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哺乳纲2v复习课程.ppt
96页三、骨骼系统v哺乳动物骨骼系统演化趋势: 1)、骨化完全 2)、愈合,简化 3)、提高韧性 4)、长骨限于早期生长 头骨 脊柱中轴骨骼 胸骨 肋骨 前肢骨 肢骨 后肢骨附肢骨骼 肩带 带骨 腰带(一)中轴骨骼1、头骨 1)头骨的特点v(1) 脑腔大;鼻腔大,枕髁2个.v(2) 头骨骨片愈合.v(3) 齿骨愈合为一,(兔未愈合)与 颞骨成活动关节.v(4) 颧弓发达.v (5) 听小骨3块(锤骨、砧骨、蹬 骨),哺乳动物特有的鼓骨 2、脊椎骨 脊椎骨是脊椎动物脊柱的基本结构单位一个典型的脊椎包括椎体、椎弓(髓弧)、椎棘(髓棘)、前后关节突和横突五个部分具有支持身体、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的功能 椎体类型:双平型 3、脊柱:是一条由许多脊椎骨彼此前后串接而成的骨柱,位于身体背部中央 特点(1) 分区明显.C7,T12,L7,S4,Cy16(2) 颈椎恒为(海牛6;三指树懒9)(3) 荐椎3个以上(4) 尾椎退化(5) 椎体间有椎间盘.4、胸骨与肋骨v发达,分胸骨柄,胸骨体,剑胸骨,蝙蝠胸骨有龙骨突 肋骨结节横突 v肋骨数目少,集中,双头式: 肋骨小头肋骨窝 v真肋-兔6 假肋-兔3 浮肋-兔3(二)附肢骨骼1、带骨 1)肩带:简化,肩胛骨发达,乌喙骨退化为1个乌喙突,锁骨存在或消失. 2)腰带:愈合成一个髋骨;坚固;构成封闭式骨盆.水生种类后肢腰带退化2、肢骨(1) 延长,移向后面.(2) 肱骨,股骨垂直地面.(3) 飞行种类指骨特长(4) 陆生种类的趾型有三种: A.跖行性:行走时,腕掌指(跗 趾)着地(灵长类,熊) B 趾行性:行走时指趾着地(食肉目) C 蹄行性:行走时,指趾端着地(有蹄类)(三)骨骼系统的演变1、骨骼系统演化特点v圆口类:头骨由软骨及结缔组织组成,无上 下颌,有鳃篮结构。
v鱼类: 软骨鱼类头骨终生停留在软骨阶段 硬骨鱼类骨化,数目多,变异大 脊椎骨为双凹型v两栖类:头骨数目大大减少,变异大, 为 平颅型 脊椎骨为前凹型或后凹型分为颈椎,躯 椎,荐椎,尾椎 颈椎1枚爬行类:头骨为高颅型,脑颅几乎完全骨 化,次生腭形成颞窝出现 脊椎骨为前凹型或后凹型颈椎,胸 椎,腰椎,荐椎,尾椎五部分鸟类:头骨坚硬,薄而轻,为气质骨,骨片 愈合,头骨属双颞窝型 脊椎骨为马鞍形 (适于飞行)2、头骨的演化v脊椎动物头骨进化数目由多变少,由软骨转变为硬骨,脑颅由小到大,骨之间结合由松到紧v听小骨 颌弓的关节骨变为锤骨 颌弓的方骨变为砧骨 舌弓的舌颌骨变为镫骨v初生颌:在软骨鱼类,由于第一对咽弓的部分骨块消失而由剩下的上鳃软骨转化的腭方软骨和角鳃软骨转化的麦氏软骨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执行颌的机能因这种颌在演化上出现最早,故称初生颌 次生颌:腭方软骨和麦氏软骨失去颌的机能后,由其前方重新形成的前颌骨、上颌骨代替腭方软骨成为上颌,由齿骨、隅骨等代替麦氏软骨成为下颌这些膜性骨组成的颌,因演化上晚于初生颌,故称次生颌硬骨鱼及其以上的脊椎动物的颌均属次生颌v两接型v舌接型v自接型v颅接型v初生腭:由颅底部直接成为口腔顶壁的腭称初生腭。
v次生腭:是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的腭突和翼骨共同愈合而成的一块覆盖于口腔顶壁的水平隔板,次生腭的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完全分开,内鼻孔后移至咽部,以解决取食与呼吸的矛盾 1)肩带v弧胸型肩带:无尾两栖类肩带与胸骨的组合类型之一主要特征是左右上乌喙骨形大呈弓形,在腹中线上不相连而彼此重叠,肩带可通过上乌喙骨在腹面左右交错活动,这种肩带称弧胸型肩带例如蟾蜍v固胸型肩带:无尾两栖类肩带与胸骨的组合类型之一主要特征是左右上乌喙骨形小而直,在腹中线紧密相连而不重叠,有的种类甚至愈合成一条狭窄的上乌喙骨,肩带不能通过上喙骨左右交错活动,这种肩带称固胸型肩带v2)腰带v四肢 两栖类 爬行类四、肌肉系统1.四肢肌肉发达2.咀嚼肌发达3.背最长肌发达4.有特殊的行呼吸作用的隔肌5.皮肤肌发达五、消化系统v消化系统组成:v消化道:唇、齿、口腔、舌、咽、食道、胃(贲门、幽门)、十二指肠、小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v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脏; (一)口腔1、构成2、功能 混合食物, 口腔消化3、舌4、牙齿1) 结构2)齿式 M 上颌:门I、犬C、前Pm、臼 M 下颌:门I、犬C、前Pm、臼兔: 2.0.3.3 1.0.2.3 3)类型 再出齿 槽生齿 异型齿4)哺乳类食性与牙齿A 食虫型:门齿尖锐,犬齿不发达,臼齿有尖锐的齿尖。
