将深刻地影响着航运的组织和模式,最终将显著提高船舶运输行业的安全管理、营运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助力实现安全、绿色、高效航运前景不错,船舶通导类产品的特点之一是种类繁多,用户分布面广,对价格和服务要求高,而目前许多船舶导航领域产品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仍较低,市场空间尚未充分挖掘,因而本行业相关产品在下游造船业、航运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船舶通导设备的厂商和下游的客户企业存在紧密的关系发展前景不错由于船舶维修时间长,因此船家在修理的半年前就要提前下单,而且维修价格很高,只是小型维修或常规保养就需要10万美元,像脱硫塔改装一般需要几百万美元,2021年船舶修理带来丰厚的利润,统计显示,同比增长7%,修船产值198.9亿元,同比增长22.9%,非常适合投入水路运输是目前兴起最早的运输方式,主要以港口为运输基地、以水域为运输活动范围,以船舶为运输工具,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较,有着环保性、节能性、经济性的特点及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加速,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同时加入WTO之后,外贸业迅速发展,沿海航运与远洋航运发展迅速,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客运及货运重要的选择之一近年来得益于不断增长的物流运输需求,以及港口设施的完善,水运的在区域物流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货运需求增长稳定,货运量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进入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水运货运量呈现下跌趋势,但随着疫情的好转,市场有所回暖,降幅不断收窄数据显示,截至到2020年9月我国水运货运量为546170万吨,同比下降5.1%,较8月增速上升了0.8个百分点;水运货物周转量为76258亿吨公里,同比下降4.9%,较8月增速上升了1个百分点自2015年以来,中国的内河航运相对较快,占比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内河货运量占比达到了39.13%,较2018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客运方面,随着高铁的提速,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从2017年起全国水路客运量逐年降低,尤其是进入2020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市场出现严重下滑但随着疫情的好转,市场有所回暖,降幅不断收窄数据显示,截至到2020年9月我国水运客运量为10396万人,同比下降50.4%,较8月增速上升了2.2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为23.14亿人公里,同比下降61.2%,较8月增速上升了1.7个百分点。
航道里程方面,近几年我国内河的水路通航里程已经基本稳定,保持在12.7万公里左右据统计,截止2019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72公里其中等级航道里程6.67万公里,占总里程52.4%;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38万公里,占总里程10.9%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对运输的需求不断增长,再加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未来我国水路运输行业前景广阔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物流系统的打造例如在2019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港口在大宗货物与长距离运输的领域的中心地位仍将会持续凸显另外,《纲要》还提到要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发展,推广跨方式快速换装转运标准化设施设备,形成统一的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因此未来我国水运行业多式联运模式发展前景向好四、 我国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一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21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55.45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名中拥有七席。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逐步形成了地理布局合理、多功能互补、多层次发展的港口体系,港口自动化程度高,港口设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五、 水运产业链分析中国水运产业的上游包括船舶与集装箱等运输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大宗商品的生产,以及运输所需的物料备件的制造;中游包括船舶和港口的运营、航次管理与航线开拓、安全管理、船员管理、相关设施租赁等领域;下游则主要是有贸易与运输需求的企业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水运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截至2022年11月,广东共有相关水运企业数3690家,陕西有2660家,江苏有2237家从中国水运产业链区域分布来看,水运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其中,广东、上海、江苏的水运产业链较为完整,涵盖船舶与集装箱制造、水路运输等环节2021年,从船舶总数和船队运力来看,招商轮船的船队规模最大,共控制321艘船舶,船队总运力超过4000万载重吨;其次是中远海能,共控制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