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
78页第79页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一般部分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 矿区概述 1.1.1矿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部,即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的北侧,两矿中间的部位。
矿区南边有大(同)~运(城)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和北同蒲铁路通过,朔(州)~平(鲁)一级公路南接大运公路沿七里河北上到平鲁区、矿井工业广场距朔州城区17km,距平朔生活区15km;平朔安家岭露天矿和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专用线均接轨于北同蒲铁路的大新车站,专线长分别为9km和11km,矿井的交通十分便利矿区北到大同123km,南至太原226km,其交通位置图见图1-1,井田在矿区中的位置图见图1-21.1.2矿区地形与地貌矿区地貌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黄土广布、沟壑纵横、地貌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标高1180~1511m,一般在1250~1350m井田内以七里河河谷为山间谷地、地表较低,向东西两侧地表增高,相对高差在100~300m1.1.3矿区气候情况矿区气候分区属中温季风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春季风大年平均气温4.8~7.5°,极端最低气温-32.4°,极端最高气温37.9°年平均风速2.4~4.7m/s,最大风速20m/s,一年中除夏季风速较小外,其它月份平均风速在4m/s以上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日数都在35天以上风向多为西北风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2井田在矿区中的位置年平均降水量449mm,最低195.6mm,最高757.4mm。
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结冻期最早为10月18日,解冻日期最晚为第二年4月21日,最大冻土深度1.13m,最大积雪厚度26cm1.1.4矿区水文情况矿区内主要有七里河流、马关河和马营河,七里河在矿区西侧,马关河在矿区中部、马营河在矿区东边,均从西北流向东南,其中七里河和马关河穿越矿区七里河流全长37km,,汇水面积181km2,河床坡度3%,原清水流量80~150L/s1984年在七里河上游细水村坝截流,使河水改道经井平向东北注入马营河马关河全长34km,,汇水面积151km2,原清水流量80~150L/s,最高洪峰流量80.23m3/s1.1.5工、农业生产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西南端,南邻忻州,北接大同,西北与内蒙古交界,两区四县(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共69个乡镇,1807个行政村,总面积 1.06万km2,总人口147万人农民人均4.5亩,居全省第一水源相对丰富,为全省人均水平的1.68倍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小麦、谷子、葫麻、甜菜、莜麦、豌豆等30多种朔州市是一个以煤炭、电力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本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主要能源基地之一。
朔州矿藏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的矿藏有煤炭、石灰岩、铁矿石、铝钒土、云母、粘土、石墨等35种全市具有规模的工业企业118户,煤、电基础极为雄厚,且有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安太堡矿和安家岭矿以及华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神头一、二电厂全市煤炭生产能力60.00Mt(其中地方30.00Mt)电力总装机容量241.8万kW,年发电量达到140多亿kW·h,约占全省总量的20%乳、瓷等新兴产业颇具实力乳制品生产能力达到10万t,约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是全国农区最大的乳品生产基地1.1.6建材情况矿井建设中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砖瓦、砂石、白灰等均能就地解决,钢材、木材需从外地调用1.1.7水源与电源平朔矿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分布广、面积大,含水丰富,为一巨大的储水岩体,单位涌水量0.45~3.59L/s.m,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水质优良,可做为永久性供水水源刘家口水源地位于刘家口西1km左右处,水源地出水能力34000m3/d目前安家岭露天矿的给水工程和供水管路已经形成,水源取自刘家口水源,共有水源井10口,供水能力27000m3/d,因此本矿井生活用水可直接取自露天矿配水厂。
