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毛姆《患难之交》的人物塑造与文学特色.doc
3页浅谈毛姆《患难之交》的人物塑造与文学特色=“news_bd”> 引言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30 多部戏剧、20 多部长篇小说和150 多篇短篇小说,创作生涯长达69 年,是英国文学界的一棵璀璨的常青树他在戏剧、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三个领域都卓有建树,他的戏剧有四个剧本在四家剧院同时上演的记录;长篇小说给他赢得了伟大的艺术家的称号;而他本人则认为他的短篇小说成就最高他的短篇小说风格独特、情节跌宕,语言简洁流畅、通俗易懂,注重细节的描写,擅长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被誉为英国莫泊桑本篇拟从社会历史背景、文本特色和人物刻画等视角对其短篇小说《患难之交》中的人物塑造与文学特色做一浅析 一、《患难之交》小说概述 《患难之交》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是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小说的主人公爱德华海德伯顿(简称爱德华),外表给人的印象是和善温和的蓝眼睛声音轻柔笑容和蔼可亲从他身上感到他对别人真正的爱,让读者感觉到他是一个和善、有爱心的好人,而且他又非常瘦小、脆弱,你觉得他甚至连只蚂蚁都不忍伤害作者这样不惜笔墨地对爱德华外貌细节的描述,让读者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他和一个在异国他乡向他求助的同姓(都姓伯顿)同胞置于死地的坏家伙联系在一起。
那是什么使他痛下黑手设计,让可怜的同姓同胞伦尼伯顿(简称伦尼)为一份不存在的工作丧命呢?就是因为伦尼赢了他不少钱一个不学无术,靠国内寄钱过日子的浪荡公子赢了他辛苦挣来的钱(他的每一个便士都是自己挣来的),而且眼见得这个寄生虫把这些钱都挥霍享受了(女人都对他着迷,饮酒过度),对此爱德华能无动于衷么?不能但是他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又使他不能表现出来,只能憋屈地埋在心里(赢了我不少钱,这我可知道),表面上又得表现得慷慨大方,这对他来说其中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因此,等到伦尼贫困潦倒、无以为生,找到这个同姓善良的朋友,希望能给安排职位的时候,这个所谓的患难之交表现得冷酷、残忍,就一点儿也不奇怪:先是讽刺、挖苦,接着设下圈套,丧失人性地实施他的报复计划——促成伦尼的死亡,也就不显得突兀了对于伦尼的死, 事后这个朋友在向我叙述的时候,没有半点儿忏悔和不安,就好像这事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这时,读者发现金钱的魔力已经使爱德华变成了一个表里不一、没有人性的行尸走肉,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成了资本主义物质社会的牺牲品 《患难之交》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真实、客观的再现,在当时社会具有典型性。
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卢卡契认为典型性是现实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美学标准典型是本质和现象这种辩证关系在艺术上的解决,又是对社会历史过程的忠实反映他强调艺术作品必须具有典型性,表现时代和社会的本质主人公爱德华和伦尼都是他们生活的社会为金钱、物欲所扭曲的众多人物的缩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对人性的物化和异化的典型表现像毛姆一样的西方艺术家已经意识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所造成的人性的扭曲和变态,积极地探索人性的觉醒、人性的回归,试图寻找人类真正美好的精神家园 二、文本特色 (一)独特的叙事方式 《患难之交》的文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容易引起共鸣,也使文本的笔调显得亲切,读者易于接受毛姆不愧是故事大王,文本由大小两个故事镶嵌在一起,浑然构成了一个整体作者我是大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等到小故事一开始,我就把叙述权转交给了主人公爱德华,由他来讲述与伦尼之间的故事,而作者则成了旁观者、局外人,由爱德华本人叙述自己的故事,真实可信、合情合理 文本一开始,作者就发表了一段感悟:人性复杂,人的外表具有欺骗性这是由于看到了主人公爱德华的死讯,至此拉开了大故事的帷幕,作者采用倒叙方式叙述了我和爱德华相识、相遇的经过。
