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盐度突降对拟穴青蟹仔蟹生长发育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26477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2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盐度突降对拟穴青蟹仔蟹生长发育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亓磊 蒋科技 顾孝连 乔振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上海市军工路300号邮编:20009亓磊(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 邮编:201306【提要】研究了盐度(6、13、20、27和33)对拟穴青蟹仔蟹(Scylla paramamosain)生长发育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拟穴青蟹仔蟹特定生长率(甲宽和体重)、C3蜕壳间期、甲宽增量(C1至Cz和C2至C3)及Na+/K+-ATP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仔蟹存活率、C2蜕壳间期及C3至C4甲宽增量无显著影响(JP>0.05)盐度13处理组特定生长率最高、蜕壳间期最短,盐度6处理组特定生长率最低,但与盐度20、27和33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 0.05),而盐度33处理组蜕壳间期的延长降低了其生长速度;除C.蜕壳为C2的甲宽增量以盐度20处理组最大外,C2、C3蜕壳后的甲宽增量均为盐度13处理组最大;不同盐度条件下,仔蟹Na+,I(+一ATP酶活性在实验开始后12 h、48 h、168 h和264 h时分别表现为盐度6>13> 20 >27 >33、6 >13> 27> 20 >33、6>13>20 >27>33和6>13 >33 >20 >27的趋势,低盐环境下酶活性的升高可能有助于拟穴青蟹仔蟹对低渗环境的调节。

      试验结果表明,拟穴青蟹C1—C3的适宜盐度下限为13以上,C3后对低盐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可在盐度6以上的低盐度环境中正常生长亓磊等,2011盐度突降对拟穴青蟹仔蟹生长发育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现代渔业信息》杂志,26(11):20-23Keys:拟穴青蟹;仔蟹;低盐;生长发育;Na+/K+-ATP酶活性盐度是影响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它直接影响甲壳动物的存活、生长和渗透调节等生理功能Na+/K+-ATP酶作为甲壳动物进行渗透调节最重要的蛋白酶,其活性反映了甲壳动物的渗透调节能力和对环境盐度变化的适应性许多甲壳动物都有广盐特性,但其生长、存活的适宜盐度往往随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改变,并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自然分布于我国长江人海口以南沿海地区,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和对盐度适应性广的特点,是我国主要海水养殖蟹类之一迄今为止,有关盐度对青蟹溞状幼体、大眼幼体阶段生长存活率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其仔蟹阶段耐盐特性和生理功能的基础研究较少本实验研究了低盐环境对拟穴青蟹仔蟹生长发育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合理规划拟穴青蟹养殖区域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拟穴青蟹的渗透调节机制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苗种培育用亲蟹采自海南文昌海区(全甲宽>15 cm、体重>300 g),种质鉴定为拟穴青蟹(S paramamosain)亲蟹培育设施为室内双层底培育池,以活体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饵料,日投喂量按新鲜贝肉计为亲蟹体重的6—8%;培育条件为海水盐度33、温度27~29℃,连续充气;亲蟹刚进场未抱卵前,每天换水1次,日换水量100%,同时清除残饵,干露th,[来自wwW.lw5U.com]并用1~3 mg/L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消毒海水冲洗沙层和亲蟹;亲蟹抱卵后取出分池培育,抱卵蟹培育池换水次数调整为每3天1次;幼体孵出前2天,用20 uL/L甲醛溶液浸浴12 h,幼体孵出前夕,将抱卵蟹移至0.5 m3玻璃钢桶中,并按20 uL/L在孵化桶中加入甲醛溶液,防止真菌孢子感染幼体苗种培育在室外具遮光保温顶棚设施的15 m2育苗池中进行育苗海水盐度33,温度27—30℃,光照强度3000—6000 lx;培育饵料为21~22(Z1表示一期溞状幼体)投喂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23—M(M表示大眼幼体)投喂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饵料营养强化方法同吕延红等的报道,C1(C1表示一期仔蟹)起除继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外,补充投喂适量贝肉碎片。