矿井电源可取自安家岭露天煤矿的35KV变电所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1.2.1矿区地质特征平朔矿区位于宁武煤田北端,地表大都被新生界覆盖,仅沟谷中有零星石炭二叠系地层出露,煤田基地为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在煤田东源及东北缘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出露地层厚度2600~3500m煤田形态为南北走向的聚煤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沿煤盆地周围呈环形出露,局部有侏罗系地层,地表广泛分布第三系和第四系1.2.2井田的勘探程度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15队2004年9月提供的《山西省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井工矿四号井勘探地质报告》为依据,该地质报告充分收集利用了1960年提交的《大同—宁武煤田平番城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和2003年编制的《山西省宁武煤田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扩界区精查地质报告》等两部地质报告的勘探成果,并且根据《平朔井工矿四号井补充勘探技术说明》和《平朔井工矿四号井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等精神和要求,对井工矿四号井进行了补充勘探,共施工6个钻孔,工程量1538.80m其中井检孔3个,工程量555.60m(包括水文孔1个,工程量210.65m);抽水2层次,探岩溶孔1个,工程量498.30m(探岩溶100.80m)。
附地质综合柱状图:1-3 图:1-3地质综合柱状图1.2.3井田煤系地层根据地质勘探资料,井田内无基岩出露,根据钻孔和井田外露头所见,本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总厚度为68~109m,共含煤10层,由上而下编号为4、5、7、8、9、10、11、12号,煤层总厚34.24m其中4、9、11号为主要可采煤层,其余局部可采1.2.4井田地质构造(一)宁武煤田地处山西台背斜的北中部,属祁、吕、贺山字型东段外侧因受复合作用,煤田南北长,东西窄,呈北东向斜列展布于鄂尔多斯台地,吕梁地块、五台地块及内蒙地轴之间,为一继承性上迭构造盆地宁武向斜贯穿煤田南北,其走向:井坪~阳方口近南北;阳方口~静乐为N30°E,向斜轴除朔县平原偏向西部外,一般偏向东部,为一不对称向斜,东翼地层倾角大于西翼,一般为30°~50°,西翼倾角一般在10°以下平朔矿区位于宁武煤田的北端,东(洪涛山)、北(骆驼山)、西(黑驼山)三面环山南部为担水沟断层及朔县普查区毗邻矿区仍以宁武向斜为主干构造,伴生次一级褶曲:有芦子沟背斜、白家辛窑向斜、二铺背斜,以及近南北方向的下窑子向斜,除下窑子向斜斜交于宁武向斜外,其余褶曲依次排列在宁武向斜的西翼。
二)井田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平朔矿区西南部,处于二铺背斜和白家辛窑向斜之间,主要受芦子沟背斜、二铺背斜、白家辛窑向斜控制和影响,区内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在2°~5°,局部达12°左右1、褶曲白家辛窑向斜,位于本区西南部,从安太堡区东部开始,往南偏西经上窑子村南,太西村进入峙峪区西部,向斜轴走向N40°E,延伸6750m,两翼地层倾角约5°左右二铺向斜:位于本区西北部,北东从安太堡区1213号钻孔起,经二铺煤矿、曹庄村进入太西区北斜走向N45°E了,延伸4000m,两翼倾角约5°左右芦子沟背斜:位于矿区中部、本区东部,背斜轴北端走向N30°W,从平鲁城区322钻孔,往南经木瓜界、芦子沟村至前安家岭村附近,背斜轴向转为N45°E,往西南经马鞍山村,下黑水沟村北直插峙峪区西南角,延展11250m,两翼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在10°以下或近似水平2、 环状陷落平朔矿区马关河西区共发现7个环状陷落,在本井田内尚未发现陷落,但在与本井田紧邻的崔家岭井田查明一处,即白堂子环状陷落 ,位于白堂子村南,525与X58孔之间,紧靠本井田北部边界,X6钻孔打到陷落中间,全孔岩芯破碎由于控制不严,其范围不详1.2.5水文地质安家岭井工二矿位于马关河西勘探区的西南部,属缓坡状丘陵区,大面积为黄土覆盖。
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地势西高东低平朔矿区内沟谷遍布,七里河从井田西部流过,向南转折东流汇入桑干河七里河发源于平鲁窝窝会及黄石崖附近,原来全长35km,流域面积181 km2,1984年开发安太堡露天煤矿,于上游细水村经人工改道后,向北流入大沙沟,汇入马营河河流改道后,潜水流被截,同时又受到近年来沿河小煤矿疏排水的影响,现在古河道及其潜流断流井田内沟谷基本干涸无水,汇水面积不大一)主要含水层1、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是煤系地层的基底,是煤层的间接充水含水层矿区奥陶系岩溶水属于神头泉域,神头泉群位于勘探区南30㎞,全口标高+1048.0m~1058.08m,流量6.85~8.84 m3/s矿区奥灰水水位在+1050~+1100m之间,奥陶系下马家沟组下亮甲山组岩溶裂隙比较发育属强富含水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