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与反思整理版.pdf
7页《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内容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1.知识识记①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② 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③ 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2 .能力培养① 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② 识读 “ 秦朝疆域图 ” ,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③ 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④ 识读 “ 秦代驰道示意图” 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⑤ 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 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② 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③ 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要点〗1.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而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成为我国长达2000 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总之,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3.地位分析“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学完本节课学生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客观的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教学过程〗复习: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导入: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向学生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即歌曲的歌词,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提问: “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 )“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 ) 教法建议:1.关于 “秦灭六国 “的讲授方法一:①指导学生运用第6 课“战国形势图” ,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分析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后灭掉六国的次序。
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 ,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 至公元前221 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 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组织学生着重讨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二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方法二:可在导入本课时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建议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教师可利用这个方位图,边讲边擦,灭一国,擦一国,直到六国全被擦掉,只剩秦国指出在公元前221 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 210 年) ,姓嬴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3 岁(公元前 246 年)即秦王位 22 岁(公元前238 年)亲政后,平定了宦官醪暧发动的叛乱,免除了相国吕不韦的职务。
任用李斯、王翦等进行统一战争于公元前221 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城定在了咸阳李白的诗句描述了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概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请大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秦王嬴政设计一个统治方案 (提醒学生注意:秦应该或者完成哪些方面的统一,例如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巩固这种统一局面?)下面我们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2.关于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的讲授教师可用谈话法, 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 “? “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图示在黑板上归纳出或出示幻灯片--秦中央重要官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央集权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运用“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向学生说明三点:①回忆“三皇”、 “五帝”,说明“皇帝”一词的名声煊赫与权力庞大突出政自定“皇帝”称号后,这个称号延续了2000 多年,直到清朝被推翻为止②介绍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地位,介绍地方郡守、县令的职责、地位,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官职都由皇帝任免,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③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从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两方面进行分析如何讲授秦疆域图与国家的疆界四至:《秦朝疆域图》是我们在历史课是接触到的第一幅历史疆域图,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一个国家的疆界四至呢?(1) 指导学生从图例中了解秦朝国土在图中的颜色,并准确地找出秦的都城和国界线2)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准确地说出这些地点的名称3)为了便于掌握,可以在地图旁边设计一个《秦疆域》的简单示意图以“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除了政治上建立强权正体外,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上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导入“统一措施”一节——3.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货币教师可出示相关的秦统一六国货币图、文字图(见媒体资料),由学生讨论回答:统一的必要性;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优点;我国文字发展的源流教师向学生讲解度量衡度,是指尺寸的长短;量是指升斗的容积;衡,是指斤两的轻重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巩固秦的统一,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统一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从商到秦的文字演化,用示意图表示出来(教师可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注意提醒“篆 “字的写法):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运用教材的插图、资料,引导学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统一前后的对比观察,明确其优势所在。
2)焚书坑儒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 “(出示 “焚书坑遗址 “和 “坑儒处遗址 “,见媒体资料),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教师归纳: 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4.修建长城和开发边疆1)秦长城的修建教师首先简介匈奴族提问:秦统一后为抵御匈奴族的进攻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最后指出: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1 万多里,用以抵御匈奴的进攻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2) 越族地区的开发教师介绍越族提问:秦是如何统治越族地区的?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3)秦的疆域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知道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方向。
了解匈奴的情况和匈奴对秦的威胁,强调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是人类文明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组织学生开展对思考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儿?”的讨论课堂小结: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请大家归纳秦朝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措施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主要包含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阐述了秦朝中央集权制与以前分封制的关系,分析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的影响通过学习本目,学生可以对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秦朝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建立的,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就本课内容看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举一例说明板书设计: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秦灭六国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2.焚书坑儒三、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1.北击匈奴,筑长城2.南征越族,凿灵渠四、秦朝疆域〖课外探究〗材料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兵马俑坑共有3 个,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长230 米,宽 62 米,深约5 米,总面积1.4 万平方米俑坑中武士俑,平均身高1.80 米左右,陶马高1.72 米,长 2.03 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材料二: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南依骊山, 北临渭水 陵园总面积为56. 25平方公里 (相当于 78 个故宫 )陵上封土原高约115 米,现仍高达76 米,陵园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 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 10 米的城墙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对这一课感兴趣,我有以下几点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 ,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