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章节中国近代报刊产生与初步发展.ppt

51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90034532
  • 上传时间:2024-09-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3M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一、外人来华办报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经济上占主要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此时的官办邸报,民间报房的京报,没有新发展,流于程式化,长期处于主要抄传谕旨,奏折等官文书的状况内容、形式僵化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二、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的出现¡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禁传教,英国传教士因无法在中国公开活动,便转往东南亚一些华人聚居地区开展工作,以期起到渗透和过渡作用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第一个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第一个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英国伦敦布道会的马礼逊马礼逊1807年年到达广州到达广州 ¡18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米怜((1785--1822)来华协助马礼逊工)来华协助马礼逊工作1815年,米怜带中国刻字工人年,米怜带中国刻字工人梁发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建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建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版了中文月刊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一些宗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和一些宗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年8月月5日日在马六甲创刊米怜为主编,在马六甲创刊米怜为主编,署名博爱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署名博爱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该报为中文月刊,它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该报为中文月刊,它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话文写作¡——办报宗旨办报宗旨::“阐发阐发基督教教义基督教教义为根本要为根本要务、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为阐发教义之辅务、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为阐发教义之辅”……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报纸内容报纸内容::¡①①基督教义基督教义,,“主打内容主打内容”——圣经故事、寓言、杂谈、对圣经故事、寓言、杂谈、对话¡②②伦理道德伦理道德,,“贴近中国文化贴近中国文化的根基的根基”¡③③世界各国概况、科学常识世界各国概况、科学常识(偶尔登载时效性强的文字,(偶尔登载时效性强的文字,第第2期登载过一篇题为期登载过一篇题为《《月食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国近代的预告性新闻,是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客观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客观上喂养或治疗了上喂养或治疗了“中国人空空中国人空空的科学胃的科学胃”“闭关锁国政策下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近视眼的近视眼”。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宣传策略宣传策略:附会中国的儒:附会中国的儒家学说,广泛引用孔孟语录,家学说,广泛引用孔孟语录,常借用常借用儒家经典儒家经典中的用语阐述中的用语阐述基督教教义,反复劝服读者基督教教义,反复劝服读者“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学说是一致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学说是一致的的”……封面:封面:“子曰:多闻,子曰:多闻,择其善而从之择其善而从之”::“万世万处万世万处万人万人”皆有好的和坏的,要放皆有好的和坏的,要放开眼界,看到外国人的长处,开眼界,看到外国人的长处,不要妄自尊大,博采众长,故不要妄自尊大,博采众长,故“察世俗察世俗”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报刊业务报刊业务:文体多样(:文体多样( 诗歌、对话体、诗歌、对话体、小故事、长篇记事、三言两语的警句录、述小故事、长篇记事、三言两语的警句录、述评性的文章、短论)评性的文章、短论)¡章回体形式(常见中国小说的的一些套语章回体形式(常见中国小说的的一些套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三原则(三原则(“短短” “通俗易懂通俗易懂” “流畅生动流畅生动”))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思考题:当下中国的对外传播,怎样劝服西思考题:当下中国的对外传播,怎样劝服西方受众?方受众?