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PPT课件钩虫.ppt
39页钩钩 虫虫 hookworm1 生物学分类及主要虫种生物学分类及主要虫种分类分类线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线虫纲 圆线目圆线目 钩口科钩口科2 v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v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钩虫病钩虫病--------------------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五大寄生虫病之一3 一一. .形态形态(一)成虫(一)成虫1、外形:、外形:雌虫雌虫 雄虫:末端膨大,是交合伞雄虫:末端膨大,是交合伞2、内部结构:、内部结构:①①口囊:口囊:②②咽管及咽腺:咽管及咽腺: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等酶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等酶 ③③头腺:头腺:分泌抗凝素,有抗凝血酶原作用分泌抗凝素,有抗凝血酶原作用④④排泄腺:分泌蛋白酶,抑制血液凝固排泄腺:分泌蛋白酶,抑制血液凝固⑤⑤交合伞交合伞、、 背辐肋、背辐肋、 交合刺交合刺4 十二指肠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美洲钩虫大小大小体态体态口囊口囊交合刺交合刺背幅肋背幅肋8-13mm(8-13mm(稍大)稍大)7-11mm(7-11mm(稍小)稍小)两对三角形的钩齿两对三角形的钩齿一对半月形的板齿一对半月形的板齿“C C”形形“S S”形形两刺末端分开两刺末端分开两刺末端合并两刺末端合并由远端分为两支,由远端分为两支,每支又分为每支又分为3 3小支小支基底部发出分支,基底部发出分支,每支分两小支每支分两小支肉眼肉眼鉴别鉴别的主要特点:的主要特点:体体态态 镜镜下下鉴别鉴别的主要特点是:的主要特点是:口囊和背幅肋口囊和背幅肋5 (二)虫卵(二)虫卵: :(三)幼虫(钩蚴)(三)幼虫(钩蚴): :丝状蚴:丝状蚴:((0.5-0.7mm×0.025mm))56-76um×35~40um一一. .形态形态杆状蚴:杆状蚴: 两期两期6 二二. .生活史生活史成虫成虫(小肠上段小肠上段)虫卵虫卵杆状蚴杆状蚴随粪便排出体外随粪便排出体外丝状蚴丝状蚴土壤中适宜的条件下土壤中适宜的条件下蜕皮两次约一周发育为丝状蚴蜕皮两次约一周发育为丝状蚴外外界界土土壤壤中中的的发发育育过过程程7 幼虫的迁延移行:幼虫的迁延移行:十二指肠钩虫感染后,部分幼十二指肠钩虫感染后,部分幼虫进入小肠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长达虫进入小肠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长达253天,天,暂停发育,当受到某些刺激后,虫体才陆续进入暂停发育,当受到某些刺激后,虫体才陆续进入小肠发育为成虫。
小肠发育为成虫二二. .生活史生活史丝状蚴丝状蚴成虫成虫感染期,经皮肤主动钻入人体感染期,经皮肤主动钻入人体(皮下(皮下心心肺肺气管气管咽咽食管食管小肠)小肠)8 1.1.1.1.成虫成虫成虫成虫寄生部位:小肠寄生部位:小肠寄生部位:小肠寄生部位:小肠食性:以血液为主食性:以血液为主食性:以血液为主食性:以血液为主寄生状态:钩齿或板齿咬附肠粘膜寄生状态:钩齿或板齿咬附肠粘膜寄生状态:钩齿或板齿咬附肠粘膜寄生状态:钩齿或板齿咬附肠粘膜生活史要点:生活史要点:生活史要点:生活史要点:2.2.2.2.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蚴)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蚴)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蚴)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蚴)3.3.感染方式:主要经皮肤,还可经口感染方式:主要经皮肤,还可经口、、胎盘胎盘 、、乳汁等乳汁等 4.4.幼虫需经肠外移行才能发育为成虫幼虫需经肠外移行才能发育为成虫5.5.虫卵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虫卵随着粪便排出体外6.6.十二指肠钩虫有十二指肠钩虫有““迁延移行现象迁延移行现象””7.7.人是终宿主,人是终宿主,具有转续宿主(猪、犬等)具有转续宿主(猪、犬等)9 v钩虫病人看大夫主要有四种主诉钩虫病人看大夫主要有四种主诉 脚手痒痛脚手痒痛 咳嗽、吐痰、哮喘咳嗽、吐痰、哮喘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贫血、心慌、消瘦、浮肿贫血、心慌、消瘦、浮肿 10 三三. .致病致病1.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1)钩蚴性皮炎钩蚴性皮炎(2)呼吸系统病变呼吸系统病变11 (1)(1)(1)(1)肠钩虫病:肠钩虫病:肠钩虫病:肠钩虫病:消化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消化道症状(3)(3)(3)(3)婴幼儿钩虫病婴幼儿钩虫病婴幼儿钩虫病婴幼儿钩虫病2 2、、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图示:图示:钩虫咬附肠壁钩虫咬附肠壁))(2)(2)(2)(2)贫血贫血贫血贫血机制机制性质:性质:性质:性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异嗜症异嗜症((与缺铁和毒素有关与缺铁和毒素有关))三三. .致病致病(4)(4)妇女钩虫病妇女钩虫病12 ①①两种钩虫致病作用相似,十二指两种钩虫致病作用相似,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对人体的危害肠钩虫较美洲钩虫对人体的危害大。
