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吞咽障碍的护理措施论文(共2篇).doc
7页新生儿吞咽障碍的护理措施论文(共2篇)_儿科学论文第]篇:新生儿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探讨在初生婴儿中,他们的咀嚼功能发育尚未完整,只有依靠吮吸母乳或者其 他配方奶,如果把棉花棒或者小手指头放在婴儿的嘴里面,婴儿就会反射性地开 展吮吸在婴儿阶段,吮吸反射是和寻乳反射相配套的反射活动,婴儿一定要在 能够具备了寻乳的动作行为之后,才能够开展吮吸动作,达到摄入母乳或其他配 方乳补充营养的目标不然的话,就是将乳头或者奶嘴伸进婴儿口中,婴儿也不 会做岀吮吸的动作可以看岀,婴儿岀现无法以吮吸途径摄取食物,一方面说明 婴儿的神经发展可能存在障碍,另一方面也将对婴儿吞咽造成障碍笔者主要针 对43例胃管新生儿吞咽障碍的护理过程与体会进行总结与介绍L临床资料本文硏究对象为43例在我院接产的吸吮和吞咽功能较差的新生儿,他们 平均胎龄为34.3周,新生儿体重中低于1500g的有13例,低于2000g的有8 例,新生儿平均体重为1564g0新生儿在岀生后1-2周内运用胃管方式进行喂 养,平均住院时间为18d ,治愈新生儿41例,体重增加幅度为每天20-30g , 岀院时体重均达到了 1500g以上,能够自行吮吸喝奶,没有发生其他并发症, 健康程度良好。
2.喂养方式在新生儿中,肠胃功能正常但是因为吸吮及吞咽功能表现不佳的类型,或 者采取一段时间的静脉营养之后,能够接受经口喂养的新生儿,建议可以采用间 歇性胃管喂养法开展喂养,帮助新生儿摄入营养,满足机体需求在胃管喂养中,一般选用前端带侧孔的内径1mm规格细软硅胶胃管,对 胃管下端用生理盐水浸泡,坚决不得使用油质润滑剂代替,将胃管从新生儿一侧 鼻腔进入,通过测试能够确定胃管确实在胃里面以后,可以采取医用胶布在面部 固定,接下来将乳汁灌入与胃管相连的注射器之中,慢慢地流进新生儿胃中,在 喂养结束之后可以用少量的温开水进行冲洗清洁,再将胃管的末端进行固定处 理,便于下一次喂养在首次施行胃管喂养的时间确定上,要充分考虑到新生儿的胎龄、体重以 及吸吮能力等方面因素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在岀生后2-4h喂服温开水或10% 葡萄糖液,在l-2h后进行喂奶,如果伴有围产期疾病的新生儿,还应当结合病 情情况适当延时开奶在喂养中要尽量选用母乳,实在没有母乳的新生儿,可以 选用早产儿配方乳替代在喂养初始阶段可以选择2:1的浓度,并逐步提高浓度含量,达到1周时间之后,奶量的增加可以适 当加快,逐步提高到130-170mL/(kg.d)的标准,具体情况要根据新生儿的耐受 能力、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基本原则就是不能发生呕吐现象。
3•护理体会在对新生儿进行胃管喂养的护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插管技术做到 熟练无误,一次性插管成功,在第1次插管的过程中还要试探是否存在食管畸形 的情况新生儿吞咽反射不强,插管以及注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分析患儿有无紫 绍以及呼吸变化,防止插入气管造成误吸和窒息的严重后果2新生儿在反射方 面较差,胃管插入中,达到咽喉部位时应当停顿一下,等待患儿啼哭换气间隙完 成插入,动作要轻柔,速度要快捷,不能粗暴推进去,要注意保护喉部黏膜不受 损伤,如果岀现紫绍要实施吸氧,已经给予吸氧的患儿要用头罩吸氧,并加大氧 流量至3-5L/min0在注奶前要回抽胃液确定胃管的位置,同时兼顾分析残存奶量,胃中残存 奶量如果达到上次喂奶量的1/3 ,就应当适当延长喂奶间断时间或者减少喂奶 