作者深知整个故事的内情和谜底,却利用读者先入为主的心理,大篇幅地对主人公的外貌举止、人们对他的赞誉以及我对他极好的印象进行描述,使读者深信爱德华是个表面柔弱、为人和善的大好人直到爱德华偶然讲述了他与同姓伦尼交往的小故事时,读者才一步一步震惊地看到了一个表里不一、冷酷无情的伪君子,这样前后形成巨大反差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趣味横生故事结尾达到了高潮,伦尼以生命为代价想换取的工作原来并不存在,爱德华为了报复,设计这场骗局之心昭然若揭读者这才明白作者前面埋下的伏笔和细节描述暗藏的玄机,前后对照,更加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复杂,以及在追逐物质与金钱的过程中人性的泯灭故事就此结束,采用了悬念突变的欧亨利式结尾,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和回味 (二)反讽的运用 在文中,毛姆没有直接对人物性格进行评析,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对比与反讽的修辞方式阐述他的立场反讽方式的运用是作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对人性复杂的阐释如题目与人物形象的反讽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人面兽心的伪君子形象;题目与内容的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悬念人物形象的细节描述与其行为举止的对比,突显人物人性的复杂和丑恶题目患难之交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是置朋友于死地,讽刺了资本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对人性的扭曲:爱德华为了失去的金钱可以置朋友于死地,伦尼则是过着放纵、寄生虫般的生活,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写照。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卢卡契认为: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人们的意识形态,是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作者通过反讽手法所演绎的患难之交,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辛辣地讽刺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丑恶,从而促使人们对人性进行反思、探索,寻找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东西 (三)对话的手法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全是靠对话形式展开的秦秀白说:小说中的对话必须反映人物的个性,做到‘言如其人’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身份、文化修养、经历及个性毛姆借用爱德华之口讲述故事的经过,把一个冷酷无情、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爱德华的话语听起来宽容大度、考虑周到、彬彬有礼,仔细解读他语言的语境,就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在介绍伦尼无所事事、酗酒赌博时,他表现得宽容大度,而对伦尼赢他钱一事却耿耿于怀(赢了我不少钱,这我可知道)声称伦尼不是个坏人,我喜欢他但在伦尼走投无路向他求救时,他明知伦尼被酗酒放纵掏空了身体,根本应付不了灯塔的潮流,却让他去送死,还说要接伦尼一起吃饭这类看似体贴周到的空话当我问他是否知道伦尼会淹死时,他自恃聪明地回答办事处就没有空位子。
从我和爱德华的对话中读者看到了他虚伪、冷酷无情的真面目 三、人物的刻画 (一)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在小说中出现 文本又以倒叙的方式展开, 因此我在故事中是无所不知的叙述者,是故事宏观的设计者和掌控者文本以一段富有哲理的我对人认识的感慨开始,明确地表明了我所代表的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我对主人公爱德华为人处事了如指掌,在外貌举止上却把他描绘成一个温和善良、慷慨大方的谦谦君子,与小故事中冷酷无情、丧失人性的伪君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我对人性复杂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我对爱德华的厌恶、愤慨之情读者又从我提出问题打断爱德华的叙述,发现我对伦尼命运的担心和不幸的惋惜,以及对爱德华泯灭人性的震惊 (二)爱德华是文本不惜重墨描绘的人物 在没有金钱冲突的前提下, 他是个大好人;和我素昧平生,却请我吃饭,和我聊天;对家人也好,和睦恩爱的一家人人物塑造得比较真实、客观、有血有肉,具有典型性他对伦尼痛下毒手,一是因为他赢了我不少钱,辛苦挣的血汗钱却被伦尼这个不学无术的寄生虫轻而易举地拿去享受;二是自恃牌打得不错,遇上伦尼这样一个桥牌高手,既输钱又输面子;三是同姓伯顿,自己长得文弱、矮小,伦尼长得英俊,又有女人缘,表面说他喜欢伦尼,实际上恨之入骨。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口是心非、人心不古的现实写照,是所崇尚的金钱价值观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结语 《患难之交》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鲜活地刻画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三类人:以我为代表的有思想、有良知的一类人,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金钱、物质的追求所造成的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探索人性的觉醒,寻求美好人性的回归以爱德华为代表的以追逐金钱为目标、丧失人性的一类人还有以伦尼为代表的精神空虚、无所事事、放纵享乐的一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