B 食肉型:门齿较小,少变化,犬齿发达,臼齿有尖锐突起C 食草型:犬齿不发达或缺少,门齿和前臼齿间宽阔齿隙,臼齿扁平D 杂食型:臼齿齿冠有丘形隆起脊椎动物牙齿类型v同型齿:爬行动物及其以下的脊椎动物的牙齿均呈圆锥状,其大小、形状也较一致,这种的牙齿称同型齿,只起咬捕食物而不具咀嚼作用v异型齿: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形态、大小各异,功能不同的牙齿,以适应取食和咀嚼的需要依其形态和着生位置不同,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四种端生齿:脊椎动物牙齿的着生方式之一牙齿由纤维膜贴附于颌骨顶端或边缘,无齿根,易脱落,见于鱼类,两栖类和某些蛇类侧生齿:脊椎动物牙齿的着生方式之一,齿的基部和一侧贴附在颌骨的内侧缘,血管和神经由侧面的小孔进入齿腔,无齿根,较易脱落,大多蜥蜴和蛇类为侧生齿槽生齿:脊椎动物牙齿的着生方式之一,齿由发达的齿根深植于颌骨齿槽中,血管和神经由牙根末端小孔进入齿腔,初见于爬行纲鳄目,到哺乳纲发展最完善v多出齿:一生中可以脱换多次的牙齿称多出齿,如鲨鱼、两栖类、爬行类的齿,最初萌出的齿,经磨损后随时脱换v再出齿:萌出后终生只换一次的牙齿称再出齿见于大多数哺乳动物和人类未脱换以前名乳齿,更换以后称恒齿,通常门、犬、前臼齿属更换齿,臼齿,则终身不换。
脊椎动物齿的演化v由同型齿到异型齿v由多出齿到再出齿v由端生齿或侧生齿到槽生齿v由数量多而不定到数量少而恒定v由着生部位广泛到仅着生在上下颌上(二)咽v吞咽反射: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封闭咽与鼻道的通路,舌骨后推、喉头上升,使会厌软骨紧盖喉,封闭咽与喉的通路口咽部的演化(三)消化管1、食道2、胃:单胃 复胃(反刍胃) 瘤胃 网胃 瓣胃 皱胃 反刍作用的意义:v快速摄食v充分消化获取营养3 肠 肠的分化程度与动物的进化水平有关,也与食性密切联系四)消化腺1、唾液腺 1)腮腺(耳下腺) 2)颌下腺 3)舌下腺 4)眶下腺2、肝脏3、胰腺v自无颌类开始就有独立的肝脏,硬骨鱼类的一些种类肝脏和胰脏合成肝胰脏,其他各纲都有肝脏v文昌鱼和无颌类没有独立的胰脏,软骨鱼类开始有独立的胰脏胰脏是分泌胰液的消化腺体又是一个内分泌腺六、呼吸系统组成:外鼻孔;鼻腔;内鼻孔;鼻咽道;咽峡;咽交叉;喉门;喉;气管;支气管;肺一)呼吸道v1.鼻腔大v2.咽复杂(内鼻孔-喉);有鼻咽道,咽峡、咽交叉v3.肺由肺泡组成,表面积大. 人:60120m2、马200m23、喉 1)结构 喉头有四块软骨(其他动物两块:环状, 杓状)有声带 2)功能4、气管:气管环,C形(二)肺(三)呼吸动作 膈肌(四)气体交换1、肺呼吸(外呼吸)2、组织呼吸(内呼吸)(五)脊椎动物的肺v呼吸动作口咽式呼吸双重呼吸胸腹式呼吸七、循环系统1)血液循环 心脏 血管2)淋巴循环1、心脏v心脏四室.主动脉,肺动脉。
回心的血管有:前腔静脉(1-2), 后腔静脉1;肺静脉左右各3.2、动脉仅具左体动脉弓3、静脉1)肾门静脉消失2)前后大静脉只1条3)腹静脉消失4)出现奇静脉和半奇静脉4、淋巴 发达,辅助循环、免疫5、血液 成熟红细胞无核v6、淋巴器官: 胸腺:中心淋巴器官,控制淋巴器官发育,幼体时发达 脾脏:产生淋巴细胞,浆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辅助部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淋巴心发达,至鸟类开始出现淋巴结,淋巴管内出现瓣膜,哺乳动物淋巴系统机构完善且极发达脊椎动物循环系统比较v心脏动脉胚胎期软骨鱼硬骨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第一对第二对第一对鳃动脉第三对第二对鳃动脉第一对鳃动脉颈动脉 颈动脉 颈动脉 颈动脉第四对第三对鳃动脉第二对鳃动脉体动脉体动脉右体动脉左体动脉第五对第四对鳃动脉第三对鳃动脉第六对第五对鳃动脉第四对鳃动脉肺皮动脉肺动脉肺动脉肺动脉动脉v静脉八、排泄系统v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1、哺乳动物肾脏结构v肾脏结构: v肾单位:是最基本的泌尿单位,由肾球囊,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球囊略似一个双层杯状体,肾小球也叫血管球,是一个弯曲盘绕成球形的毛细血管网,包在肾球囊内肾小管是连接肾球囊的细长管道,分近、远曲小管和髓袢三级,往后通入集合管,肾球囊和肾小球和称肾小体。