量,如果岀现喂奶量和残存量相当的情况就要暂停一次,如果伴随有腹胀、胃潴 留以及反复呼吸暂停等症状,应当立即停止胃管喂养,改用静脉高营养方式进行 喂养胃管喂养中注奶不顺畅的时候,不能强行注入,要检查胃管是否存在堵塞、 弯曲以及滑岀等情况,结束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新生儿喂奶后要预防多动造成 窒息以及呕吐整个操作过程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胃管留置时间在7d以 内,长期留置需要隔日更换,两侧鼻孔交替进行,每日用制霉菌素、苏打水清洁 患儿口腔数次,防止鹅口疮。
奶液温度以手腕内侧、手背试热恰当为宜,拔管或 更换时要盖紧末端盖子后轻缓拔岀,预防胃管中的奶汁进入气管,胶布固定处还 要用石蜡油轻轻擦拭后撕开胶布,保护患儿皮肤4.讨论足月出生的婴儿在岀生时就有吸吮吞咽功能,颊部坚厚脂肪垫对吸吮动作 帮助较大,早产儿在这一方面则较为滞后吸吮动作属于天性反射,具有严重疾 病的情况会对其产生制约,造成患儿吮吸功能不足新生儿和婴幼儿具有口腔黏 膜薄嫩、血管丰富的显着特点,其唾液腺没有完全,唾液较少,黏膜干燥容易造 成损伤以及感染,在3-5个月后增加明显在新生儿中,寻乳和吸吮反射与新生 儿脑部发育之间具有重要联系,一旦在新生儿身上缺少这两种原始反射,婴儿进 食与维生方面将会面临极大困难,并且要对婴儿在缺氧、缺血以及脑病变等方面 加以关注,具体情况要经过详细科学的检查诊断才能结论但是,新生儿出现这 样状况,并不代表绝对是患病或者发展异常,家长需要科学对待寻乳反射是新生儿的一种求生本能需求,有物体与婴儿嘴角接触时,他就 会寻找并做吸吮动作,因此,医护人员在婴儿出生后要尽快将其与母亲进行肌肤 接触,在婴儿3-4个月大时,就会学习到肚子饿用哭来表现,获得喂奶,逐步改 以行为表达需求,寻乳反射逐步消失。
对婴儿进行反射反应检查应当请专业医生 进行,婴儿反射反应岀现与消失时间虽然有大概标准,但不绝对,要以婴儿的医 生观察与建议为主作者:尤聪玲(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东海222300 )第2篇:新生儿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初生婴儿的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只能通过吸吮动作来摄取母奶或配方奶, 因此将如棉花棒或手指头等物体放进婴儿嘴巴里时,婴儿便会自然地岀现吸吮的 动作吸吮反射与寻乳反射为配套的反射反应,一定要能寻乳后且有吸吮的动作, 才能真正达到喝奶与补充营养的效果否则,奶瓶或乳头放到婴儿嘴巴里了,但 婴儿却无法有吸吮的动作由此可见,婴儿无法以吸吮的方式获得食物,除了神 经发展可能有问题外,婴儿的吸收营养的方式与量也将岀现障碍笔者就近年来 对86例胃管喂养新生儿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86例均为新生儿,平均胎龄34.5周体重不足1000g为3例不足1500g 为37例,不足2000g为18例,平均体重1458g0生后1?2周内采用胃管喂 养,平均住院17.5d ,治愈78例,体重每天增长15?30g ,岀院时体重 1500?2000g ,并能自己吸吮进奶,无其他并发症2喂养方法凡出生因吸吮及吞咽功能较差,无力吸乳,但胃肠功能正常,或经静脉营 养一段时间后,逐渐能耐受经口喂养的新生儿,均可采用间歇性胃管喂养法。