¡传播的移情效应传播的移情效应——受众本位受众本位¡传播形式的本土化传播形式的本土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异质化、通俗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异质化、通俗化¡传播者的本地化、土著化传播者的本地化、土著化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此外,麦都思于1823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创办中文月刊《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是《察》的续刊,曾经协助过米怜的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麦都思创办主编封面印有“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书本式¡传教士纪德于1827年在马六甲创中文月刊《天下新闻》¡两者都继承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模式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三、近代报刊在澳门的出版¡澳门始有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16世纪,葡萄牙人殖民澳门1822年,葡人巴波沙少校创办了葡文周报《蜜蜂华报》,由一些天主教教士编辑这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该报鼓吹立宪,抨击贵族保守派最终成为政治派别斗争的牺牲品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四、近代报刊在广州的出版 1827年,美商伍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不久转归英国鸦片商马地臣所有此外,《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中国丛报》、《广州周报》等英文报刊先后创办这些都是商业报纸,以刊载商情为主,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叙述详细重视新闻和言论,印刷出版业务仿效西方本土报刊,较为先进嘲笑中国贫穷落后,公开鼓吹和煽动西方列强武力侵华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是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

      创办人、主编:郭士立¡历史背景:1825 年西方各国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更加急切地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打开中国紧闭的大门之愿望更强烈,传教士与资本主义列强“同乘一条船”的面貌日益明显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郭氏其人:对侵华事业有浓厚兴趣的外国人之一,);他连续三次到中国沿海考察、收集(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发现中国人高傲排外、夜郎自大、愚昧无知等不利于他们打开中国大门的思想障碍,就狡猾地“入乡随俗、投其所好”,曾经拜中国官员为“干爹”,留大辫子、穿长袍马褂,讲华语,清廷竟然默许了郭的行为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它每期都刊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 (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在业务上,(1)设立了新闻专栏,发表国际和中国广州、澳门的新闻选录《京报》 (2)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3)言论上设立专栏,重在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1833年该刊第五期所载的《新闻纸略论》简介近代报纸的产生、现状及出版自由观念,是中文报刊中第一篇新闻学专文5)内容上更贴近生活,题材多样化,稿件末尾的“编者按语”是中文近代报刊首次出现的内容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五、 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活动的特点:¡1、外人办报是近代报刊冲击中国大门的开端;¡2、担任这些报刊编撰的主力是传教士;¡3、这些报刊大多得到了商人和外交官的支持;¡4、这时期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主旨不在报业经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和情报工作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历史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腐败、积贫积弱的清政府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中国的大门从此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时隔不久,英法两国又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攫取了在中国内地/本土从事侵略活动的特权,包括文化侵略(例如,办报)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西方冒险家们纷纷涌入中国,全面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侵略/淘金活动¡——他们彼此之间需要沟通情况、传递信息、了解商业行情、政治形势的变化¡——对中国人民进行欺骗宣传与奴化教育¡——其办报纸活动再以不像鸦片战争前受清政府的种种限制(门槛全拆、长驱直入)¡结果:办报规模、速度大规模增长/ 以香港、上海为基地的外报网形成。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一、英文商业报纸纷起一时¡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报刊是《香港公报》,主编为英军翻译马儒翰(马礼逊之长子), 1841年在澳门出版,不久迁香港,获香港军方支持该报最初并非商业性质,但次年即并入香港的商业报纸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1841年到1860年,英文报刊在香港出版的共17种,其中大多数为商业报刊:¡(一)《中国之友》1842年3月17日在澳门创刊,同年24日出第2期时迁香港创办人为英商奥斯威尔德1843年产权出售与卡尔,至1850年,台仁特取得该报产权,并任报纸发行人主编报纸论调开始大变曾客观地报道亚罗号事件,支持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二)《香港纪录报》:前身为《广州纪录报》,1839年迁澳,1843年迁港,改本名,为怡和洋行所办,至1849年转为英商史屈泉所有产权几度变化,1863年停刊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三) 《德臣报》,汉译为《德臣西报》、《中国邮报》1845年2月创刊于香港,1974年停刊,为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创办人和主笔为英出版商肖德锐后由英商德臣独家拥有产权曾资助容闳、黄宽、黄胜等三名学生留美。