      苗池日换水量视发育阶段、苗种放养密度和水质情况为10~50%不等实验用仔蟹取自同一只亲蟹所产子代,随机捞取2日龄C.作为实验材料1.2实验设计与实验设施实验用水由盐度33砂滤自然海水与淡水调配而成,盐度设置分别为6、13、20、27和33实验分生长实验和Na+/K十-ATP酶活性实验两部分,各盐度处理组设3个平行仔蟹生长实验在容积300 L水槽中进行,每个水槽中放置10个300 mL PVC带孔容器,孔径1 mm,每个PVC容器中放入一只C.仔蟹实验期间,水温保持在30±2℃;以卤虫无节幼体或新鲜贝肉为饵料;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100%,同时清除残饵,记录实验蟹蜕壳和存活情况,并测量仔蟹蜕下甲壳的甲宽;实验自2日龄C1开始至2日龄C4结束实验开始时,随机选择肢体完整的健壮C.进行称重,称重前先用吸水纸吸干体表水份,之后随机放入实验容器内实验结束时,用同样方法称量体重并测量甲宽仔蟹Na+/K+-ATP酶活性实验在容积300 L水槽中进行,每个水槽配置一片60×60 cm聚乙烯网和1个充气石,连续充气;放养密度为100 ind/水槽Cl;饵料和水质调控措施与生长实验相同;实验期间,分别于实验开始后12 h、96 h、168 h和264 h从各实验水槽中随机捞取一定数量仔蟹置于冰盘中(264 h时以仔蟹鳃丝为检测材料),用预冷的0.86%生理盐水洗净、并用滤纸吸干后,放于1.5 mL离心管中。

      样品保存于-40℃冰箱内待测1.3酶活性的测定取仔蟹样品加入9倍体积(w/v)预冷生理盐水,在玻璃匀浆器中冰浴匀浆,匀浆液于冷冻离心机O—4℃、1500r/nu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待测Na+/K+-ATP酶活性采用ATP酶试剂盒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测定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ATP酶活性定义:每h每mg组织蛋白的组织中ATP酶分解ATP产生1umol无机磷的量为一个ATP酶活力单位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以牛血清蛋白为标准1.4数据处理与分析存活率指实验结束时的仔蟹存活数与实验开始时仔蟹数量之比;甲宽增量为Cn+1甲宽与Cn甲宽之差(n=1、2或3);蜕壳间期为仔蟹两次蜕壳相距的天数特定生长率计算公式如下:特定生长率SGR=(InWf -lnWo )/t×100式中Wf、wo分别为实验始末的体重或甲宽,t代表实验天数所有实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 Mean±SE)表示,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s HSD法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2 结果2.1盐度对拟穴青蟹仔蟹生长发育的影响本实验中2日龄C1平均体重和甲宽分别为7.14±0.15 mg、3.19±0.02 mm。

      由表1可知,盐度对拟穴青蟹仔蟹存活率和C2的蜕壳间期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特定生长率(甲宽和体重)和C,的蜕壳间期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13处理组仔蟹的甲宽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盐度33处理组和盐度6处理组仔蟹的甲宽特定生长率(P<0.05),而与其它盐度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盐度13处理组C2~C3、C3~C4蜕壳间期小于其他实验组,盐度33处理组C2—C3、C3~C4蜕壳间期大于其他实验组甲宽增量方面,盐度20处理组C1蜕壳为C2的甲壳宽显著高于盐度6处理组(P<0.05),而与其它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 C2蜕壳为C3的甲壳宽以盐度13处理组甲宽增量最大,并显著高于盐度6处理组(P<0.05),而与其它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C3蜕壳为C4的甲壳宽,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2盐度对拟穴青蟹仔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由图1可知,盐度对拟穴青蟹仔蟹Na+/K+-ATP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处理12 h,仔蟹Na+/K+-ATP酶活性呈现随盐度降低而升高的趋势,其中盐度6处理组仔蟹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盐度处理96 h、168 h,盐度33处理组仔蟹酶活性最低,盐度6处理组仔蟹酶活性最高,各处理组仔蟹酶活性分别表现为6 >13 >27 >20>33和6>13>20>27>33;盐度处理264h,盐度27处理组仔蟹酶活性最低,盐度6处理组仔蟹酶活性最高,各处理组酶活性呈现6>13>33>20>27的趋势。