选 用前端带侧孔的细软硅胶胃管,内径lmm0将胃管下端浸以生理盐水,忌用油 质润滑剂,然后从一侧鼻腔插入,经测试确定胃管在胃内后以胶布固定于面颊部, 然后将乳汁倒入接胃管的注射器内,缓缓注入胃内,喂完后先用少量温开水冲洗 —下,然后再固定胃管末端至下一次喂奶时开放开始时间视其胎龄、体重、吸 吮能力而定,正常者一般于生后2?4h,第]次喂温开水或者10%葡萄糖液,1~ 2h后开始喂奶,有围产期疾病者,根据病情延迟开奶尽量选用母乳喂养,如 无母乳,选用早产儿配方乳开始时的浓度为2:1,以后逐渐增加浓度1周 后奶量增加可稍快,逐渐增至130?170mLAkg.d),根据其耐受能力、个体差异 喂养量,以不发生呕吐为原则3护理体会胃管喂养必须掌握熟练的插管技术,做到准确无误的一次性插管,并且第 —次插管应试探有无食管畸形新生儿吞咽反射极弱,插管或注奶时尤其注意患 儿有无紫绡、呼吸变化,避免插入气管,发生误吸和室息新生儿反射差,当胃 管插入咽喉部时稍停片刻,在患儿啼哭换气间插入,以迅速轻柔的动作通过咽喉 部,切忌暴力推进,以免损伤咽喉部黏膜如有紫绡应予吸氧,己吸氧者加大氧 流量至3?5L/min ,并用头罩吸氧。
每次注奶前先回抽胃液,可鉴别胃管是否仍 在胃中,也可观察有无残存的奶量若胃残存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3 ,应考虑 减少奶量或者延长喂奶间隔时间,当残存量等于喂奶量时停喂1次,若明显腹胀、 胃潴留、反复呼吸暂停,应停止胃管喂养,采用静脉高营养喂养过程中注奶不 顺时,不可以用力将奶推入,应检查胃管位置,注意有无堵塞、滑出或者弯曲在 口腔内注奶完毕以温开水少许冲洗胃管喂奶后避免多动,防止呕吐引起室息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接触患儿前均应洗手或带一次性手套,医护人员有感冒者, 禁止入内,以免发生交叉感染留置胃管时间不超过7d ,长期留置者胃管应隔 日更换1次以两侧鼻孔交替插入每天用制霉菌素、苏打水等涂抹口腔,预防 鹅口疮奶液温度适宜,一般以手腕内侧或手背试热以不觉烫为宜停止鼻饲或 更换胃管时,应先盖紧胃管末端的盖子,轻轻拔出后,以防胃管通过咽喉处时奶 汁滴入气管用石蜡油擦拭胶布固定处,再轻轻撕胶布,以免损伤皮肤4讨论足月婴儿出生时己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 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 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 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3个月时唾 液分泌开始增加;5个月时明显增多[1]。
寻乳反射与吸吮反射是判断新生儿脑部 是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指标,如果这2种最原始的反射在婴儿刚岀生的时候却没有 岀现,婴儿将会在进食、维生等方面发生困难,因此可能要怀疑婴儿是否有缺氧、 缺血或是脑病变等脑部损伤的现象不过,必须经过详细检查、评估之后才能做 出诊断,并非婴儿未岀现某种反射反应,就绝对表示婴儿是罹患某种疾病或是发 展异常,家长无需过度紧张寻乳反射是婴儿出生后为获得食物、能量、养分而 必定会岀现的求生需求当有物体碰触到他的嘴角,婴儿会试图寻找到物体来源 并做吸吮的动作也因此婴儿在岀生后,医护人员都会尽快将他抱到妈妈的身边, 让婴儿与妈妈开始有一些肌肤接触婴儿的学习能力在妈妈肚子里时便己开始因此,当婴儿长大到3?4个月之后,会学习、认知到肚子饿时,若用哭来表现 就会有人来喂奶,于是慢慢改以行为表现来表达需求,因此寻乳反射也将慢慢消 失笔者认为替婴儿进行反射反应的检查,应由专业医生来操作,而非家长,毕 竟其中牵涉到许多专业部分,家长的角色应为给予医生及婴儿协助,且婴儿反射 反应岀现与消失的时间虽有大致标准并无绝对标准,应以婴儿的医生观察与建议 为主作者:周丽丽(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儿科黑龙江鸡西15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