大②②十二指肠钩虫引起皮炎较多,成十二指肠钩虫引起皮炎较多,成虫导致的贫血也较严重,又是婴虫导致的贫血也较严重,又是婴幼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幼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三三. .致病致病13 四四. .实验诊断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钩蚴培养法改良加藤法改良加藤法①①土壤接触史土壤接触史②②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14 五五. .流行流行Ø黄河流域以南地区为主要的流行区黄河流域以南地区为主要的流行区Ø两种钩虫混合感染极为普遍,北方两种钩虫混合感染极为普遍,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以美洲钩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Ø患者与带虫者是传染源患者与带虫者是传染源15 ☻流行因素流行因素①①粪便污染土壤的机会粪便污染土壤的机会②②适于钩蚴发育的环境适于钩蚴发育的环境③③生产劳动与生活过程中与泥土生产劳动与生活过程中与泥土接触的机会接触的机会④④人体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力人体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力五五. .流行流行16 17 六六. .防治防治2 2、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常用药物:阿苯哒唑常用药物:阿苯哒唑 甲苯咪唑等甲苯咪唑等3 3、加强粪便管理、加强粪便管理4 4、加强个人防护、加强个人防护流行区普查普治,集中在冬、春季为宜流行区普查普治,集中在冬、春季为宜1 1、治疗皮炎可用皮肤透热疗法等、治疗皮炎可用皮肤透热疗法等18 19 20 十二指肠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美洲钩虫21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刺十二指肠钩虫交合刺美洲钩虫交合刺美洲钩虫交合刺22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美洲钩虫交合伞美洲钩虫交合伞23 钩虫卵钩虫卵24 钩虫生活史钩虫生活史25 钩蚴性皮炎钩蚴性皮炎26 口囊口囊27 28 29 钩钩虫虫幼幼虫虫在在肺肺组组织织内内移移行行30 钩虫丝状蚴钩虫丝状蚴1、分布:、分布:90%在在1-6cm深的土壤表层深的土壤表层2、不食能动,抵抗力强、不食能动,抵抗力强 3、聚集性、向上爬行性、聚集性、向上爬行性4、向温性、向温性﹑﹑向湿性向湿性5、分泌胶原酶,溶解皮肤、分泌胶原酶,溶解皮肤31 钩虫病患者血涂片钩虫病患者血涂片32 婴幼儿感染途径和方式婴幼儿感染途径和方式婴幼儿感染途径和方式婴幼儿感染途径和方式: : : :更严重,预后差,表现为急性便血性腹泻、更严重,预后差,表现为急性便血性腹泻、柏油样黑便等,贫血多较严重。
柏油样黑便等,贫血多较严重1 1、与含钩蚴的土壤或污染的尿布接触、与含钩蚴的土壤或污染的尿布接触2 2、北方婴儿通过用沙袋代替尿布或睡沙袋、北方婴儿通过用沙袋代替尿布或睡沙袋而感染而感染3 3、经胎盘感染、经胎盘感染4 4、经母乳传递感染、经母乳传递感染33 l胃病样:恶心、呕吐、反酸、上腹痛胃病样:恶心、呕吐、反酸、上腹痛l肠病样:腹胀、腹痛、腹泻肠病样:腹胀、腹痛、腹泻l消化道出血:柏油样粪便消化道出血:柏油样粪便肠钩虫病临床表现肠钩虫病临床表现34 ①①轻度:头昏、乏力、轻度气促、心悸等轻度:头昏、乏力、轻度气促、心悸等②②中度:皮肤粘膜苍白、眩晕、四肢乏力中度:皮肤粘膜苍白、眩晕、四肢乏力等等③③重度:心慌气促,面部及全身浮肿,胸重度:心慌气促,面部及全身浮肿,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贫血的临床表现贫血的临床表现35 钩虫性贫血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钩虫性贫血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õ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钩虫吸血钩虫吸血 创面渗血创面渗血①①成虫以血液为食,吸血后血液迅速从消化道排出,形成虫以血液为食,吸血后血液迅速从消化道排出,形成唧筒样作用成唧筒样作用②②钩虫吸血时,不断分泌抗凝素,使咬附部位粘膜伤口钩虫吸血时,不断分泌抗凝素,使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血,渗血量大渗血,渗血量大③③虫体经常更换咬附部位,使伤口增加,原伤口凝血前虫体经常更换咬附部位,使伤口增加,原伤口凝血前继续渗出血继续渗出血④④虫体的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引起血液的流失虫体的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引起血液的流失36 õ贫血的程度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贫血的程度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 膳食中的铁含量膳食中的铁含量 体内铁储备体内铁储备 钩虫的感染度与感染持续时间钩虫的感染度与感染持续时间37 38 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