      3 讨论3.1不同规格青蟹仔蟹对环境盐度的适应能力青蟹养殖具有苗种培育需要30左右的高盐环境、养殖区则大多分布在盐度10左右的河口咸淡水区域、苗种生产与养殖生产异地进行的特点这与自然条件下青蟹在交配后性腺成熟时,从河口及咸淡水区洄游到外海产卵、幼体孵出后逐渐向河口沿岸靠近、变态为仔蟹的实际观察结果一致,并已被相关的实验研究证实王桂忠等人的研究表明,锯缘青蟹早期幼体(Z1、Z2、Z3)的适宜生长盐度为27—35,后期幼体(Z4-M)的生长适宜盐度为23~31;张虎等人研究了将锯缘青蟹Zs~M和C1~C4由盐度33直接移入33、28、21、15、8的盐度突变条件下,不同规格蟹苗存活和生长发育情况,认为青蟹25和M的盐度生存下限分别为21和15,而CI~C4仔蟹在上述盐度条件下均能存活、变态,但C4仔蟹在28、33的高盐度条件下有蜕壳不遂致死的现象,盐度对C1~C2蜕壳间期的影响差异不明显,C3以后盐度15、8实验组蟹苗的蜕壳间期明显缩短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本研究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采取了在容积300 L水槽中放置300 mL PVC带孔容器大水体单个蟹苗实验的方法,有效避免了群体盐度实验容易因个体间互残影响实验结果,小水体单个蟹苗盐度实验容易因水质败坏而影响存活率的情况,使实验结果更接近于生产实际。

      本研究生长实验中得到的各盐度处理组存活率为80.0—96.7%,甲宽特定生长率为7.51~9.56%/d,体重特定生长率为18.36~24.56%/d的研究结果,可视为是盐度对不同发育阶段青蟹仔蟹的单因子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拟穴青蟹仔蟹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变化延续了溞状幼体培育阶段的趋势,即表现为随个体规格的增大而提高由于C2规格蟹苗是目前青蟹养殖生产中普遍采用的苗种放养规格,综合分析本研究有关不同盐度条件下蟹苗的存活率和生长发育结果,可认为盐度13是放养C2规格蟹苗的最适盐度,盐度6则为下限盐度然而,根据日本学者伊藤丹的研究,日本浜名湖产的紫螯青蟹Scylla trawuebarica的C2~C6蟹苗尽管在短期内能忍耐3—35的盐度范围,但如在5以下和30以上的环境饲育一个月以上,则会对其存活率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实际生产中需根据养殖区海水盐度的变化情况合理确定适宜的苗种放养规格3.2青蟹仔蟹对环境盐度变化的调节机制甲壳动物从高盐海水转移至低盐海水时,Na+/K+-ATP酶能以主动运输方式转运Na+,调节血淋巴中离子浓度,以适应环境盐度的变化已有研究表明,一些蟹类从养殖盐度海水转入低盐海水中培育时,Na+/K+-ATP酶活性会显著升高。

      本研究显示,盐度处理12 h时,随着盐度降低,仔蟹的酶活性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盐度6、13处理组蟹苗的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且在为期11 d的盐度实验期间,基本保持这种趋势这说明拟穴青蟹仔蟹能在短时间内对其生存环境的盐度变化作出响应,在较宽盐度范围内有很强的生理调节能力因此,低盐环境下酶活性的升高可能有助于拟穴青蟹仔蟹对低渗环境的调节,从而维持机体离子平衡,适度降低盐度(特别是13)能促进仔蟹蜕壳和生长综上所述,拟穴青蟹仔蟹机体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