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四)《孖剌报》:1857年创,由美商茹达和英商莫罗创办次年完全为莫罗所有为外国人在华的第一张日报,1941年停刊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前¡这期间新出版的报刊中,1863年创的英文《晚邮报和香港航运报》,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晚报1877年创的《香港天主教纪录报》,是天主教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报刊 1881年创立的《士蔑西报》,与《德臣报》、《孖剌报》并称香港英文三大报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二、中文商业报纸相继出版¡鸦片战争后,香港最早出现中文商业报纸由于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这些报纸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其办报模式、经验,对后来的内地的中文商业报纸影响较大¡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出现于1853年,即由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英文名:Chinese serial )主编麦都思——奚礼尔——理雅各,是第一份刊载收费广告和最早刊登新闻画的中文报刊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1857年11月,英文《孖剌报》出版的一份中文副刊《香港船头货价纸》是香港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由广东人黄胜、伍廷芳等编辑。

      ¡1861年7月,《德臣报》发行中文《香港新闻》,刊登行情、船期和新闻,后停刊1871年3月,开辟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报》,每周六出,标榜不牟利、广见闻刊登新闻、评论等1872年4月,停刊,改出《香港华字日报》先后为周3刊、日刊,出至1941年才停刊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 ¡一、背景: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方列强的租界和通商口岸人口激增,商业贸易逐渐繁荣,成为中外贸易的枢纽和全国商业中心外国人在租界里出版了大量报刊,使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外国人在上海办得最多的、最早的是直接为他们的经济活动服务的外文商业报纸,其中主要是英文报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二、上海外文报刊的发展¡《北华捷报》是由英国人奚安门等人在1850年8月创办的,是上海出版最早的英文报纸1856年出版的附张《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名为《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字林西报》,前身为《北华捷报》1856年出版的附张《每日航运新闻》,从1864年独立出版,该报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侵华史”¡ 1872年,路透社在中国建立了远东分社,成为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通讯社 ,《字林西报》因其与路透社同为英国人所办,首先被允许独家采用该社的电讯稿。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三、《六合丛谈》、《万国公报》等中文宗教性报刊¡1857年1月,《六合丛谈》创刊,成为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由伦敦布道会在上海设立的墨海书馆主办,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内容包括宗教、科学知识、商业行情和新闻报道王韬的报刊活动由此而始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至1894年前,传教士先后出版的教会中文报刊有10余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万国公报》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1868年《中国教会新报》创刊,林乐知任主编,1874年9月5日改版,更名为《万国公报》该报宗教内容较少,主要刊载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信息增设论说读者对象为官员、士大夫、商人等1883年8月,因主编林乐知忙于他务而停刊1889年2月,由广学会复刊,半月刊,仍由林乐知任主编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四、《申报》等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发展¡1861年11月,《北华捷报》创办了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首任主编是传教士伍德版式创新,白报纸两面印刷,每期直栏、四版主要刊登行情、船期和广告传递商情迅速,最先刊登电讯稿选录《京报》及各地报刊新闻不重视言论。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1872年,4月30日,英商美查等四人合资在上海创刊《申报》买办(经理)赵逸如,主笔蒋芷湘四开一张用毛太纸单面印刷初两日刊,第5期起改日刊1909年席裕福接盘全部产业,1912年由史量才接盘,于1949年5月27日停刊《申报》经历了清朝同治、光绪、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重要的历史时期,内容丰富,保存了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因此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申报申报》》的主要特点是:把的主要特点是:把赢利赢利作为办报的作为办报的首要目的,首要目的,1872::1600—1889::100000¡1、在经营管理方面、在经营管理方面¡⑴⑴尽量降低成本;尽量降低成本;¡报纸的价格弹性的思考?报纸的价格弹性的思考?¡竞争者的数量与价格弹性成反比竞争者的数量与价格弹性成反比¡产品的差异性与价格弹性成反比产品的差异性与价格弹性成反比¡受众的定位与价格弹性成反比受众的定位与价格弹性成反比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报纸的防替代战略报纸的防替代战略¡1、行业集体反击、行业集体反击¡2、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3、提高受众的转换成本、提高受众的转换成本¡4、目标转向最少受替代品威胁的细分市场、目标转向最少受替代品威胁的细分市场¡5、寻求与替代品的共存与联合、寻求与替代品的共存与联合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⑵⑵努力搞好发行,设代销点、上门送报、沿街叫卖,努力搞好发行,设代销点、上门送报、沿街叫卖,买报人可先取报,月底缴款,剩余报纸退回;买报人可先取报,月底缴款,剩余报纸退回;¡⑶⑶大力招登广告,对华人实行优惠价,付给外埠代大力招登广告,对华人实行优惠价,付给外埠代招广告者回扣;招广告者回扣;¡⑷⑷经营其他文化事业。