v肾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集合管2、膀胱1)有膀胱的脊椎动物 鱼类(除软骨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除蛇、鳄和部分蜥蜴)、鸵鸟、哺乳类2)膀胱的类型 A 导管膀胱(输尿管膀胱) B 泄殖腔膀胱 C 尿囊膀胱3、肾脏的类型1)前肾(前期肾;原肾)2)中肾(中期肾)3)后肾(后期肾)v前肾:亦称原肾,脊椎动物最原始的泌尿器官,位于体腔背壁前部,左右各一,由少数按节排列的,扭曲的前肾小管组成前肾小管内端各有肾口开于体腔,外端连接成一纵走的前肾管,肾口周围有纤毛,能从体腔内收集废物汇流入前肾管,再排出体外仅少数圆口类有前肾,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期出现,但只在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中起作用v中肾:鱼类、两栖类等脊椎动物成体的泌尿器官(羊膜动物仅在胚胎期出现),由一定数量按级排列的扭曲的中肾小管组成,中肾小管内端分叉,一支开口于体腔或闭塞不通,另一支末端膨大包围血管球,形成肾小体,泌尿作用全靠肾小体进行,尿液由血管球滤出,经中肾小管,再由外端的中肾管排出v后肾:简称肾,是羊膜动物的泌尿器官位于体腔背侧壁后部,由数目众多、细长而屈曲的肾小管和肾小体构成,尿液或通入膀胱或直接通入泄殖腔4、小结v无羊膜动物:前肾,背肾两个阶段。
v羊膜类动物:前肾,中肾,后肾三个阶段v其他排泄器官九、神经系统v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v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v植物性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 脑高度发达1、新脑皮大发展2、胼胝体出现3、小脑半球(新小脑)发生4、脑桥出现v脑的神经传递v(二)脊髓(二)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三)植物性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神经系统演化v圆口类:v有脑分化,单原始,没有脑弯曲大脑由纹状体及嗅叶,小脑极不发达,中脑有一膨大的视叶,顶上有脉络丛v脊髓横切面扁而阔,中央管圆形,神经纤维无髓鞘,灰质白质界限不清 v鱼类:v五部脑分化明显,耳突出现显示平衡机能加强大脑主要是纹状体,脑皮基本上是上皮组织构成,机能仅限于嗅觉v脊髓典型的脊椎动物类型,灰质在内白质在外,神经纤维有髓鞘v两栖类:v脑弯曲不大,大脑半球嗅叶大左右相连,大脑半球不仅在底部,侧部,顶部有了神经细胞,称为原脑皮小脑极不发达v爬行类:v脑弯曲显著,新脑皮开始出现中脑仅一对视叶蛇类脑背面分化出四叠体视叶为高级中枢,纹状体重要性增加小脑发达运动能力强v鸟类:v脑弯曲增大,体积增大,主要是纹状体增大,脑皮以原脑皮为主,新脑皮仍然停留在爬行类。
v哺乳类:v脑弯曲极大,结构复杂,呈沟回状皮层内神经元增多,并移向 表面,属于新脑皮小脑相当发达,增大且分化,小脑中央成为蚓部,两侧形成小脑半球v脑皮的演化十、感觉器官1、视觉器官v晶体曲率适中,不近视和远视v睫状肌为平滑肌v虹彩发达,调节灵活v瞬膜退化v有眼睑,泪腺发达v夜出性动物有银膜v各纲脊椎动物眼的基本结构较为稳定,但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传导光波的介质不同,因而由水生到陆生以至空中飞翔的不同类群动物眼的折光、视觉调节、以及辅助结构均有差异 2、听觉器官发达有外耳壳,可动听小骨3块,镫骨(来源于舌颌骨),砧骨(来源于方骨),锤骨(来源于关节骨)耳蜗发达3、嗅觉v发达,是脊椎动物之冠v鼻腔长,鼻甲骨扩大皱摺4、脊椎动物其他感官v侧。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