      一是出版发行各类期刊经营其他文化事业一是出版发行各类期刊1872年年11月出版发行我国月出版发行我国最早最早的文艺期刊的文艺期刊《《瀛寰琐瀛寰琐记记》》,每期销数达,每期销数达2000册1877年年6月,出版发行月,出版发行我国我国第一种以图画为主的刊物第一种以图画为主的刊物《《瀛寰画报瀛寰画报》》;二是;二是兼营书籍出版业务兼营书籍出版业务1872年,公开发售本馆刊印的年,公开发售本馆刊印的《《王洪绪先生外科证治全生集王洪绪先生外科证治全生集》》,后创立点石斋石,后创立点石斋石印局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2、在编采业务方面,、在编采业务方面,¡⑴⑴从办报人员到报纸样式(报名、书册式装从办报人员到报纸样式(报名、书册式装订、文章风格)都尽量中国化订、文章风格)都尽量中国化¡⑵⑵重视言论,每天头版均有一篇言论,政治重视言论,每天头版均有一篇言论,政治倾向保守倾向保守¡⑶⑶重视新闻,为吸引读者,大量刊登猎奇性、重视新闻,为吸引读者,大量刊登猎奇性、趣味性的社会新闻趣味性的社会新闻¡⑷⑷重视刊载文艺作品,使之成为经常性内容重视刊载文艺作品,使之成为经常性内容创办中国最早的白话报纸创办中国最早的白话报纸《《民报民报》》。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字林沪报字林沪报》》 ¡1882年创刊于上海,年创刊于上海,由字林洋行创办,由字林洋行创办,著名报人蔡尔康主著名报人蔡尔康主笔创办的笔创办的《《消闲消闲报报》》是我国第一个是我国第一个副刊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新闻报》 ¡中外合资创办的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 1893年2月17日创刊,由中外商人合组公司创办,以“经济独立、无偏无党”为宗旨在内容上形成准确,迅速报道经济新闻及商业行情的主要特点¡19世纪90年代上海报纸形成了《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三足鼎立的格局 第四节 在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 ¡广州——英文:《中国丛报》、《中国之友》 中文:《中外新闻七日录》(创刊于1865年,是传 教士在中国办的第一份周报)、《广州新报》¡天津——外人在中国北方的报刊宣传中心,英文:《中国时报》、《京津泰晤士报》¡中文:《时报》(李提摩太任主笔),该报同南方的《万国公报》成为在华外人主办的最有影响的政论性报刊¡福州——英文:《福州信使报》(《福州府差报》)、《福州捷报》、《福州每日回声报》。

      ¡中文:《中国读者》、《小孩月报》(中国第一种儿童刊物) 第四节 在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厦门——英文:《厦门公报和航运报道》¡中文:《厦门新报》(以闽语方言写作)¡宁波——中文:《中外新报》、《甬报》(曾发表<新闻纸论>等新闻学专文)¡汉口——英文:《汉口时报》¡中文:《谈道新编》、《昭文日报》 第四节 在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北京——中文月刊《中西闻见录》,传教士丁韪良主编,以介绍水利、医学、数理化等实用科学和基础科学知识为主,也有少量西方科技新闻和寓言等,不涉及宗教和时政,免费赠送官绅、士大夫,部分发往外埠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的部分篇章在此刊连载¡澳门——葡文《大西洋国》、葡文、中文各有版面的《镜海丛报》,和孙中山关系密切,曾刊有孙中山《农学会序》,一版的文章据说都出自中山手笔,第5、6版还刊有孙中山的《医药问答》、病人鸣谢和赞扬孙中山医道的广告,因此有人认为该报的实际主持者及编辑者是孙中山 第四节 在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思考:外文报刊和中文报刊都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思考:外文报刊和中文报刊都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二者有无区别?略中国服务,二者有无区别?5W¡①①创办者:传教士创办者:传教士←→英美商人英美商人¡②②读者对象:中国人读者对象:中国人←→外国人:中国境内外外国人:中国境内外¡③③主要任务:劝服中国人主要任务:劝服中国人“欢迎我们来改造落后愚欢迎我们来改造落后愚昧的你们、迎接我们来剥削肥水直冒的你们昧的你们、迎接我们来剥削肥水直冒的你们”(中(中文报刊)文报刊)←→讨论如何采取更有效的策略对付清政讨论如何采取更有效的策略对付清政府的中国人民(外文报刊)府的中国人民(外文报刊)¡④④业务差异:外文报刊以新闻为主、商业性内容较业务差异:外文报刊以新闻为主、商业性内容较多(商业报道、价格表、行情)、激烈的论战(对多(商业报道、价格表、行情)、激烈的论战(对华政策、各自的利益),西方列强、各商业团体之华政策、各自的利益),西方列强、各商业团体之间相互勾结、相互争夺的关系。

      间相互勾结、相互争夺的关系 第四节 在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二、外报在华的历史作用¡(一)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A.为列强武力侵华和政治讹诈提供情报¡B.为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信息和宣传服务¡C.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第四节 在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二)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A.它们为被封建统治者长期禁锢的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窗口¡B.它们所刊载的商业信息,也不可避免地为新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利用¡C.它们所介绍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可避免地为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所吸收,中国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报宣传的影响 第四节 在华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三)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A.带来了近代报刊理念,体现了民主观念¡B.冲破了封建王朝对办报的种种束缚,客观上为国人办报提供了生存基础¡C.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D.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新闻工作者 谢 谢 大 家!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